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來紅是故事媽媽的催生者
「故事媽媽」在台灣始於1995年,當時陳來紅開始推展媽媽說故事,並鼓勵她們到社區及學校說故事時,開始用了這個名稱,此後就成為專有名詞,不管說故事的是男是女,是爸爸或媽媽,都稱為「故事媽媽」。
陳來紅可以說是故事媽媽的催生者,她先是自己上街頭抗爭,希望給孩子一個快樂的教育環境,沒有獲得執政當局回應,1984年她決定自己來,結合一群家長及同事,成立了「父母效能訓練課程」及「教育哲學課程」,把客廳變成教室,並組織了「媽媽充電會」的讀書會,1995年她說服了樹林鎮公所提供經費,辦了「書香滿樹林-故事媽媽」,撒下了故事媽媽的種子。
故事媽媽快速分裂生殖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可說是故事媽媽最重要的推動者,1995年他們辦了一系列故事媽媽研習營,1997年他們又連續5年承辦文建會「書香滿寶島故事媽媽研習營」,當上千個研習營的學員回到他們自己的地方時,故事媽媽開始快速分裂生殖。
故事媽媽有什麼好培訓的?很多媽媽都能幫自己的小孩說故事,把她們找出來就好了嘛。兒童專家楊茂秀認為不這麼簡單,他表示,故事媽媽說故事跟媽媽在自己家裡說故事給自己的小孩聽,是兩回事,他們有關聯,但不能在兩者間畫下等號。
說故事給自己的小孩聽,是一種親子間互動,一種文化與價值觀念的傳承;說故事給別人的小孩聽,那是一種表演,透過這種表演,傳達一些文化觀念,甚至引導小孩喜歡故事,進而自己創造故事。
紛紛成立故事媽媽協會
培訓學員回到自己家鄉後,開始成立故事媽媽的組織,先是故事媽媽團、故事媽媽讀書會、接著是立案成立了故事媽媽協會,現在全台各地包括台東縣、新莊、板橋、台北市、新竹市、台中、雲林、台南、永康及高雄縣都有故事媽媽協會。
「我們來學小貓咪輕輕走。」
「不要!我喜歡學免子跳。」馬上,響起咚!咚!咚!免子在跳了。
「我們來玩躺下來的遊戲好嗎?」
這可不是講故事,而是故事媽媽常碰到的小孩無法耐心聽故事的狀況,有時故事媽媽累得都想自己躺下來。
成千上萬人的心甘情願
這麼辛苦的義務性工作,為什麼還有成千上萬的人心甘情願地做?有人就說:「把自己家顧好,把自己小孩顧好,把肚子顧飽就好。」
那這些故事媽媽為什麼這麼傻?
雲林故事人協會的唐麗芳說:「把自己的顧好是基本,但別人小孩沒顧好,也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
看著孩子專注的眼神、微張的嘴巴、緊抓著故事書的手,故事媽媽的辛苦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