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委開講─翁金珠歐洲行 台歐文化交流更緊密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文建會

翁金珠主委上任滿月,召開歐洲回國記者會。  上任滿月當天,文建會主委翁金珠才剛結束歐洲四國11天的參訪行程,她急欲分享歐洲文化經驗,並說明台歐文化交流進展。而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向,她強調政策將朝「文化深耕、空間活化、文化交流」的角度切入。具體作法則是加強文化整合、落實單一窗口的服務,真正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目標。

頒發台法文化獎得主─班任旅

  翁主委的訪歐之行,除了頒獎給第11屆台法文化獎得主班任旅(Jean-Luc PENSO)外,也至捷克參加國際劇場組織OISTAT「國際劇場建築競賽」頒獎典禮,最後一站則抵達德國卡塞爾參觀當今國際三大藝術展「文件大展Documenta 12」並為台灣藝術家曾御欽加油打氣。而參訪行程中,翁主委也致贈《書香遠傳》月刊給會見的貴賓,並進行交流、互動。

  「台法文化獎」是行政院文建會與法國最高學術機構法蘭西學院(Institute de France)於1996年共同簽署成立,主旨在獎勵增進台法之間文化交流有所貢獻者,而本屆得主為班任旅。

  班任旅是已逝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所收授的第一位法國弟子,在台灣學藝長達3年,並於1978年在李天祿首肯後,返法組成「小宛然」,法文則翻成「小鏡劇團」(Theatre du Petit Miroir),擔任起台法間的文化傳人角色。他將台灣這項老少咸宜、傳統精緻的民間藝術介紹至法國,也成為法國人人皆知的偶戲藝術家。

  而班任旅在巴黎近郊的Issy-les-Moulineaux劇場每年推出上百齣布袋戲與皮影戲,保留《白蛇傳》、《西遊記》、《武松打虎》等道地的台灣布袋戲戲碼外,也融入西方劇場技術,製作《奧狄賽》、《阿拉丁神燈》等文學名著為藍本的戲碼。

  翁主委表示:「班任旅融合台灣偶戲劇藝及西方劇場元素,呈現東西方文化融合的藝術新風貌,同時也反映台法文化獎尊重多元族群、鼓勵文化多樣發展的精神與宗旨。」藉由台法文化獎,不僅拓展出文化交流平台,也提供台灣、法國、歐洲的文化相互學習與了解的機會。

促進台歐對等文化交流

翁主委頒發「台法文學奬」,從右依序為法蘭西學院伯樂以院長、得奬人班任旅先生、前院長邁思麥先生。  然而,此行雖以頒發「台法文化獎」為要,翁主委還至匈牙利參訪擁有節慶文化之都美譽的布達佩斯,並與藝術節節目總監、節目策劃、公關部等人員會談。會後,還邀請節目總監訪台,希望促成雙方對等交流合作,讓台灣團隊有機會參與布達佩斯的藝術節。

  翁主委表示:「匈牙利透過藝術單位協助政府規劃年度藝術展覽、節慶活動,也可作為文建會推動文化藝術活動的參考。」此行,是文建會首次正式對外拓展東歐文化交流計畫至匈牙利,她期待:「台灣在歐洲唯一文化的駐點─巴黎文化中心,不僅與匈牙利保持聯繫,也應積極建立兩國的文化交流機制。」

  「增設海外文化據點、加強國際文化交流及台灣文化輸出」是翁主委參訪歐洲四國的最大用意,卻因中國泛政治化的思維,在由捷克文化部主辦的「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簡稱PQ)中,要求將台灣館標示為中國台灣館。在我方積極爭取以台灣館為名後,中國為表不滿而退出。

  對此,翁主委認為:「藝術不應當泛政治化,中國應該留下來參展,讓設計者及學生有互相觀摩的機會。」而藝術家王文志以台灣原生藤與竹搭建出像鳥巢、又像繭呈螺旋狀,以「破繭」為名的展館,勇奪今年最佳技術運用金牌獎。

有若磐石 深入文化底蘊

  翁主委並說明,文建會的文化政策為「全民參與」、「文化公民、文化環境、文化外交」以及「全民分享」三大目標,並從文化深耕、空間活化、文化交流的角度切入。

  而在此之下,翁主委對於公共圖書館轉型為地方生活學習中心的延續,她強調,將透過「磐石行動─地方文化環境發展計畫」及「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二期計畫」等雙核心計畫共同推動。將以現有「地方文化館」與「鄉鎮圖書館」為中心,帶動鄉鎮文化活動、凝聚民眾共識,並以地方文化單點為輻射中心,進而擴散影響力。

  當文建會整合文化工作後,將保存與展示文史資料的「地方文化館」、推廣文化活動的「鄉鎮圖書館」及「社區營造」的業務,朝建構社區文化生活圈來輔導。由點、線進而至面,漸形成的「地方文化圈」將由下而上,展現出台灣基層的文化活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