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海端鄉圖書館 延伸書香夢想

文:李欣如

佇立於大自然中的知識寶庫  一般的花草樹木都討厭寒冷的冬天,總是到春天才開花,不過梅花卻一點也不怕寒冬,搶先開出漂亮的花朵。台東海端鄉圖書館的窗外就是被不畏低溫的、潔白的梅花所簇擁著,如同圖書館雖然曾因人力與經費的限制而停止對讀者的服務,不過之後卻還是在台東縣海端鄉民政課課長余澄華、圖書館館長高金蘭與館員王淑春同心的努力下,重新開啟海端鄉閱讀的另一扇大門。在去年,也加入了一位生力軍──生活學習營造員趙麗莉。

設立原住民櫥窗

設立「原住民櫥窗」是圖書館最大特色  行政院文建會在推動鄉鎮圖書館轉型為「生活學習中心」的同時,也啟動另一波地方文化改造工程。其中因為鄉鎮人力的不足,所以文建會在去年積極對外徵募「生活學習營造員」,協助以圖書館為中心的鄉鎮文化再造的工作,在施以短期訓練後,以一年為期展開服務工作。

  而以經營書店為夢想的趙麗莉,就是在海端鄉公所的就業輔導站看到招募的公告而興致高昂地決定投入,「因為圖書館與書店一樣,書都很多呀!」於是,她在夢想與現實間發現了一條令她愉悅的路。不過,等到實際參與之後才知道夢想與現實間終究還是保有各自的分界,在書店與圖書館不同的本質下--商業取向或服務取向,還是硬生生的將她心中的理想狀態劃分開來,「儘管如此,她現在可是以能夠服務更多讀者而開心不已」。

  趙麗莉除了對書的興趣之外,圖書館內、外的布農族圖騰也深深吸引著她,有代表一年節氣行事曆的圖騰、也有與歷史息息相關的百步蛇。海端鄉有九成以上為布農族人,同為布農族的她對於能在圖書館服務,感到特別親切感,所以做起事來也分外帶勁。

  去年,在館長高金蘭的構思下,於圖書館一樓成立了「原住民櫥窗」陳列了各族的相關書籍,如:噶瑪蘭族特殊的祭儀與生活、三個原始部落的性別與氣質…都有助於增進大眾對原住民有更深的認識。同時,圖書館也廣求原住民社區提供在地的資料,以作為永久的保存與未來的研究素材。

改造圖書館工程繁複

  一般人很難想像圖書館的行政工作有多繁雜,從採購、整理圖書、分類到編目、上架,如果缺乏專業且整體性的流程,對於如何服務讀者根本摸不著頭緒。儘管海端鄉圖書館在去年才又開始重新營運,不過,館內的書籍整理、編目與空間擺置還是必須從零開始。最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讀者的問題就是,老舊的電腦已經無法因應現今圖書館書籍編目了。

整齊清潔的圖書館在用力打掃外,也用心經營。  在從事圖書編目工作之前,館員王淑春卻也吃進不少苦頭。「剛接手時,一屋子布滿灰塵、蜘蛛網,所以最基礎的工作是先將環境清潔乾淨,更因為人手不足,讓她光是整理館內環境就花了近半年的時間」,而在環境清潔過後她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書籍的編目程式已經改變了。

  學習如何利用電腦做書籍的編目,王淑春從不會到會,可說是吃盡苦頭。只要一有機會她就前往台東縣的各個圖書館觀摩上一天、半天,池上、關山、延平、都蘭…等圖書館的館員都是她學習的對象。對於這些館員的協助她很感謝,因為館員們熱心地從頭開始教,她回去後就需要不斷練習才會熟練,「常常忘了步驟又打電話去問,在一問、再問、又問…下,也累積起與大家的情感,而館際交流互動的基礎也是從這裡開始」。

  通常「先苦後甘」應該是每一個人在付出與回饋之間取得平衡的想法。可是圖書館在王淑春的努力下,雖然已經過一年多,期間的苦與甘仍舊在不停的循環著。一方面是早期在整理圖書時,因為常搬重物導致現在手都舉不高了;另一方面則是與讀者互動時得到的那份滿滿的溫馨。

克服交通不便問題

「讀者倍增計畫」為兒童開啟了學習的天地  去年因「讀者倍增計畫」而舉辦的各種活動讓王淑春感受最明顯。因為海端鄉圖書館地處偏僻,所以在資源的取得不如都會地區,為了讓更多在地的小朋友快樂學習,圖書館特別請學校的美術、英語老師在寒暑假期間幫小朋友上課。「在課程的宣傳方面,請村幹事、學校老師或直接告知來館讀者,多管道的傳遞訊息總吸引到許多小朋友的參加」,然而交通又是另一個問題。

  「幸好家長們都很熱心,有車的家長就會召集小朋友們集合,再各自分工合作接送。」看到大家互助的景象王淑春與家長們的情感也就更為緊密了。課程中,她常從細微之處觀察小朋友的天份何在,再與家長們交流,「有一次,她發現一位男生很會畫畫,就建議家長可以朝這方向多多栽培他」,而這些課程的成果都展示在圖書館內的每一個角落中。

深入部落服務

館長高金蘭的創意點子很多  清新的空氣、純樸的人情味,讓儘管是資源不豐富的台東都還能展現出不凡的生命力。去年位於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的下馬部落,在下馬原住民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永福的支持下,成立了由穀倉改建而成的圖書館。海端鄉圖書館館長高金蘭說,「從圖書館到霧鹿村還需要一小時的車程,又因下馬部落位於南橫公路旁,海拔約七百公尺,是布農族村落,儘管設籍在下馬部落的族人超過一百人,但真正住在部落裡的人口約只有五十名,且多為老人、小孩」。

  所以,在霧鹿村圖書館尚未成立前,每個月都由鄉公所的同仁將書載到偏遠的地區做巡迴書展。然而霧鹿村的圖書館在族人合力改建完成後,雖然因沒錢買書櫃、買書,不過卻也因為上網而募到了許多書。漸漸地當書愈來愈多之後,海端鄉與霧鹿村的圖書館之間的交流也更為緊密,高金蘭也曾多次上山載童書到圖書館以增加館藏。

  另外,海端鄉圖書館也與學校共同舉辦活動,帶動讀者利用圖書館的用心也顯露無遺。曾與國光商工合作辦理刺繡、編織、琉璃珠…等與原住民文化息息相關的多種課程,是技藝的學習也是文化的傳承。

書籍是保存與傳承原住民文化的媒介  高金蘭體認到沒有經費保存豐富的布農族文化,所以,圖書館在資料的收集與活動的規劃就必須更用心。當害羞、表達不甚流利的說著「未來圖書館還要培訓故事媽媽、辦理讀書會、規劃小博士信箱…」可以看見保存原住民文化與發揮圖書館機能的飽滿種子,正慢慢萌芽。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