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
「丟丟銅仔」是何處歌謠? |
答: |
「丟丟銅仔」為宜蘭民謠,1944年呂泉生采得此曲並予以整編後,以「呂玲朗編曲」名義發表於《臺灣文學》3卷3號,呂泉生為舞台劇「閹雞」設計音樂時,改編此曲為合唱曲,由「厚生合唱團」唱於換幕時,是臺灣民謠首度以合唱曲形態出現之嘗試,以五線記譜、整編閩南民謠為合唱曲的濫觴,為臺灣民謠采譜、整理、編創開拓新途徑。歌仔戲等曾吸收其為曲調。
【資料來源】:薛宗明著。《臺灣音樂辭典》。台北市:商務,民國92年,頁92。 |
問: |
何謂「優養化」?優養化對生態有何影響? |
答: |
在正常水體中,低等植物會固定氮、磷,水中動物會吃這些低等植物,排泄時又釋出部分的氮、磷於水中,這是水中動、植物 間正常的營養循環。如果含有氮、磷的污染物質流入水體中,會使得低等植物因獲得大量營養而以爆炸性的速度成長,水中動物因來不及消耗大量繁殖的低等植物,而造成生態不平衡,同時浮在水面的低等植物遮蓋住水體與空氣交換氣體的水體表面,水中溶氧降低,水中動物會漸漸被這種生態環境淘汰,同時因為水中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流速減緩,沉積物增加,漸漸水體的體積會縮小而形成沼池,水體也宣告死亡。
【資料來源】:丁連財等編著。《現代用語百科》。台北市:書泉,民國86年,頁D055。 |
問: |
何謂「狂牛症」? |
答: |
亦稱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一種牛的致命性神經變性疾病。症狀包括行為改變(如狂躁不安)、肌肉協調性及行動功能逐漸喪失。晚期症狀表現為體重減輕、肌肉攣縮、行走異常,大腦組織穿孔,呈海綿狀。通常在病發一年內死亡。目前還沒有醫治方法。該病類似羊的神經變性疾病(稱為痒病)。1980年代中期在英國爆發的狂牛症被認為是由於使用反芻動物的畜體和雜肉製成的補給性飼料引起的。結果數十萬頭受到感染的病牛全被宰殺,並禁止使用取自動物蛋白質的補給性飼料。狂牛症以及痒病都是由一種叫做「普利子」(prion)的不尋常的傳染因子引起的。1990年代中期,年輕族群中開始爆發一種不尋常的庫賈氏病(另一種與普利子有關的疾病),病因可能是由於患者食用帶有狂牛症的牛肉引起的。
【資料來源】:《大英簡明百科》。取自線上大英簡明百科中文版。(2005/07/11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