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創意空間─綠建築規劃 童玩大觀園

文:蘇士雅 照片提供:蘇士雅

  我不在圖書館就是在往圖書館的路上…」高雄市立圖書館楠梓坑分館主任這麼說。

楠仔坑分館建築屋頂象徵書本打開的意義。  楠梓坑分館今年12月就成立滿一週年,這座被定調為綠建築的圖書館,室內一、二樓總面積達650坪,陳哖除了管理這麼寬大空間業務外,還同時兼任翠屏分館主任。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迫使陳哖主任除了睡覺時間之外,大多時間都周轉在書籍與圖書館之間。

  但奇異的是,我們從陳哖主任臉上看不見一絲倦怠,已經下午三點多,還忙到沒時間打開放在櫃上的午餐便當,但她仍然精神飽滿,尤其談論起這座綠建築圖書館,陳哖臉上堆滿幸福的笑容。

  原來,在一座與自然連結的空間工作,心情和精神都可以如此暢快,那麼,對於來到這座美麗圖書館的讀者而言,鐵定更加心曠神怡!

綠建築 美麗實用兼具

  位於高雄縣市交接的楠梓坑圖書館,在一開始建造時,便以達成綠建築指標為目標努力,外觀的設計也依循著當地的生活記憶做為構想。

  這座圖書館原本的建地上種植許多龍眼和芒果,所以建築師在建築外觀立面造型設計上,保留基地原本種植的印象,屋頂上大片葉子為芒果,小片葉為龍眼,又代表媽媽和小孩的親子關係,也包含像書本打開的意義。

  為符合CO2減量指標,綠建築在建材上總是避免採用鋼筋混凝土,因此玻璃成為最佳的選材,尤其是玻璃的透光與透視性,除了讓室內自然光線充足外,更能讓閱讀者擁有更寬廣的視野,玻璃外的林蔭與自然景觀入簾,彷彿置身在書香中,還有清風拂過、鳥鳴入耳…。

置傘架採用轉螺造型,深具巧思。  純粹美麗景觀外,綠建築更特別之處是在於它的實用性。除了運用自然光線,同時配送分區控電系統,在民眾閱讀的區域光線不足時,獨區開燈補光,無人閱讀的區域則僅維持自然光線。不但省電,也增添了空間燈光層次的藝術氛圍。

  楠梓坑圖書館利用屋頂集水槽,將降雨自然排水至地下的集水池,再利用回收水澆灌植栽及沖洗馬桶,不僅環保,而且非常省水!今年莫拉克颱風災害造成左楠地區大停水,高雄地區唯一榮獲內政部八大綠建築指標的楠梓坑圖書館,完全不受停水的影響,甚至還可以提供給社區居民利用。

  平日,集水池最大的任務,便是擔任灌溉任務。館外寬廣的庭院花草樹木交錯,這些生意盎然的植物便是利用雨水結集的蓄水。過量的雨水不再氾濫耗損,而是被規律的運用,有尊嚴的重回土地的懷抱。

童玩主題 處處展現童趣

  楠梓坑分館主題收藏是童玩,所有關於童玩的書籍都能在此尋著,為了讓主題更加彰顯,圖書館內部以各式童玩造型為表現意象,搖鼓、陀螺成為實用座椅與展示架,區隔空間的裝飾牆,潛水艇座艙兩旁的大型觀景玻璃圓窗,可以觀賞到各種童玩的圖文解說,至於天花板,則是以米老鼠做造型。

  因為收藏主題的關係,楠梓坑分館成為兒童最愛的場域。來到圖書館的兒童,喜歡玩家家酒似的隱身在自己喜歡的角落,或者成群玩伴結集在書堆中進行知識探索。

  向來,我們習於將閱讀空間與遊戲空間區隔,以為純然寧靜的場所才是閱讀該有的氛圍,但在楠梓坑分館,空間規畫者勇於去掉二者的界線。事實證明,在這樣充滿趣味的空間,兒童在這裡找到心的歸依,時而玩耍,時而閱讀,知識累積的過程十分自然,也很愉悅!

  雖然有家長認為:有些孩子將圓弧形的圈圈當成溜滑梯,或將閱讀空間的階梯當作跳格子遊戲。如果空間引起孩子的誤解,那麼,單純的座椅反而是圖書館真正的需求。

  但對教育的精神而言,透過真實情境,讓孩子認識空間的意義、在公共空間學習「彼此尊重」,是極具正面的方式,我們對這個空間的創新功能充滿期待,相信這樣集合遊戲與閱讀的場域是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方向。

搖鼓造型的閱讀沙發。兒童喜歡隱身在自己喜歡的角落閱讀。BO艇似的觀景玻璃圓窗展示各種童玩解說。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