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承辦館際合作業務的觸發

文:歐依萍(慈濟大學圖書館參考資訊組組員)

  記得曾聽過高齡八十的精神科林宗義醫師分享自己走上精神科領域的心路歷程,有句話好深刻,他說:「若有心就有路」。這般樂觀積極的態度與前些日子看到的一段勵志短籤不謀而合,那短籤內容是這樣的:「雖有流水阻前路,助我渡過有小橋。不愁流水復流水,自有一橋又一橋。」引用的兩段話,適足以反應筆者目前在圖書館工作的心情。

  筆者自去年回到圖書館工作,承接館際合作業務迄今一年有餘,先是訝於經過先進同道的努力,館際合作服務不論是對讀者或是對館員,都免除了大量書面申請往返的耗繁,在熟悉館合系統運作的過程中,也陸續觀察到一些有趣的現象,在此與同道先進分享請益,尚祈不吝指教!

  館內典藏期刊著錄的完整,及館合系統各個聯合目錄內容建置的正確度固然影響讀者得到全文資料的成敗,讀者對於自己常利用的圖書館內各項查詢工具的運用能力、了解程度以及找資料的習慣同樣會是影響讀者能否經濟、有效尋得所需資料的關鍵。

  近來,筆者為讀者遞送館合申請件前,會花些時間再次確認本館所有的電子資源或紙本資源是否確實無此資料才送件,原本只是想檢驗一下本館申請館合的讀者是不是都可較充分使用電子資源,結果以四月份本館對外館合申請件為例,約有1/7的申請件,只要妥善運用館內資源(包括紙本的和電子資源)即可找到全文,這樣的發現令筆者頗為訝異!腦海裡浮現的念頭是:資源利用教育恐怕得再加強才好!

  由於過去一年來,本館參考資訊組主動開設的教育推廣課程往往每次不超過十位讀者,相較於各學系老師因為課程需要,主動尋求參考館員支援上課的情形來看,聽課的讀者數量差異甚大。筆者好奇的是:除了這些自願和非自願聽課的讀者之外,其他大多數讀者的資訊需求究竟是什麼?有了打破各館典藏資料樊籬的館際合作服務就足以彌補讀者的資訊需求了嗎?跟著讀者的資訊需求情境走是不是可兼具推廣圖書館資源利用及教育讀者使用圖書館的好機會?於是筆者一直採行的是順勢教育讀者並推廣館內資源運用的做法。當讀者有蒐尋資料的疑惑時,因著他們切身的資訊需求,一面示範同時解說找資料的概念和方法,萬一運用館內資源仍遍尋不著時,則提供館際合作的服務說明。這個做法或許要比直接丟個答案給讀者要多花些時間,不過筆者相信在與讀者互動的過程中,讀者是有能力慢慢學習領略資料檢索的概念的,甚至較敏銳的讀者還能體會到分析釐清自身資訊需求的好處呢!另外,指導讀者有效利用館內及網路上的數位資源同樣重要,因為"GIGO",究竟是"garbage in garbage out"亦或是"golden in golden out",端賴讀者能否於找資料的能力上下功夫而定了。讀者找資料的能力,除了運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外,圖書館員的功能也得適時發揮,這帖藥該下多少?在何時下?就很有意思了。就像一粒種子撒下土裡,時機成熟了,種子自然會發芽,硬是叫時候未到的種子抽芽,跟揠苗助長沒什麼兩樣,甚至還會有反效果,徒增讀者搜尋資料的挫折感。

  筆者上述處理館合的「個案」,後續的作法是向讀者說明可用什麼途徑找到全文資料,並將該讀者原申請件取消。本以為在取消申請件中說明取消原因,並書明可在館內何處找著全文資料,應該可為讀者省下向館外申請文獻的費用及等候的時間,還間接做了機會教育,讓讀者知道館內有些什麼資源可用,不料,讀者的反應卻是:一來因為沒有利用全文電子資源的習慣;二來是沒有太多時間找資料,利用館際合作的服務反倒花錢省事。這是筆者沒想到的讀者需求之一,原以為為讀者省錢、省時的作法是服務到家,然對某些讀者來說竟是筆者一廂情願的作法!筆者忽略了某些讀者確實是在需要做作業、交報告時才會較迫切地利用圖書館資源,到了這當口,往往也有某種程度的燃眉之急,自然是沒耐心一一地檢索館內的電子資源。這,再次提醒筆者的是:真正去感受讀者當下的需要,才是真正體貼的服務。

  以上小小的經驗是筆者一年多來接觸館際合作業務的一些觀察和體會,腆顏的分享與反省,還請同道先進不吝指教!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