台東大學圖書館從師範學院改制後,館員人數及經費10年來並未隨著師生及館藏成長而增加,館員的工作負擔因而逐漸加重,因此台東大學圖書館採編組組長吳錦範運用其電腦專長,從民國83年到台東大學服務以來,開發了上百種大大小小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軟體,包括遠距教學系統、圖書盤點即時系統、聯合書目檢索系統、新書建構系統等;他表示:「圖書館必須不斷創新,才能提升服務品質。同時,我們可以借助科技,提供e化服務以輔助圖書館的運作管理,減輕人力負擔,也讓讀者使用上更加便利。」
曾任警察 也對電腦有興趣
在專科學電子的吳錦範,在進入圖書館界之前,曾在核三廠當過4年的警察,也曾任職太麻里鄉公所的市場管理員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的行政人員等,而當他在警察時期就展現了寫程式的能力,幫分隊編寫薪資作業的程式,免去人工作業的失誤及麻煩,這也開啟了他利用電腦來促進工作效率的機緣。吳組長回憶起以前一位高中老師從美國帶回來一台電腦,在那時候是十分稀奇的事情,他自從那刻起就這個方方正正的大型計算機給吸引住了,長大後便開始自己買書、買電腦來學習。
科技管裡的專家賈拉德‧古斯‧蓋諾曾發表過「創新的四項基本要素」:有能力的人、優質的經營管理、完善的規劃、允許自由開創的環境。目前圖書館業務的發展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但圖書館多年來專業養成均著重在圖書館專業,缺乏更深入了解資訊技術,以致圖書館專業人員難以有效掌握科技技術,吳錦範組長則是擁有電子工程的背景及寫程式的濃厚興趣,成為台東大學圖書館發展創新服務上的重要人才。吳組長謙虛地說:「台東大學圖書館有規定館員進修的風氣,才讓我這個門外漢,逐步了解圖書館業務,如此才能讓融合圖書館專業,設計出真正適合我們圖書館的系統,若只運用單一專業,是無法成功轉化為好的概念。還有因為圖書館前後任館長的信任與鼓勵,才能讓我在電腦資訊上有發揮的空間。」
工作之餘 投入程式研發
進行系統程式的研發,吳組長都是自發性利用工作之餘來寫,有時候只需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有些則需要到半年的研究時間,例如自助還書的系統就花了他2個月的時間,期間還要不斷測試,吳組長在設計時,還會考慮到往後持續修改的可能性,加入資料分析的功能,除了透過館員或讀者在使用後的第一線反映外,可以更有效率地進行系統修正。
吳組長認為寫程式的大方向,是要從讀者便利性與行政效率的提升來著手,是要為解決問題而e化,不是為e化而e化。吳組長在4年前於交通大學數位圖書資訊組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目前同時也在台東大學資管系開辦「圖書資訊學程」教授數位內容出版。另外,還不定期會到台東各中小學圖書館進行自動化的建置,綠島、蘭嶼都有台東大學圖書館的足跡。
吳組長所寫的許多程式除了台東大學圖書館受用外,許多自動化的概念也傳到其它大專院校圖書館來仿效,也曾有人建議他應該酌收費用,但吳組長卻從未這樣做,他認為自己開發的程式,都是與圖書館核心相關,並不是一種普遍性適用的,而只要「用心」,吸收新科技加上圖書館專業,其他人也可很容易做到他正在做的事情。吳組長有些靦腆地說:「如果利用自己的力量來協助圖書館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啊,比實質的金錢收益來的有意義多了。」
由於台東大學圖書館還開放給台東縣民使用,所以面對的讀者又更複雜,圖書館特別開闢匿名討論板提供給讀者表達意見的空間,第一時間做改進、檢討。而吳組長因為當過警察,有法律知識的背景,所以他也負責匿名版的回覆。他表示:「據調查26個人不滿意,才會有一個提出反應,所以我們很重視讀者的任何反應,常常光是回覆一篇留言,就會花了5、6個鐘頭。但由於每個留言都會寄到每個圖書館人員的信箱,有時候會有非理性的負面情緒留言,會影響到館員的工作情緒,所以也需要替館員作心理建設。」
研發U化學習系統
目前吳組長正在引入QR Code做為圖書館推廣業務的介面之一;另外,他還在研發U化學習系統,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透過多種管道存取資料與接收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吳組長表示:「圖書館是很一種很特別的行業,一直不斷地在改變、成長,所以自己也必須不斷地學習,16年的時間好像一下子就過了,而身為知識領航員的我們,在資訊洪流中應始終保持著應用的領先地位,而數位學習的發展模式已是不可擋的趨勢,所以我們必須持續創新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