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重返艷陽下》《尋找烏巴》《我經過的所在》《夜半鐘聲到客船》等介紹

文:徐于婷(國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重返艷陽下
著 者:藍斯‧阿姆斯壯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九十年六月

  這是一本人生勵志的傳記,也是一段個人抗癌與命運搏鬥的經歷。故事開始於一九九三年,年輕氣盛的自由車選手藍斯‧阿姆斯壯剛獲得自由車世界錦標賽冠軍,正要登上他人生事業的最顛峰時,光明的前程卻突然蒙上了烏雲──他的醫師告知他罹患第三期的癌症,從此他需被迫中斷他所熱愛的自由車運動生涯,開始另一段完全不同的生命歷程,在超過兩年的時間中,他進行了幾次大手術,並且經常需做化學治療,生活在整天與針藥為伍,與癌細胞奮戰的過程中幾乎喪命,後來奇蹟似的復原了,彷彿劫後重生般,他必須做一個重大的抉擇,是否要重返往日的運動歲月?

  一九九九年他終於以行動證明給全世界看,頂尖的自由車選手藍斯又回來了,那一年他克服了一切困難,獲得自由車界最艱苦的比賽─環法賽的冠軍,也寫下了二十世紀運動史上最感人的一刻。


書 名:尋找烏巴
著 者:尼可拉斯‧克萊普
出版者:馬可孛羅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傳說古代阿拉伯廣大沙漠的某處,有一座神秘的古城烏巴,它曾經是古代中東最重要的貿易重鎮之一,無數載運香料的駱駝隊伍必須在此地駐足,以補充物質及飲水才能繼續往北到富庶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烏巴─這個沙漠中的綠洲也因此發展成一個奢華繁榮的都邑。傳說中那裡的人民因為財富而變得狂大傲慢,不敬神又充滿罪惡,有一天,這個城市突然不見了,由世界上消失了,真正成為了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只存在於古中東典籍的斷簡殘篇之中。

  本書著者只是一位業餘的考古愛好者,最初因為閱讀時的好奇心使他開始探索追尋一切關於烏巴的線索,他研讀許多古代中東地區的地理、歷史書籍,比對古代的地圖,逐漸推論出烏巴古城的可能位置,再透過太空中人造衛星所拍攝的連串照片,終於確定古烏巴的地點,這十幾年鍥而不捨的考古之旅,也聚集了一批同好者,終於發現了這一座失落的傳說之城,並且尋找不少極具考古價值的遺物,更成為那一年《時代週刊》最重視的年度考古大新聞。


書 名:我經過的所在
著 者:林銓居
出版者:天培
出版年:民國九十年七月

  如果您曾經讀過暢銷書《文化苦旅》,或者您是自助旅行的愛好者,一定也會喜歡本書的。本書著者是一位畫家,也是一個喜好旅行的人,書中記述了香港、北京、南京、拉斯維加、蒙特婁、印度等地區及國家,也許因為他有畫家的視角,所述文字也多了一層由美學角度切入的看法。而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一些觀光客或旅行團較忽略的小地方。例如他描述在隆冬之際和三五友好造訪馬祖島上偏遠的鄉野村落,在這北風呼嘯的季節,人煙稀少,整個小村子宛如失落在時空之外,遺世獨立,然而他可正樂在其中,不受干擾的在島上每個海灘、懸崖、石壁,看海、看天、看飛翔的海燕、看淺水中躍動的魚兒,以及遠方彷彿凝固住的漁船,靈感來時立刻舉起相機或是畫筆,逍遙似神仙,理會它什麼紅塵十丈。

  除了感性的文字之外,著者對於現代文明下的重商主義對人性與環境的影響也有一番反省,其中所提出的諸多疑問及感嘆,誠令吾人沈思再三。


書 名:夜半鐘聲到客船
著 者:聞濤譯寫
出版者:麥田
出版年:民國九十年六月

  清代的筆記小說是有名的,例如蒲松齡的《聊齋誌異》、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在比清代更早遠的年代中,筆記小說已經出現了,這種形式的文學作品一直存在著,而且比詩詞歌賦其實更加貼近一般的黎民百姓,也反映了許多庶民生活的智慧。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本《夜半鐘聲到客船》即是蒐集了唐代的傳奇故事,其中一些篇章的著者在唐詩上的成就也是出名的,例如:柳宗元、溫庭筠、李德裕等,他們信手寫來的一些傳奇故事有的就如同現代的極短篇,雖則短短幾百字,卻令人回味雋永,有的篇章記述著者曾經聽聞過的奇人異事,有的則反映了科舉考試年代中的兒女情長,著者同儕間的悲歡離合,這種小說形式的陳述毫無長篇大論的沈重說教,但是在字裡行間還是可以找到著者所欲傳達的寓意,而「文以載道」對庶民的教化功能也達到了。不過,身為現代讀者倒可以放輕鬆些,無論在炎炎夏日午後或是冬日黃昏之際,把它當做輕鬆的床邊故事即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