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臺灣文學獎台語散文類得主王昭華,因「有創意、手法幽默、台語運用熟練」獲得評審青睞。在日常生活中,王昭華不僅寫文章也創作詞曲,用最熟悉的母語娓娓道出平凡的能量。
「行佇暮色中的水源街,下課的學生愈來愈濟,鎮地的機車是滿四界,有時彼个砂石車嘛來插花…即條水源街迵去后山水源地,淡江四五冬,毋知欲行幾回……」1992年這一年,王昭華寫下〈水源街〉,拿著吉他用純淨低沉的嗓音,唱出青春的詩歌。
靈魂變成旋律,故事變成歌詞,王昭華從大學時期便開始致力於台語歌的創作,一路下來累積不少膾炙人口的歌曲。畢業工作後,因生命的轉折,開始架設部落格「花埕照日」,目前為台語文創作自由工作者,寫散文也創作歌曲,持續書寫記錄生活點滴。2011年以〈哀爸叫母〉作品獲得臺灣文學金典獎,因「有創意、手法幽默、台語運用熟練」獲得評審的青睞。
從國境之南到淡水小鎮
「喔~再會吧!喔~啥物攏不驚!喔~再會吧!喔~向前行!」來自屏東潮州的王昭華,大學聯考因志願卡畫錯的巧合,從臺灣尾北上至淡水進入淡江大學中文系,迎新演唱會聽著林強唱〈向前行〉,感動不已,爾後便立志開始以台語寫歌。
淡水生活愜意又充滿人情味,許多創作者在這裡獲得靈感,在這氛圍之下,造就自由的學習風氣。由於對台語創作的熱愛,王昭華加入了淡江台語文社,當時的創社社長正是現在成功大學台文系副教授蔣為文,透過社團邀請老師開課演講,第一次認識了「教會羅馬字」。王昭華侃侃而談地說,「當時90年代剛解嚴後,雖然說台語還是會被鄙夷,但是已經陸陸續續有人開始重視這一塊,爭論台語書寫方式,當時淡江台語文社算是走在前端。」
除了參加台語文社,在中文系上陳恆嘉老師開了一門選修課「台語概論」,這麼教人期待的課程,王昭華當然不會缺席,因而奠定了台語漢字和羅馬字書寫的基礎。「甚至在大五的時候,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組『老人會』讀書會,陳恆嘉老師也加入這行列,大夥一起切磋讀書學習、一起喝酒搏感情。」回憶那段青春歲月,王昭華不禁會心一笑。
從台語書寫反思華語霸權
為了全心創作,2006年王昭華轉業,辭掉工作,做全職的自由工作者。從這一年開始,她在網路架設部落格「花埕照日」,不斷用台語記錄書寫生活、發行第一張台語專輯「一」、大量寫散文並手繪淡水小地圖「旅人啊!淡水」等,透過大量地書寫、記錄,力求台語文用字的精準,並且多樣接觸藝術創作的可能。
在寫作的過程中,王昭華表示,首先要克服華語化的思考,因為有些華語的語法與台語不盡相同,因此寫作的時候都是直接用台語思考及書寫。其次,書寫的內容除了以台語呈現,文本更會強調臺灣本土的文化風情。王昭華表示,例如這次獲獎的作品〈哀爸叫母〉,不只是個人生命成長經驗,更包含文化的反思。文中反諷台語如何在華語霸權下負面化的使用,雖然以幽默呈現,卻寓意深遠。

消逝中的台語文教育
生活在臺灣,大多數的人母語是台語,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政府卻忽略了台語文教育的重要。王昭華感嘆地表示,現在的小孩要學習台語的資源真的很少,打開電視看兒童節目,沒有一個是台語教學,如今有更多家長甚至使用英文教育下一代,希望孩子提早學習,增加未來競爭力,因此,台語就在時代的演進過程中缺席了。
王昭華更進一步表示,甚至在許多大眾媒體中,例如高科技產品、現代化時尚感的廣告等,都不會出現台語,一旦廣告中出現台語,大多冠上負面用詞。在這樣的社會結構脈絡下,台語淪為附屬品,致力於台語推廣的王昭華,只能盡己之力,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語書寫紀錄,希望台語能夠被重視,不要失去原有的文化內涵。
持續台語文書寫 累積文化資產
面對寫作王昭華打趣地說,現在的狀態像是小孩玩藏寶圖,發現什麼就寫什麼,寫出來的東西像是「一夜情」,可能花一個晚上的時間,寫出1千多字的文章,就馬上發表在部落格上。因此,接下來希望改變創作的方式,將寫好的題材先放著,經過長時間醞釀,最後再形塑出整體的理念。
許多人會問王昭華為什麼堅持要寫台語文?她說,「這世界太過空洞,腳踏不到地,時常感覺空空的,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在哪裡,因此選擇這種方式書寫。」但是過程中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時常有人問她,用台語文書寫有人看得懂嗎?可以溫飽生計嗎?「我活到了現在,也是好好的啊!」這句爽快的回答,也道盡王昭華在台語文寫作這條路的決心。
在王昭華的文字裡,看見了台語的能量、文化推動者的執著,更重要的是,她將夢想化作實際的行動,即使在目前台語創作不興盛的社會裡,仍繼續唱自己的歌,書寫記錄生活,朝夢想前進,持續發光。
王昭華得獎感言
作品寄出去了後,心內一直誠不安。知影伊無夠好,為啥物無夠好。毋過,總是愛練習放下,愛練習接受。
台語,明明看著是一欉真大欉的老欉,事實上,早就予人斬斷跤筋(根),陰鴆等欲看伊家己倒。見擺掀著《台海使槎錄》內底,黃叔璥用漢字記音的平埔歌詞,就會想著家己的台文文章,了然,真有可能嘛仝命運:賰奇怪的符號留落來,不可考的語音無了了,過翻過拗的文義寄生佇別種文字。蹊蹺的發展,並非歷史的必然,是臺灣人予人毒(thāu)了傷透的結果。老欉欲倒,無聲無說,袂流血流滴;倒落去了後,才會有人發覺彼个所在那會空空,日頭曝落來,覕無路。是講,對慣習守佇冷氣房坐涼的世代來講,老欉大樹的譬喻,已經無經驗基礎好體會,嘛無感情基礎通引起共鳴。
在這个一四界高度開發的世界,屈佇會使講是極低度開發的台文園仔,做的工課,予我感覺真實在。文字、影像、資訊像大水氾濫,雙跤猶踏會著塗肉,誠僥倖。面對華語、英語遮个若「巨人」仝款強勢語言,我時常想起借物少女Arrietty,嘛是愛堅強活落去。佮客語、各族原住民語比起來,台語人一點仔都袂sa-bi-sí,無理由餒志。
得著這个獎,愛感謝的人真濟:台文界的前輩、有志,因為恁眾人的拍拼、粒積,「一蕊花」才有開花的條件,單憑個人的才情是無夠額的。感謝這幾年來鬥牽成的好朋友,無論是同學、同事、網友抑歌友,一併感謝。感謝阿母,生著我這个予妳傷心痛苦的不孝女,但是我有共妳傳予我的台語發揚光大。最後,感謝忘年旅伴L先生,打幫你(da ̀bonǵ n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