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質樸的卓蘭 低調的圖書館

文:蘇秀琴 照片提供:蘇秀琴

外觀樸實的卓蘭圖書館。  在國人眼中,苗栗縣是個山城,卓蘭雖也是山中之城,市區道路卻寬敞整潔,圖書館就在卓蘭鎮公所附近的小山坡上,緊鄰卓蘭國小校園。圖書館的外觀一如山城子民個性內斂──一棟很儉樸的3層樓建築,一樓是讀書室、二樓是書庫,三樓為會議室,地下室儲存尚未整理的民眾捐贈書籍。

前任館長曾永富宛如苦行僧 現任館長吳建謀推介繪畫班作品

  卓蘭鎮立圖書館整體感覺就是明亮寬敞,各牆面空間、樓梯間掛著許多令人驚喜的兒童畫作,館長吳建謀帶著掩不住的笑容,介紹這是繪畫班孩子們的作品。這些畫作真的很美,看得出來這些孩子的潛力無窮,是這兒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來的藝術天分嗎?或者,卓蘭原有深厚不為人知的人文歷史傳承有待發掘?

  卓蘭確實是個有深度人文歷史背景的地方,前任卓蘭圖書館長曾永富就是基於這種體認,以苦行僧的方式,努力記錄保存卓蘭的文史資料。根據卓蘭鎮志的紀錄,卓蘭原本是平埔族巴墨斯族八登社人的居住地,巴墨斯族跋山涉水來到此地,看見當前美景而驚呼「JASHESE」!意思是「美麗原野」,後來,族人以「TARLEN」稱呼這片美麗的土地,意思是「美麗之島」。客家人沿用其音,稱之為「打蘭」,漳、泉人的發音不同,漢字改為「罩蘭」。後人又因「罩」字有礙地方發展之嫌,而改名為今日的「卓蘭」。光是地名由來,已經是三個族群的語言文化融會其中,多麼的曲折而充滿美感啊!

原木地板的兒童閱讀區,讓孩子可以自在閱讀。許多令人驚豔的兒童畫作是館內最美的裝飾。館長吳建謀與館員詹鳳玉,一起打造綠意與活力的圖書館。

文史協會協助建構地方史料 與圖書館相互配合

  在圖書館中,許多學生正在認真閱讀,有兩位媽媽級的讀者顯得特別顯眼,她們一個操作筆電,一個負責工具書的資料檢索,明顯不同於一般消遣式閱讀。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們是卓蘭鎮產業文化觀光發展協會成員—鄭芷虹與黃莉芸兩位女士,正積極為地方產業發展的出路而努力。黃莉芸本身還是一位地方文史工作者,她們目前在進行一些耆老訪談工作,希望將卓蘭鎮在日治時期至終戰時期的地方生活景況以及產業發展情況得到一些描述,以免卓蘭的過去因為歷史的斷層而變成面目模糊。10年前的921大地震受傷的不僅僅是南投,卓蘭也受傷,大安溪新出現的大峽谷地形就是刻骨銘心的見證。她們指出,921之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社區居民的凝聚力提升了,透過社區總體營造計畫的推動,協助社區重建,也幫助居民開始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她們才會積極投入地方文史資料的蒐集整理,而圖書館對她們而言,是個很理想的工作環境。當我們談論告一段落,圖書館員詹鳳玉小姐發現了她們的需求,立刻很熱心的表達,如果有需要的書籍,可以提出來,圖書館可以列入採購書單。對於地方文史資料的整理與出版,如果需要圖書館配合,也可以提出來討論。對啊,圖書館就應該具備這種功能,不是嗎?

整齊的書庫搭配一般閱讀區,滿足閱讀者找書的便利性。寬敞的樓梯間利用盆栽與兒童畫作點綴,賞心悅目。新書展示區滿足學生對新書的需求。

購書經費仰賴補助與捐贈 館藏特色以農業為主

  提到921,原本在民政單位工作的館長吳建謀感慨很深。921之後,由於人口外移,使得原本國人眼中的「水果王國」,在人口老化以及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等多重壓力之下,已經變成名副其實的「水果亡國」了。卓蘭榮景不再,各項建設隨之趨緩,圖書館建物雖然在921震災中受到不小的傷害,也只是修修補補應付過去。至於購書等各項經費,當然也不可能寬裕,多數靠上級補助以及民眾捐贈。但是,有時中央補助款撥付較慢,讓有些計畫活動難以執行,很讓他們傷腦筋。

  卓蘭鎮人口僅1萬8千餘人,館長吳建謀指出,居民以客家人居多數,職業多數務農,因此,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就是以農業為主題。在這樸實勤奮的小鎮,許多人就像圖書館中遇見的產業文化協會的成員一樣,為這個山中小鎮的出路努力打拚。吳建謀說,圖書館為了推動全民閱讀,也積極推廣家庭卡,不過,最大的助力還是來自老師們的熱情。有些老師每個禮拜都帶學生到圖書館進行一次班訪,目的就是讓學生熟悉圖書館環境,讓學生習慣使用圖書館的資源,養成閱讀習慣。當圖書館推出行動書籃活動,也得到這些熱心教師的配合,令館方十分感激。但是,碰到觀念保守的教師,館方就頭痛了。吳建謀不滿那些滿腦子升學主義的教師,他們為了升學率,巴不得學生的生活裡只有考題和分數,對推廣閱讀強烈排斥,間接限縮了學生的視野,錯失了養成終身閱讀習慣的好機會。他認為,學習是無止境的,終身閱讀習慣何等重要,不應扼殺這些孩子一生發展的無限可能性。

農業為主題的特色館藏。認真的女人最美麗,產業文化協會的兩位女士在圖書館中如魚得水。期刊區以書櫥隔出獨立空間,自成一格。

有心打造書香社會 期待政府關愛眼神

  圖書館主要成員—館長吳建謀與館員詹鳳玉,一位長期任職民政單位,另一位是學幼保的,雖然調任圖書館時間都不長,但對圖書館熱情溢於言表。不過,他們都是世居當地的居民,詹鳳玉還很得意的介紹,「詹」可是當地的大姓哦!聽得出來,他們對自己的家鄉有濃厚的感情,只要更多的資源與機會,他們可以結合地方文史人力,讓圖書館成為地方文化的引領者。只是,萬事莫如糧草急,民眾期待地方圖書館有好的績效,他們也期待在經費補助上能獲上級部門的更多關愛眼神。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