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蘇格蘭國家圖書館 鎮守輝煌的國寶

文:葛韋里 照片提供:Hisashi Kuboyama

  蘇格蘭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簡稱NLS)矗立於素有「世界文化遺產」美名的舊城區。它位於愛丁堡市中心George IV Bridge黃金地段,比鄰中世紀古蹟聖蓋爾大教堂(St Gyle Cathedral)和居高臨下的愛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任憑歲月洪流衝擊;潮流趨勢日新月異,這座收藏人文歷史的石砌堡壘,依舊靜靜地,在不斷更迭的世紀裡,以特立的姿態,鎮守著輝煌的國家寶藏。

  「蘇格蘭國家圖書館」創立於1689年,前身是「律師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Advocates註1),當時館內主要以收藏法學專書為主。1925年,受到蘇格蘭牛油酥餅大亨Alexander Grant捐獻10萬英鎊(相當於現值6千萬英鎊)的建設資金贊助,現今的NLS於焉成型。

用心的建築 優雅的凌雲梯

無窗的臨街外牆旗幟飛揚。  這座外觀帶點教堂風格的圖書館起建於1937年,因受到二次世界大戰的波及,直到1956年才正式落成。樓高15層的建築因為地形關係,有個很特別的設計:從門口走進大廳,一樓的平面樓層大剌剌標示著「11樓」。這樣的樓層規劃,往往讓初來乍到的讀者或遊客們一頭霧水。主要原因說穿了其實很簡單,因為這座大樓蓋在山坡地形上,從1樓到11樓的高度,剛好讓建築搖身成為一座優雅的凌雲梯,從坡底的Cowgate直達坡頂的Gogrge IV Bridge。

  為了讓讀者擁有舒適寧靜的閱讀空間,建築師在建材與門窗設計上也格外用心:不僅將靠近吵雜大街的石板外牆增厚、大門開口規劃成窄長型,面街牆面也刻意不開窗(對外窗全部開在不臨街的其他三面ㄇ字牆)。因此,儘管室外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隔音效果優良的圖書館內,依然能保有鬧中取靜的怡然。

名人真跡 無價珍寶

  將NLS歷史悠久的豐富館藏視為國家寶藏,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自從1710年著作權法案(Copyright Act)通過後,每一本在英國發行的刊物(包含書報雜誌……等)在印刷上架時,出版商必須讓NLS同時收持兩份作品以作為智財記錄。如此一來,從1710年至今,英國全印刷出版品,在館內都能找到。然而,為了推廣蘇格蘭文化,NLS也大量購買主題內容和蘇格蘭相關的外國著作。

  除了書籍之外,手稿(Manuscripts)亦是館內另一項珍稀收藏。例如:蘇格蘭瑪莉皇后(Mary Queen of Scotland)在被處決前寫的最後一封信(泛黃信紙上還依稀可見斑斑淚痕)、浪漫派詩人拜倫(Byron)、小說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 )……等人的親筆手稿,這些被縝密保存的名人真跡都是館內的無價珍寶。其他值得一提的重量級收藏,還包括標示活字印刷里程碑的古騰堡聖經(Guttenberg Bible)、500年前蘇格蘭第一本印刷書、紀錄人文歷史變遷的百年紀錄片(Scotland national moving images collection ),和早期的盲人點字書籍……如此完整多元的館藏不僅便民利民,更讓這座擁有傲人收藏的國家圖書館,成為專業人士和專題研究者的最愛。

位於愛丁堡市中心的NLS,珍稀館藏可視為國家寶藏。巧思的門窗設計,讓NLS有份鬧中取靜的怡然。比鄰的中世紀古蹟─聖蓋爾大教堂。

傳統現代不悖的管理法

  為了保護書籍並同時提供讀者良好服務,NLS在運作經營上的特點,可大致歸納成以下4個方面:

  1.定期保養書籍回春:為了避免遺失和提高書本流動率,館內書籍只能在閱覽室閱讀,不可借出館外。

  手持閱覽證的讀者必須嚴格遵守全館禁菸、閱覽室禁止攜帶食物、水、色筆、包包、長外套入內的規範。

  另外,NLS的室內環境和一般書籍環伺的公眾圖書館最大的不同點是,除了少數工具書以外,館內藏書大多存放在讀者止步的八層樓藏書閣。裡面不僅有專業人員控管室溫光線以防止書本陳舊泛黃,牆上更斥資1300萬英鎊裝設全歐洲第一座灑水系統(Sprinkler system),將火災對書本的損害降到最低。對於已收藏百年以上受潮壞損的印刷品或手稿,館內還有專門負責維修養護的部門讓書籍「定期保養回春」。

  讀者若想調閱珍貴古書或手稿,則須進入特別設計的古籍閱覽室,戴上特殊手套才能翻閱書籍,大費周章的講究細節,只為了將折舊率降到最低。種種周到的維護,在在顯現出NLS對館藏的重視,相信讀者在使用時,也能將心比心地感染愛書惜書的心情。

  2.專業分工運作流暢:在NLS專門負責管理館藏的人員並不是一般的「Librarian」(圖書館員),他們的專業稱謂叫做「Curator」(評管員)。一般說來,評管員對蘇格蘭歷史文化的專業知識往往十分豐富,也專精英文以外的外語,主要工作是負責評選值得購入的外文書籍、管理館藏和接受讀者與書籍相關的專業諮詢。除了評管員之外,在手稿(Manuscripts)部門工作的人員更是匯聚許多精通人文歷史相關主題的博士,在研究上往往能從旁提供讀者相當深入的協助與建議。

  在圖書館裡,有一種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叫做「Book fetcher」。這些人每天在偌大的藏書閣裡奔波,透過像送披薩的「小型電梯」,收送讀者調閱的書籍。

  每本書從讀者在服務台送出借書單到領書,大約耗時30到60分鐘(時間長短視書本存放的地點而定),像小蜜蜂般辛勤工作的Book fetcher,穿上公司特別訂製的耐走工作鞋,一天平均要走上10哩路,個個身材精瘦健壯。

  除了運作館藏的主要部門,其他像客服、行銷、募款、策略以及相關支援等分工,也是NLS體系得以順利往最大效能目標前進的主要原因。

  3.書籍分類節省空間:面臨出版業門檻越來越低,著作百家爭鳴的時代,館中的藏書數量至今已累計到1300多萬本,每年更持續以32萬本左右的數量驚人成長。「如何有效利用藏書空間」一直是最大的挑戰。和一般圖書館以主題類目或年份來區分的方式不同,NLS存放書籍的方式在輸入年份類目的編碼後,主要以高度作為分類指標(相同高度的書本放在一起可以節省最多空間)。儘管如此,位在George IV Bridge的本館藏書空間還是早在1970年用罄,市區北邊Causewayside Building(簡稱CB,又稱Map Library),便是在解決空間短缺前提下應運而生的產物。

  4.運用網路分享館藏:網路科技發達的今天,NLS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y)也建構了相當豐厚的線上資源。讀者除了可在家中查看目錄訂書(每人一次可預訂6本,隔天到閱覽室即可馬上取書),更可透過數位圖書館查看許多重要的館藏,舉例來說:有興趣的讀者不僅可一頁頁地在線上閱讀蘇格蘭三大作家之一Robert Louis Stevenson的Kidnapped,也能看到詩作Fare well to the farm的親筆手稿。

  除了網路資源以外,NLS百年多來收藏的舊報,也以月份為單位被拍製成底片大小的縮微膠片(Microfilm),以供有需求的讀者在膠片閱讀機前仔細察閱。

規劃主題展覽活動 靈活開放館內資源

NLS外觀設計帶有教堂風格。  為了彌補書籍不能外借的封閉特性(Closed access),NLS在3年前成立了一個專門舉辦展覽與活動的EIS部門(Education and Interpretive Service Department),這個部門可為讀者團體進行免費的圖書館導覽(需事先來電預約,當天會有專人解說NLS的背景歷史和運作方式,也會帶團員進入平日不開放的神祕藏書閣),除了當地市民和學校團體常有人來報名導覽行程,更有遠道從北京前來的出版團體越洋取經。

  此外,EIS每季都會規劃免費的藝文活動搭配一年三度的大型展覽,藉此將館藏系統化的介紹給民眾:在舉辦蘇格蘭犯罪小說作者「Ian Rankin的20年小說特展」時,搭配一系列由Ian授課解說作品創意來源的生活講座並進行書中背景的城市導遊,以及短篇偵探小說徵文比賽;或是以互動式電腦主題呈現的「蘇格蘭在地英雄漫畫展」,搭配一系列漫畫名家蒞臨教學的「全家都愛畫」親子活動。

  許多的展覽內容在館內展出後,更被規劃成「Travel exhibition」(讓展覽走出館外旅遊),將規劃已久的展覽內容,輪番在各大學、公家機構、博物館展出,讓更多人看見並親近蘇格蘭文化藝術之美,這些Travel exhibition往往一出走就是兩三年,也相對地為NLS開拓出許多潛在的未來合作資源。

  書籍,是國家的寶藏;文化,是恆久的資產。

  這座珍藏國家寶藏的圖書館,所傳遞出的不只是文化認同的觀念,更是一種熱愛人文與樂在分享的執著與熱情。走在司機、乘客、男女老幼幾乎人手一書的愛丁堡,驀然發現:閱讀,原來有連結起一整座城市的可能。

  這種意會大於言傳的感動,或許只有真正的愛書人,才能冉揚深切的共鳴,在心中。

  註一:Advocates是蘇格蘭文,與英文Lawyers同義。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