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小時候,大人們總會帶著自己的小孩和社區鄰居們相約作伙,聚在廟會前或一些特定的地方看著舞台上的布袋戲演出,台下的觀者總是被那故事和布偶深深吸引著,這時不分男女老幼都不時傳來陣陣歡笑聲,到精彩片段時還會有連連的驚呼虛聲,這種記憶總深深的印在腦海裡。
記得有時還會偷偷溜到後台去看看布偶,那時就可以看到賦與布偶生命的人默默躲在後台揮汗如雨,他們運用成熟的技巧和生動的聲音,帶給所有觀眾不時的驚奇和歡笑;但曾幾何時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場景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不然就是台下只有少的可憐的人看著演出,再也少見以前大人帶小孩的溫馨畫面。
團長莊研誼的理念
唭哩岸親子布袋戲團長莊研誼,接觸傳統布袋戲至今己有二十年的時間,視布袋戲是第二生命,他看到了布袋戲一直沒落的問題,2000年他體認到傳統布袋戲必須要薪傳,文化植根必須是以「立足社區、深人家庭」為重點,以此為理念之後,決定成立唭哩岸親子布袋戲為傳統戲曲文化的使命邁進,而社區和校園是唭哩岸推廣的二大主軸;他之後在台北、宜蘭、台中地區十餘所學校「傳統戲曲社團」任指導老師,傳承推廣傳統文化不遺餘力。
莊研誼強調「立足社區,深入家庭」的意義就是:從社區開始經營,一步一步做到讓整個社區的家庭來參與,進而認同和了解布袋戲的傳統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