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洪雅書房 誘發思考與行動的平台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書店的木質地板可供讀者或坐或躺輕鬆享受閱讀。   位於嘉義市的洪雅書房,被譽為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房主余國信以此為根基地,藉由書籍推廣與講座活動的結合,喚起大眾對本土文化及自然環境的關懷,進而轉化為實踐力,一點一滴改變這片土地的未來。


  「一店裡不合時宜,滿櫃子盡是前瞻。」洪雅書房門口張貼了一幅對聯,明確指出書店賣的絕非主流暢銷書籍。「這也是獨立書店未來存在的價值!」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肯定地說,並進一步表示,在連鎖書店林立、網路書店崛起的年代,獨立書店成了整個大體系底下的微文化,具有補充價值,可以提供愛書人另一種人文氛圍的閱讀空間,加上一般主流書店礙於商業箝制,必須把立場打包起來,以銷售量為賣書優先考量,但是獨立書店不同,越是凸顯訴求,越能彰顯店家的主題特色;因此,獨立書店要考慮的不是好不好賣,而是精選符合書店個性和理念的好書,像是個人出版、小眾、冷僻、專業、絕版等書籍,都被列為選書重點,同時也能與一般市售暢銷書作區隔,為社會多元發聲,使之成為文化保存的金庫。


以書宣揚愛土地情懷

「洪雅書房房主余國信以書會友,建立資源分享及交流
對話的平台,將關懷臺灣這片土地的理念實踐於社運行動上。  洪雅(Hoanya)族,是日治時期日人移川子之藏在人類學調查中,發現雲林斗南(他里霧社)、嘉義市(諸羅山社)、嘉義縣民雄(打貓社)一帶,為平埔族中較為相似的族群。書房以充滿在地意識的洪雅為名,有撫今追昔之意,同時傳遞出余國信對於這片土地與環境的關懷。基於此,店裡專賣的書,自是少不了原住民、臺灣歷史、文化研究、自然環境、生態資源、新農業等類別的書籍。


  針對這些書籍挑選的理論基礎,余國信可是一點都不馬虎,連兒童看的繪本也是如此,他拿起《預約幸福——笨港的黃金蝙蝠》說:「一般人想到蝙蝠總是與吸血鬼、噁心等刻板印象畫上等號,但是透過繪本故事,讀者可以重新認識雲嘉地區的本土動物黃金蝙蝠,牠可是吃蟲的好幫手,每餐可吃掉1,000隻以上的蚊子及害蟲,對生態環境貢獻良多。」余國信藉由知識洗禮與思想的傳播,喚醒讀者對臺灣土地種種事物的關注。


透過講座打造交流平台

  每周三晚上,書店也會定期舉辦免費講座,邀請作家、導演、專家學者等人士前來演講,包括:由黃國超博士分享在司馬庫斯22年的蹲點心得與觀察、攝影家宋隆泉的街頭運動攝影藝術歷程,還有以工業汙染為主題邀金煙囪主講在高雄大林蒲的日子等臺灣議題及藝文講座,知名導演侯孝賢、作家劉克襄、歌手陳明章也都曾蒞臨現場演說。
 

書店裡主要專賣原住民、臺灣歷史、文化研究、自然環境、生態資源、新農業等類別的書籍。   開店迄今,余國信已舉辦過逾640場的講座,前來參加的聽眾,更是時常塞滿整個書店空間,其中76歲的陳枝茂,便是洪雅書房的忠實粉絲,講座一聽就是10年,他說:「只要一有空就會來參加。」主講者之一的鄭芳瑜也說:「洪雅舉辦講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講者多半是以切身經歷過的事件,來作主題分享,可以獲得不同以往的啟發。」
 

   洪雅書房從缺乏名氣,邀請講者遭婉拒,到知名人士專程前來演講,余國信始終賣力付出,透過一場場講座議題的探討,建立資源分享及交流對話的平台,進而發揮影響力,使之產生對土地的認同感,也因此余國信一再強調,賣書不是唯一目的,行動的落實才是最終目標。余國信以臺灣農業為例,指向書店內新農業及飲食探索的書籍專區,說:「讀者可藉由閱讀的養分、講座的分享,了解農業的運用方法,倘若種植觀念有誤,飲食也會跟著出現危機,為了倡導『自然農法』,洪雅號召志同道合的讀友下田種稻,親身實踐不噴農藥、不用有機肥的耕種方式,並定期巡水、除草、撿福壽螺。」他們以行動證明新農業對於環境、飲食的正面影響力,而採訪當天,余國信也開心表示,這期剛收割的稻米,正要送去人工曬穀,不久後就有新米了。


追隨張宏榮腳步 延續臺灣圖書室精神

洪雅書房每周三晚上定期舉辦免費講座,總是吸引不少忠實粉絲前來參加活動。  篳路藍縷,一路以來,余國信面對諸多經營困境,也曾處於入不敷出的慘澹窘況,但他壓根不願向主流市場靠攏,「攏是臺灣圖書室害的啊!」余國信打趣地說,原來,是圖書室的創辦人張宏榮醫師激發他關心土地的情懷。
 

   鏡頭倒回余國信高中時期,他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受到張宏榮的感召,在臺灣圖書室閱讀不少關於臺灣歷史、政治、文化、環境生態等類別的書籍,余國信回憶:「當時只要有人拿起書來閱讀,張醫師就特別高興!」而張宏榮默默耕耘,獻身於臺灣民主文化運動的情操,更是對余國信有著深刻的啟蒙;加上日後受到臺南環境保護聯盟、生態學者陳玉峰的影響,讓余國信立志在嘉義市區開設一間洪雅書房,並以書為出發點,投入文化扎根及愛護鄉土的活動。
 

   2011年4月16日張宏榮因病辭世,余國信決定完成其遺願,並以張宏榮友人免費提供位於嘉義市中山路的住處,作為圖書室的營運基地,讓1998年因故解散的臺灣圖書室,得以在前年11月13日張宏榮59歲冥誕重新開張。余國信曾在媒體發表過一封給張醫師的信,信中寫道張宏榮強調:「今日的社會是決定在過去的青年之文化素質培養,而明日的社會將決定在今日的青年手上。圖書室想做的,就是盡量影響當下的青年,而且是像蚯蚓般做基礎、扎根的教育工作,哪怕只影響一人都覺得值得。」


  基於此,為了延續臺灣圖書室的香火,洪雅書房重新整理千本以臺灣為主題的捐獻書籍,並以提倡閱讀為根基,舉辦講座和藝文活動,同時在張宏榮遺孀鄭書勉協助下,組成讀書會培養說書人義工團,余國信說:「過去都是張醫師在介紹書籍、推薦好書給讀者,現在他不在了,圖書室希望透過義工『說書』,讓屬於臺灣的故事永續傳講下去。」


培育義工 讓臺灣書店看見更多可能性

書店天花板是南藝大學生以「臺灣 書店工作全靠義工朋友情義相挺。400 年歷史」創作的畫作。  提到義工,在洪雅書房後方柱子上,貼滿了義工輪值的名單,余國信之所以能在顧店之餘,還能集中全力為臺灣土地抗爭,全靠這些義工朋友的情義相挺,這也是洪雅書房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余國信指出,這就是民間的活力,非營利組織社會力的展現,同時也是書店培育人才的方式。
 

   然而,每年義工來來去去,新舊交替,可能因為換工作、從學校畢業或是離開嘉義,無法繼續在書店服務。但對余國信來說,即便是短暫的停留,都可能是影響臺灣未來的楔子。於店裡擔任義工,就讀中正大學經濟系二年級的尚諭與嘉義大學美術系四年級的鑫蔚也認為,洪雅書房讓他們更加關心臺灣議題,也懂得用更深入的角度去觀察事件的始末,思考問題根本和解決之道。


  余國信說:「這也是我要呼籲當下年輕人加入書店行列的原因,唯有透過閱讀,才能豐實臺灣文化的根。」以貓、狗為例,他好奇指出,為什麼臺灣的動物醫院就不能結合圖書,販售小說、童書、畫冊,凡是與貓、狗相關的圖書,如此,牠們不在只是被定義為寵物或動物,透過書本的閱讀,可以激盪出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好比撰述出貓、狗的文學性,或是不再僅限於紀錄片,拍出一部有內涵的創意電影等;又譬如在菜市場開一間書店,專賣與農業、飲食有關的書籍,藉由日常生活的連結,豐富知識素養,如此,臺灣的文化才有扎實的厚度。余國信企盼臺灣的書店,因為有年輕人的加入,而使之更活潑,像是一股不可遏止的強大生命力川流不息。
 

  洪雅書房13年來,以書會友,將愛臺灣這片土地的理念注入社運行動中,成功搶救嘉義舊監獄、玉山旅社與動力室等老房子,對於未來的期許,余國信除了一如往常,以不倒店為目標,目前最重要的是,著手保存更多在地的老房子,並運用空間再利用的觀念,串連成屬於嘉義的文化地圖,以落實深耕本土文化的書店精神。


書店工作全靠義工朋友情義相挺。訪客可透過店裡的留言本,發表對洪雅書房的看法。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