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臉譜─奉獻圖書館事業 胡歐蘭最大享受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在圖書館界很多人形容像媽媽一樣溫暖、慈祥的胡歐蘭教授,因個性內向,很小就與圖書館結下不解之緣,再加上非常羨慕當時住家附近管理糖廠圖書館的阿姨,而讓她一投入台灣圖書館事業就是40多年。然而退休後,「終於有多點時間,能進行圖書館資料整理的傳承工作了。」她對圖書館的熱情,或許將這樣一直延續下去……。

傳承圖書館事業

行事曆洩漏胡教授退休後的生活,更是忙碌、充實。  胡教授從80年代先後完成「中央圖書館的自動化」及「全國書目網的規劃」的認真與投入,從住家環境就可感受得到。「對不起,資料太多了。」胡教授一邊招呼著、一邊客氣地解釋家裡因充斥書籍、資料而導致有些亂的原因。仔細一看,占滿書牆的除了與教學相關的書籍外,還有數十個與圖書館相關的資料夾,而一旁地上還有兩大箱今年北部公共圖書館評鑑的資料亟待處理。

  書房中,觸目所及的個人專業領域書籍資料,大多是胡教授在淡江大學、中央圖書館以及政治大學服務期間,跑遍國內外所收集到的珍貴資料。原以為能以此為基礎好好練功,誰料「圖書館工作經常讓人忙到不可開交,也因此很多書籍資料都無暇閱讀。」直到退休後,從辦公室搬回家的書,多到連書房都放不下時,她便不斷提醒自己:「要積極地整理過去蒐集的資料為具有可讀性的資料,對圖書館事業的傳承才有幫助。」

  於是,胡教授退休後的生活就像奉獻多年的圖書館事業一樣,由書磚砌成、由書的氣味凝結而成的環境,對她來說是最大的享受。然而,當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即代表著國家文化與教育發展的指標,身為圖書館經營者、圖書館教育者與圖書館使用者多重角色的她,針對台灣圖書館事業應如何合作、聯繫以符合社會脈動,提出想法。

圖書館間重協調合作

  因為兼具多元身分的讀者,胡教授以自身是退休老師、台北市民以及讀者為例說明,「各類圖書館為充分發揮館藏與功能,需要協調與合作。」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並非各行其是,她強調:「學校圖書館必須依據各校發展重點廣徵書籍資料,也要透過了解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以共同滿足多元讀者使用資料的觸點。」

  胡教授提出,宜蘭市立圖書館與在地學校的合作交流,最令她印象深刻。宜蘭市立圖書館館長陳俊仁會在對面國小下課時間,站在館門口迎接到館聽故事、寫作業的小朋友們,以方便家長下班後來接回家。除此之外,當圖書館要採購圖書時,館方也會先了解學校課程,再採購與教學相關的書籍,主要是考量到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有限,「如果公共圖書館能再輔以與課程相關的閱讀素材,彼此資訊交流與閱讀共享的路就能順勢打開了。」

  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在資訊公開、資源互通的聯繫下,胡教授欣喜地說:「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也會因此多了起來。」對校方來說,宜蘭市立圖書館是提供師生課外閱讀資源的好鄰居;對家長來說,圖書館則是小朋友們學習、活動的最佳休憩站。如此棒的空間,師長們怎麼會不想去親近也奉獻點心力呢?

人稱「胡媽媽」的胡歐蘭教授,是位相當虔誠的基督教徒。調整鄉鎮圖書館輔導體系

  由於台灣公共圖書館長期面臨的經費與人力問題,如果未充分與地方文化單位結合,實在很難有所發揮。基於此,胡教授還提出:「政府應編列預算,以落實各層級公共圖書館的輔導。」除了積極與社區其他單位聯繫外,圖書館本身健全體質的培養也很重要。

  多年前,推行的「地方自治法」造成鄉鎮與縣市級圖書館的主管機關不同,也因而讓鄉鎮級圖書館人員的去留,備受地方選舉的牽制。通常換鄉鎮長,館方人員也跟著換。位子都坐不穩,怎麼有心做事呢?所以,胡教授建議:「修改地方自治法,讓鄉鎮級圖書館列管在各縣市政府下,不但能省下人力,也有助於資源的活絡與運用。」

  而讓公共圖書館改為一條鞭的行政措施,不但是健全體質的基礎,對於資源集中共享的整體規劃更是一條出路。現今縣市級的文化中心肩負圖書館、博物館、演藝中心的功能,「應打破過去單行的方式,結合為三位一體。」胡教授認為,發揮各自的功能再結合,將讓活動更有深度。

  胡歐蘭教授期許圖書館從業人員:「圖書館工作所追求的,正好與大同世界的理想密切相關,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因此每一位館員就是實現大同世界的關鍵人物。」

  胡教授自認不是一個天分很高的人,因此,在圖書館領域相關的求學與工作階段,「勤」與「誠」是她堅守的準則。最後,她嫺熟敲打鍵盤、介紹學生為她建置的網站說:「我的學生就是我的電腦老師,不會就打電話問,再一步一步記下來。」而一旁自製的《電腦使用手冊》與網頁螢幕上「勤能補拙,不錯過任何學習的機會」的文字,也同時將她實現理想的堅持,勾勒得更清晰了。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