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世界最大規模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即將在德國舉行。該項書展除了是世界各國出版業相互交流以及談版權做生意的地方之外,每年書展主辦單位都會邀請一個國家或區域,吸引大眾目光專門介紹該國的歷史文化特色,並邀請該國重要的作家到場發表演說,以作為該次書展的主題國,例如今年書展的主題國是加泰隆尼亞,他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省,其首府為舉世聞名的大城巴塞隆納,曾於1992年舉辦過夏季奧運。有別於西班牙的特殊文化,是列為主題國的原因。明年的主題國則是土耳其,而最受矚目、也最受爭議的則是2009年的主題國—中國。
歷經10年談判 才確定中國做為主題國
中國之所以受到注目,除了作為一個文化和歷史大國,在國際上向來有其一定重要性之外,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辦單位事實上是在經歷與中國政府長達10年的談判,才確定中國將作為2009年的主題國。這其中的原因,可以想見是相當複雜難解的。而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書展主辦單位要如何向大眾介紹他們所邀請的主題國。這對政治體制屬於一黨專政,仍沒有出版和新聞自由的中國而言,既想把握作為世界最大書展主題國的機會,好好表現一番,以宣揚國威,但又怕主辦單位邀請了中國政府聽了就頭痛的異議人士來參加此一盛會,讓中國非但不能大出鋒頭,反而是家醜外揚,讓全世界看見中國的黑暗面,因此中國政府對此事的謹慎態度,可想而知。至於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辦單位,當然也不是一味對中國屈從討好之輩,否則這件事也就不會延宕了10年之久。
其實由於中國國力日漸強大,許多西方國家在中國的經貿利益下低頭的例子屢見不鮮。同樣是國際書展,2004年法國巴黎書展的待客之道,顯然中國政府就相當滿意。當年中國也正是巴黎書展的主題國,法國政府花了大把銀子,邀請中國政府同意的40位作家,從中國千里迢迢到法國參加巴黎書展,但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就住在法國,卻因為中國的反對,而被拒絕在巴黎書展之外。高行健是華文世界中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長年旅居法國,在以中國為主題國的巴黎書展中,他當然是中國文學界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是由於他的作品中對中國的政治有所批評,因此應中國政府要求,高行健就成了巴黎書展中的拒絕往來戶。然而法方也無法否定高行健的文學成就,更無法明言是基於政治因素而將高行健排拒在外,因此書展主辦單位只能說出一個牽強的理由:因為高行健擁有法國國籍,所以他不是中國作家,不在受邀的範圍之中。
巴黎書展 對中國屈從
這是巴黎書展對中國無理要求的屈從,因為書展固然是以生意為主,但是作為文化事業,仍然要對某些原則有所堅持,否則只會受到旁人的藐視,就像法國屈從中國政府的做法一樣。而法蘭克福書展與中國談判了10年,也是一直在相關的問題上打轉。法蘭克福匯報(FAZ)在今年5月31日的一篇報導中就指出,中國的出版業所出版的書籍雖然看來也是相當多元,但這其實只是控制下的多元,因為每一本書都是經過相關單位檢查之後沒有問題得到許可,才可以出版,所有對政府不利的言論,早就在檢查時被過濾掉了,而這種做法,可說是中國和德國在出版事業上最大的不同。事實上,出版事業不僅是一門生意,更是一個國家是否自由開放的指標。早年台灣透過出版法來箝制言論的做法,在今日的中國依然持續著,這對崇尚自由的西方社會而言,是難以接受的。而對於法蘭克福書展的主辦單位而言,更不希望由這種受到政府控制的出版業,來作為介紹中國的唯一代言人,因此這項談判才持續這麼久。
既然中德雙方為了書展的問題做了10年的談判,最後也達成了協議,到底屆時在法蘭克福,會不會發生像在巴黎書展時,將中國的異議文學家拒於門外的事件?事實上,這是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確知的事情。書展主辦單位只含混地說,屆時書展將作為一個中國與世界在文化、政治和文學的交流平台。既然歷經了10年的談判,法蘭克福匯報因此樂觀的認為,巴黎屈從中國的事件在德國不會發生,因為德國終於說服了中國,讓德國以開放的方式來介紹中國,不僅是中國政府所宣傳的中國,還包含了高行健筆下的中國、詩人北島眼中的中國、甚至是達賴喇嘛所親身經歷的中國。但是可能的狀況或許不是這麼樂觀,而是雙方終於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因為既然歷經了10年的談判,德國固然不會突然放棄原則,中國同樣也沒有道理全盤接受德國的標準,況且兩年前中國還成功的讓法國人在其強大的國力下卑躬屈膝,對德國又何須讓步?這恐怕只有到了兩年後的法蘭克福書展時,才會真相大白。
主題國誰屬 難撼動出版強權
其實台灣一直沒有在法蘭克福書展中缺席。由於台灣目前的出版品中,有將近一半是翻譯書,因此台灣出版社最主要的焦點其實是看展,尋找合適的翻譯書,買下其版權,至於台灣所賣出的版權,則相對地有限。而這些版權的生意,其實才是國際書展中最主要的活動,版權交易也向來是歐美出版界強權所主導的世界。
至於每次書展的主題國,固然吸引了大眾的目光也製造了新聞焦點,但對整個出版強權版圖而言,其實影響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