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之最─北市圖北投分館 讓人輕易愛上它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耿詩婷

  是怎樣的一座圖書館讓作家鍾文音寫下如此的感想:「一間會呼吸的圖書館,有著會讀書的椅子。隨著椅子的空間感,我感覺身體和書有了不同的距離,坐看立看臥看閒散看…,人和書很近也很遠。近的是,書隨意可得。遠的是,美麗的風景常讓我分心,因而忘書。」

北投分館美輪美奐的木造外觀。在北投分館有許多關於綠色環保建築的藏書。圖書館北面的戶外平台,讓讀者有在公園裡閱讀之感。

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

  原來這座會呼吸的圖書館就坐落在綠蔭環繞的北投公園當中,館舍面積650坪,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以「生態保育」為館藏特色,館藏圖書4萬餘冊。樓層規劃:地下一樓為兒童室和視聽室,一、二樓設置開架閱覽室及中外圖書區,並設有綠建築圖書及館藏特色區。

  北投圖書館之所以有此面貌,主因是舊館被鑑定為海砂屋後,即計畫拆除並於原址重建,在北市圖館長曾淑賢的召集下,於民國90年成立綠色圖書館的專案小組,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參觀國內綠建築,就綠色圖書館興建之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評估,建議以綠化、節能,兼具自然、生態、環保教育之設計為重點,在2年多前,終於以嶄新美麗的面貌重新服務民眾知的需求,也兼顧環保的宗旨。

  走進北投分館,你會發現館內處處皆是人性化與友善環境的設計,感受到館方用心營造的舒適空間與書香氛圍。將閱覽桌特別設置於每一樓層大片落地窗旁,可充分利用自然光,讀者在閱讀、沉思之際,早已不著痕跡地與室外景致相結合;木質書架和閱覽桌椅,讓整個空間呈現自然的原味,不超過110公分的矮書架,使館內視線與戶外空間連成一線,產生絕佳的通透性;與建築結構成整體造型的兒童室書架和座椅,營造自然、舒適的閱覽氛圍;圖書館北面的戶外閱讀平台,可供讀者閱讀或休憩,還可欣賞到戶外的荷花與綠樹,閱讀之樂,莫過於此。

  北投分館主任呂寶桂在看完《布朗修哪裡去了?一個普通讀者的法式閱讀》,發現作者以一位讀者的獨特觀察,訴說出圖書館與讀者間的互動故事,讓他理解到圖書館就是一個生命體,而北投圖書館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來與民眾同樂,加上與北投溫泉博物館、凱達格蘭文化館等緊鄰,成為最在地的台式閱讀好去處。

創下最多參訪人數紀錄

北投分館主任呂寶桂覺得能在這裡工作是種難得的福氣。  北投分館宛如樹屋的特殊木構造建築外觀,廣受各界的關注,加上是全台首座綠建築圖書館,一開館,即成為電視、報紙、雜誌、網路部落格和e-mail等各種媒體競相報導、流傳的話題。開館至今,來自海內外的訪客絡繹不絕,假日洶湧的人潮以「川流不息」、「門庭若市」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從開館至97年12月31日止,申請參訪人數達110,335人次(344場)、累積進館人次突破1,147,436人次、借閱人次高達134,017人次、圖書借閱冊數累計468,810冊,使用率居台北市立圖書館41所分館之冠。呂寶桂補充說明:「由於圖書館剛好也位於觀光區,假日遊客更是多,為避免影響館內閱覽品質,除加強館內清潔外,也希望遊客能為讀者權益著想,參觀館內盡量輕聲細語、拍照先行申請。」

環保與美麗兼顧的巧思

  北投分館可以成為綠建築的秘密之一,就在屋頂上,利用輕質的生態屋頂,與周遭環境自然形成具延續性的有機體,加上太陽能光電板發電可達16千瓦電力,相當於在夏天正午時全館同時間15%的用電量,另外,大量採用陽台深遮陽及垂直木格柵,可降低熱輻射進入室內,減少耗能;屋頂上還有種植一大片草皮,可涵養水分並使雨水自然匯流至回收槽,回收水再用來澆灌植栽及沖馬桶,不僅綠化,亦能減少水資源之浪費。

  另外,圖書館的建材則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木材及鋼材,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木質建材除做白蟻防治、使用生態塗料外,並免除不必要的裝修工程,以減少污染及有毒物質的釋放,避免影響人體健康。

  為了因應北投的溫泉氣候,門窗材質也特別採用可以有效防止硫磺氣體腐蝕的木材,而在外牆部分,利用石材與木頭的搭配,就如北投石之於日式建築、噴水池之於日治時期古色古香的溫泉浴池,讓材料本身就是與北投歷史對話的重要元素,呈現當地的風華與公園的沉靜。

  北投分館與當地自然景觀及溫泉博物館建築風格融合,已成為民眾假日休閒的新去處。大家可以在綠意盎然的氛圍中,在公園裡、在樹下,輕鬆愉快地享受閱讀的樂趣,呂寶桂表示:「這份閒適,在喧囂擾嚷的都會中,更顯難得。圖書館和公園沒有明顯的區隔,圖書館彷彿是公園的一部分,公園也好像是圖書館的大院子;透過綠建築設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達成與環境共存共榮;生態屋頂、太陽能設施、基地保水、雨水回收等措施,皆是最佳的生態環境教育場域,讓大家在圖書館也可以盡情的『森』呼吸。」

建築設計 得獎無數

北投分館內處處充滿著人性的設計巧思。  北投分館曾獲得2007年國家卓越建設獎──卓越獎、第6屆台北市政府品質創新獎第一名、「第6屆遠東傑出建築設計獎」入圍作品、2007「台灣建築獎」首獎、第6屆台北市「都市景觀大獎」首獎、第8屆行政院公共工程品質優良獎優等獎、內政部96年度「優良綠建築設計獎」、2008全球建築金獎-全球卓越建設獎項等。

  去年,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更提供一筆經費,藉由北投分館原有的平台,達到有效的綠建築推廣教育成果,內容包含綠建築的效能監測、捐贈建置綠建築圖書、訓練導覽志工等。在櫃檯邊的牆面上,有一個太陽能光電發電監測系統,液晶電視顯示的除了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外,也包含即時的用電量與空氣品質,希望藉由數據的顯示,提醒民眾注意能源與室內環境健康的意識。

傳承閱讀新希望

  北投分館除用心於硬體建設,也致力於閱讀及文化活動之推廣,並廣徵各方意見,不斷為營造「閱讀新視界」而努力。北投分館開館前即招募志工,經過面試及教育訓練,已培養一批協助圖書上架或導覽解說志工;呂寶桂微笑表示:「開館後除館方主動進行使用後評估調查,也陸續收到來自各方意見並加以改善,服務品質和讀者滿意度在近2年已有明顯提升,加上有許多熱心優秀的志工來幫忙,才能讓我們這個館可以逐漸進步。」

  另外,圖書館還結合北投當地藝文人士辦理人文藝術展、主題書展、得獎好書展等,行銷館藏;不時舉辦各種大、小型藝文活動,如「最美麗的圖書館音樂饗宴」週年慶活動、「深秋戀戀北投雙週年音樂會」及「2008世界書香日」閱讀活動等,呂寶桂認為:「圖書館身為文化推手,自當在各方面都更加用心,而能在這樣美好的圖書館工作也是一種很大福氣,辛苦也都甘之如飴了。」採訪結束,走出圖書館,看見一群幼稚園小朋友在老師與志工帶領下,準備進去參觀認識圖書館,從他們純真的臉龐、興奮的神情中,我彷彿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量,大概就像是圖書館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雖然不能立竿見影,但它實際在發生著,這應該就叫做「希望」吧。(資料來源: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吳端龍建築師提供)

原本是海砂屋的北投分館,已經蛻變成美麗的綠色圖書館。利用太陽能光電發電監測系統,可隨時了解室內空氣品質等數據。北投分館在週年慶時舉辦「戀戀北投音樂會」,與民同樂。(北投分館提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