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大小孩的心靈繪本之旅

文:鄭俊德 照片提供:道聲出版社、上誼文化有限公司、台灣東方、KIDO親子時堂、小熊出版、Shutterstock
大小孩的心靈繪本之旅

有時候,大人比小孩還愛讀繪本,也許是懷念童年時光,也許是求知若渴。但最重要的是,繪本不分年齡、性別、背景文化,在繪本閱讀的世界裡,人人平等閱讀。繪本是藝術也是故事,更具有啟蒙與教育意義性,甚至跨越時光的軌跡,只要沒讀過的故事,都是新的!

 

  閱讀繪本對孩子以及成人都有多方面的好處,無論是在認知、情感還是社交能力的發展上,都有明顯的幫助。而透過文字與圖片的結合,孩子可以自由地在腦海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場景與人物形象。


每個人都是獨特且美麗的存在

《你很特別》

  除了耳熟能詳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知名繪本,閱讀人大學時最有印象的第一本繪本就是《你很特別》,時至今日已經20多年,但現在拿起來閱讀依舊充滿感動。有一群叫微美克人的小木頭人,每天做著同樣的事:為人貼上金星貼紙或是灰點貼紙。漂亮的、漆色的好的木頭人會被貼星星;有才能的也會被貼星星。但是那些什麼都不會做的,或是褪色的,就會被貼醜醜的灰點貼紙,胖哥因此被貼上灰點貼紙。
 

《粉紅色影子的男孩》

  有一天,胖哥遇見一位女子,名叫露西亞。她的身上沒有任何一張貼紙,因為貼紙根本貼不上去。胖哥問她為什麼身上都沒有貼紙?露西亞回答:「因為我每天都會去找木匠伊萊。」當晚,胖哥透過窗戶看著高掛天空的月亮,正視到「爭相為彼此貼貼紙」是不對的。他思忖良久,決定起身去見伊萊。胖哥在與伊萊的對話與啟發中,理解到自己的獨特之處,身上的灰點貼紙也跟著脫落下來。《你很特別》為讀者帶來無限啟發,正視自己的價值,如果你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那麼你將失去自己該有的光芒。
 

  正視自我價值後,再來談談自我認識。由史考特˙史都華創作的《粉紅色影子的男孩》(My Shadow is Pink),這本書改編自作者親身經歷,感動千萬人,並獲邀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NBC)新聞專訪。這本書的書寫起點,源自於史考特的兒子在3歲時迷上冰雪奇緣。
 

動物擬人化 帶來反思與啟發

  某天,史考特的兒子從幼兒園回家時哭得很傷心,因為同學取笑他,身為男生竟然在玩艾莎娃娃。史考特相當心疼兒子的處境,決定以行動支持,父子倆打扮成艾莎上街,便將影片分享至網路,感動了千萬網友,同時收到許多令人不捨的告白:「小時候如果有人這樣支持我就好了。」史考特認為不該再讓這樣的遺憾,伴隨孩子長大,便創作《粉紅色影子的男孩》這本繪本,傳遞兩性平權的價值。你的影子就是你,粉紅色又怎樣?
 

  家裡的每個人都有藍色影子,但小男孩的影子卻天生是粉紅色的。他的影子還喜歡公主、跳舞、穿裙子,藏著這個祕密,讓他好煩惱。直到某天,他的爸爸溫柔地打開他的心房,並做了一個最勇敢的決定─以身作則支持兒子,一起穿上粉紅色裙子上街。藉由《粉紅色影子的男孩》,可以看見父母的理解與支持,將幫助孩子學習到自我認同,讓孩子在成長階段更認識自己,也能讓孩子無懼旁人目光,更自在地做自己。

 

《沒有名字的貓》

  榮獲日本多項大獎的超人氣貓繪本《沒有名字的貓》(なまえのないねこ),是由日本知名愛貓童書作家竹下文子與畫家町田尚子聯手合作的動人繪本。故事是這樣說的:我是貓,一隻沒有名字的貓,從來沒有人幫我取名字。小時候是隻「小貓」,長大後就被叫做「貓」而已。書店的貓叫元太,元太的元,是元氣的元。「小元,你好啊!」書店的客人一定會去和元太說說話,元太是書店裡的人氣王。而麵包店也有兩隻感情很好的貓,牠們是海蒂和庫拉拉。「好好喔!我也想要一個名字。」
 

  「自己取一個不就好了?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啊!只是一隻貓的名字,到處看看,應該找得到的。」沒有名字的貓在街上尋找……牠能找到喜歡的名字嗎?牠真正想要的只是一個名字嗎?繪本創作家海狗房東說:「這本書是簡單的故事,卻帶給我莫大的感動,程度之大,甚至讓我覺得關於名字,最好的故事,已經有人寫出來了。」名字,是情感聯繫的開始,也是對一個人的「身分」最直接的稱呼,倘若沒有人知道或是唸出我們的名字,將會是多麼孤單的世界。
 

《貓房子》

  既然談到貓,更要與大家分享2024年讓閱讀人最感動的臺灣繪本《貓房子》,由兒童文學作家顏志豪,以及波隆那插畫展入選畫家薛慧瑩攜手創作。一場酒駕,帶走了正在街邊照顧流浪貓的老爺爺,徒留老奶奶一個人悲傷地生活著。老奶奶過往並不喜歡貓咪,總揮舞著掃把趕走流浪貓,不論在家做了什麼事,也總是嘮叨著:「幸虧沒有養貓,否則一定更髒。」不過老爺爺卻不這麼認為。然而,那些被老爺爺照顧過的貓咪們,最後成為老奶奶的守護者。
 

  失去老爺爺的陪伴後,老奶奶漸漸地罹患失智,也逐漸忘記討厭貓咪這件事。流浪貓咪們更正大光明地躲在房子各個角落,並分工合作擔任起家庭小幫手,例如替奶奶蓋棉被、摘下老花眼鏡,還會幫忙老奶奶做家事、洗菜、擦桌子,關掉瓦斯爐上沸騰的熱湯等。在貓咪們的陪伴下,老奶奶漸漸地走出悲傷,與牠們幸福生活在一起。
 

繪本閱讀帶來多樣化的文化理解與認識

  這是一個失去愛又獲得愛的故事,書中各種姿態、無處不在的貓咪,展現了生命中溫柔守護的力量,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動。我們總會有失去親人的時刻,明天或意外不知道哪個先到來,但在寵物的陪伴下,可以帶來源源不絕的心靈支持,讓人有勇氣在面對傷痛後,也能笑著面對明天的陽光。

 

  除了《貓房子》,薛慧瑩合作的另一本知名繪本是《注音練習》,作者林儀有著特別的背景故事,她在就讀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時開始學習寫詩,並成立了籠鳥詩社,畢業後沒有選擇當醫生,反而投入寫作的世界,陸續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中興湖文學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她說「希望有天,詩能成為我的自我介紹。」林儀也因此作榮獲第14屆林榮三文學獎的新詩獎首獎詩作。


  詩中以注音符號ㄅ到ㄦ,訴說一個女性、一個母親的一生,細膩地傳達女性不曾多說的犧牲,以及女性的溫柔與堅毅。也象徵著母、妻這兩個角色,隱藏在角落的成全。摘錄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注音練習》

ㄅ是不,ㄅ很輕
妳說不安、不識字
但ㄅㄆ是不怕
不怕字寫得像蛇
在爬,ㄆ是爬
ㄇ是陌生,是祕密
妳偷偷練習讀字
妳慢慢瞇起眼是貓
ㄈ在發亮……

 

  這是一本起初閱讀會讓人會心一笑,但慢慢地開始鼻酸的好作品。若直接在網路上搜尋,會顯示一大堆跟「注音練習」有關的寫字練習本,讀者在搜尋與購買時記得多留意,以免貽笑大方。


《媽媽變成鬼了!》  另一套媽媽系列的感人繪本《媽媽變成鬼了!》、《再見了!變成鬼的媽媽》、《媽媽變成鬼了!我要和媽媽結婚》共3本。這系列是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議會選定的圖書。主題契合生命教育,摯愛的家人終有離開的一天,該如何教導孩子什麼是愛?家人離開後又會到哪裡去?留在世上的家人又該如何重新找回生活步調?這套作品都能帶來很深刻的啟發。


  做事冒冒失失的媽媽因車禍離世,但最放心不下4歲的兒子小康,因此成為一縷鬼魂飛回家中,不過奶奶和小康卻無法發現她的存在。直到全家接到噩耗後,大家都深陷極大的難過中,小康好想好想母親……到了晚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小熊出版總編輯鄭如瑤寫道:「無論生命帶給我們什麼,我們都要為我們所愛以及愛著我們的人,學會自己一個人過日子,不管他們在哪裡,但一定在我們心裡。」這也是這套書要傳遞給所有還活在這世界的人們,最大的提醒與安慰。各式繪本百百種,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孩子可以透過這些書籍,逐步理解世界的多樣性,了解到多元的文化背景與生活方式。

 

書訊

《你很特別》
作者:陸可鐸 出版社:道聲出版社
 

《粉紅色影子的男孩》
作者:史考特.史都華 出版社:上誼文化有限公司
 

《沒有名字的貓》
作者:竹下文子 出版社:台灣東方
 

《貓房子》
作者:顏志豪 出版社:KIDO親子時堂
 

《注音練習》
作者:林儀 出版社:KIDO親子時堂
 

《媽媽變成鬼了!》系列(三冊套書)
作者:信實 出版社:小熊出版

 

鄭俊德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的創辦人與主編,運用讀書會社團分享書摘與讀書心得,不僅將書中精華分享給大眾,也希望提供精神糧食,用閱讀為每個人帶來改變。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