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有自信而且認同自己文化的人。」就是這個想法,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在21年前開辦了信誼幼兒文學獎,開始培育本土圖畫書創作者的扎根計畫,成為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原創圖畫書徵獎活動,歷年來陸續培養出許多圖畫書界中堅人才,出版圖畫書近70餘本,並翻譯成為多種語文版本進軍國際市場。
第21屆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典禮於4月12日下午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邀請長期關心兒童閱讀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擔任頒獎貴賓,另外還包括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幾米、小野、李瑾倫等近兩百人與會,也有許多家長帶著小小書迷一同觀禮,熱鬧非凡。曾志朗也在現場表達政府對於推廣閱讀的決心:「台灣的閱讀風氣已經崛起,現在正是鼓吹本土童書出版的機會。而教育部、文建會與國科會將跨部會整合,同心協力讓閱讀更深入台灣社會。」



期許創作者說故事功力再加強
儘管總參賽件數多達360件,無論是圖畫書創作組或第一次徵選的動畫影片創作組都沒有頒出首獎,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指出:「幼兒圖畫書與動畫影片創作是一門化繁為簡的藝術,雖然簡單,但絕對不是幼稚,如何把簡單的故事,說得有趣、動人、有深意,是新一代年輕創作者面臨的最大挑戰。」
本屆得獎者中多為數次參賽失利後堅持不斷創作終於獲得肯定,以《我的兔爸爸》獲得圖畫書創作組評審特別獎的李嘉倩,護理背景的她曾經擔任過10年白衣天使,目前在家專心從事圖畫書創作,連續5年投稿參加信誼幼兒文學獎,儘管連續失望了好幾次,但她始終不放棄,本屆終於獲得評審委員特別獎,從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手中獲頒獎牌與10萬元獎金,也讓她更有信心繼續從事幼兒圖畫創作。
另一位圖畫書創作組評審特別獎得主安石榴,曾以《星期三下午,捉‧蝌‧蚪》拿下第16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組首獎,也曾經獲得第29屆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是少數橫跨兒童圖畫書與小說的創作人,此次得獎作品《亂78糟》,延續非線性閱讀的「脫序演出」風格,評審委員們覺得「亂得有趣味」,可以讓讀者享受「從秩序中釋放的輕鬆」。
擔任圖畫書創作組決選評審的知名圖畫書創作者幾米,近期也嘗試從成人圖畫書轉入幼兒圖畫書的創作,他用自己經驗給有心創作的人一些建議:「創作一本優質幼兒圖畫書是急不來的,需要長期的文化累積。幼兒圖畫書除了圖、文都要面面俱到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必須時時刻刻考慮到是以孩子為創作對象。」

新增動畫影片創作組
今年信誼也注意到數位時代閱讀行為的轉變,開始增設動畫影片創作組的獎項。參與動畫影片組決審評審工作的知名導演石昌杰,也特別指出動畫創作需要注意的地方:「近年來數位設計與動畫教育相關科系先後成立,但是投注在兒童動畫影片創作的作者與作品,數量還是不多,而大多數參賽影片跳脫不了說教窠臼,往往將教育與教條之間劃上等號,這其實是不需要的,應該多從孩子的視角去發想。」他也鼓勵更多年輕影像創作者投入兒童動畫影片創作行列,從新的媒介上激發出更多說故事的可能性。
而動畫佳作得主《爸爸的小紅傘》主要得獎原因,除了氣氛營造的十分成功外,也可以從影片中清楚感受到濃濃在地味道,有平溪放天燈的場景,更有台北縣東北角的鐵道支線、瀑布與吊橋等地景。;《飛天小綿羊》則是利用簡單的畫風搭配古典樂曲,創造出一種輕鬆可愛的童趣,獲得評審的青睞。
圖畫書作品展與作家說故事
為進一步推廣原創圖畫書閱讀風氣,信誼基金會即日起至5月17日在央圖台灣分館兒童閱覽室舉辦本土圖畫書書創作展,展出近50幅歷屆得獎作品,讓民眾可以重溫這些經典繪本所帶來的感動與回憶。
由於這是一場專門以孩子為對象的畫作展覽活動,為了可以讓孩子體驗與紙本閱讀完全不一樣的經驗,期間並邀請信誼幼兒文學獎得主劉旭恭、劉如桂與安石榴等人舉辦作家說故事活動,歡迎喜歡圖畫書的親子踴躍免費參加,一同進入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