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讀者開講 細數優質閱讀空間

文:蘇士雅、陳婷芳、楊文琳、李奇儒、潘云薇 照片提供:蘇士雅、陳婷芳、楊文琳、李奇儒、潘云薇
讀者開講 細數優質閱讀空間 完成新建或空間改造的公共圖書館是否符合使用期待呢? 讀者是圖書館主要使用者, 藉由他們的經驗分享, 展開一場人與空間的對話、交流。

王淑雲,約50 歲,家庭主婦

  王淑雲是圖書館最忠實的讀者,16 年前遷居到大樹區後,高雄市立圖書館大樹二館成為她最愛的圖書館,她經常開門時間未到就已經在門口迫不及待等著入館。身為家庭主婦,她除了打點家庭之外,更隨時透過閱讀讓自己成為具備十八般武藝的全能媽媽。


  封館改造的半年期間,對王淑雲而言是最大的折磨,雖然三天兩頭繼續跨區到別的圖書館,但畢竟最愛的還是大樹二館。


王淑雲,約50 歲,家庭主婦  改造後重新開館,王淑雲比任何人都興奮,有著自家「起家」辦喜事的心情。問她對這棟圖書館還有什麼新期許?她說:「改造前館方都已周詳計畫,改造後的圖書館已經這麼進步了,我還能奢求什麼?」


  王淑雲最愛臨窗而坐的閱讀角,坐在這裡閱讀,有在日本京都的文化感,甚至和人的距離也拉近。她說,天天來看書看報,和鄰座的讀者都變熟識了,彼此都知道對方喜歡什麼,經常一邊閱讀一邊交換報章雜誌。
 

黃庭諠,約18 歲,大學生

  經過半年的內部改造,高雄市立圖書館右昌分館的常客讀者黃庭諠同學重新走入圖書館,感覺來到一個煥然一新的地方,「內部整體變得明亮、空間也更加寬敞,好感度也大幅提升了…。」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黃庭諠表示,非常滿意改造後的環境,比如廁所乾淨明亮、哺乳室的貼心設置、空間環境的拓寬、新設置的新書展示區及讀者討論室等,都與改造前的壅塞感完全不同,在硬體上確實能讓讀者感受到更加完備的服務。


黃庭諠,約18 歲,大學生  另外,黃庭諠對閱報區自三樓移至一樓的改變特別感受到館方的貼心,「閱報區的讀者年齡層大都是年長一些,以前這些銀髮族如果在三樓閱報時發生事情,館內人員很難第一時間發現,現在閱報空間改到一樓,不但省去長輩讀者吃力上下樓的不便,更能顧及到他們的安全。」這樣的感受不僅是黃庭諠的心情,更是銀髮族群的心聲。


  改造後有一些舊書或破損書已經撤下,騰出了相當多的書架空間,黃庭諠希望圖書館日後能夠再增添更多類型的新書,讓她最愛的右昌圖書館能夠有看不完的好書!


唐劍秋,57 歲,退休族

唐劍秋,57 歲,退休族  陽光從牆面的窗戶灑進臺南市鹽埕圖書館,唐劍秋喜歡在屬於自己的角落位置閱讀書籍。「現代人能在公共場域擁有一個人的小小空間,我覺得是很棒的事!」她從前很羨慕外國人可以窩在小閣樓的沙發上,享受不被打擾的閱讀時光;現在,在圖書館裡也能實踐這個小心願。「 這裡是我最喜歡的圖書館。」唐劍秋說。


  其實,從警界退休的唐劍秋與鹽埕圖書館有著深厚的淵源,圖書館舉辦動土典禮時,她便是市長周邊負責勤務安全維護的警員。唐劍秋從第一天看著圖書館開始挖土動工,到可以使用,她與圖書館間始終存在著一份情感。


  唐劍秋說,「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請多多建蓋圖書館。」現在的孩子太過於依賴3C 產品,文化素養已慢慢被削減,她認為,如果有更多圖書館,可以吸引孩子從小接觸書本,他們自然會養成閱讀的習慣。
 

鍾騰,78 歲,文史工作者

鍾騰,78 歲,文史工作者  臺南市國小退休校長,同時是臺南市文史工作室協會理事的鍾騰,幾乎是看著新化區圖書館從牙牙學語的初學基礎,隨著時間推移而茁壯,即將邁入三十而立的知識殿堂,閱讀環境優質化之後的新化區圖書館,身為「老顧客」的鍾校長堪稱是最佳見證人。


  鍾騰每週都會到圖書館,有時甚至一週可以見面4 天之多,平時會在樂齡區閱讀期刊報紙,文史研究則是他從事寫作不可或缺的藏書庫,館內亦典藏鍾騰參與編纂的新化鎮誌、大目降傳奇故事等書目。


  談起圖書館的改變,鍾騰校長雖已退休18年了,但一開口就是「校長」上身,他指出新化區圖書館的嬰幼兒專區吸引許多親子共讀的現象,不定期舉辦大目降故事媽媽及英文繪本故事時間,對於家庭教育提供一處輔助平臺,相當值得推廣肯定。
 

李同學,14 歲,國中生

李同學,14 歲,國中生  目前就讀於龍崎國中的李同學,在龍崎國小課餘時間即是圖書館的老面孔,往往在一群自習的學生之中,他總是埋首在一本本小說裡。善用臺南市立圖書館提供的通閱功能,李同學預約的小說本數之多,令館方人員印象深刻。


  龍崎區圖書館重新開館之際,正值寒假期間,李同學幾乎是天天報到,對於圖書館「誠品化」新貌的喜愛程度更甚以往,不僅有新設整面「年度新書」書牆,原先使用率低的階梯教室亦改造為開架閱覽區,提供一處隱密且安靜的獨立閱讀環境。


  改造後的圖書館運用活潑的色調,青草綠色書架、咖啡桌搭配沙發椅,白色透光捲簾替換厚重的咖啡色窗簾布,整個圖書館挑高的空間優勢更為顯著,「從未曾想過我們這麼偏僻的地方可以有一座宛如『書店』的圖書館。」李同學開心地說道。
 

葉晨卉,26 歲,公務人員

葉晨卉,26 歲,公務人員  居住在臺南三年多的葉晨卉,起初因工作地點鄰近仁德區圖書館而踏入館內。她回憶起圖書館改造前的樣貌,「陰暗、櫃子老舊…,讓人不容易親近、不想待太久。」吐露出對於舊有圖書館空間的負面觀感。


  仁德區圖書館內部經過翻新後,「明亮、看起來很舒服…。」葉晨卉開心地分享她對於圖書館進行改造後的喜愛。


  在圖書館的各個區域裡,葉晨卉特別喜歡新書展示牆;她說,同樣的書籍,換了裝置感覺就會不一樣,白色系敞亮舒適的設計,讓人心情愉快。園藝區葉晨卉也很是喜歡;她指出,很少看到圖書館會把園藝空間放進室內,裡頭的植栽有高有矮,組合成多層次的綠色,地面則鋪設了白石子,是很棒的閱讀角落。
 

林宏哲,55 歲,農夫

林宏哲,55 歲,農夫  鍾情於雜誌的林宏哲,採訪當日正在臺南山上區圖書館的期刊報紙區,挑選著他想閱讀的財經雜誌。


  林宏哲的戶籍地雖於臺南善化,但他的閱讀地域不只局限於善化區圖書館,新市區與山上區圖書館,皆是林宏哲平日會踏訪的圖書館;其中,又以山上區圖書館為他最常使用的館舍。


  「這樣的空間很自然會讓人感受到它是一個向上的氛圍,而不是苦哈哈的感覺!」林宏哲認為這點很重要。也因此,他可以感受到改裝後的圖書館,讓山上區的城鄉落差又縮短了距離。]


  「很多公共建設空有理想,沒有經費、資源,


  是完成不了的。」山上區圖書館積極向不同單位、人爭取經費,不論是區長、館長、承辦人以及館員,用心想把事情做好的態度,都看在林宏哲眼底。


  即便在圖書館整修過程中,館員必須戴著口罩肩負起整理環境的責任,圖書館內的服務也沒因此中斷,而且依然做得很好。林宏哲說,或許有人會覺得享受這樣的服務是理所當然, 但很多事並不是必然的,特別是在公務系統,實在不簡單,應該多給予掌聲,真心為他們拍拍手!
 

黃建宣,46 歲,養生業工作者

黃建宣,46 歲,養生業工作者  黃建宣家中的兩個孩子,都是雲林北港鎮立圖書館的借閱冠軍;他謙虛地表示,能與圖書館結緣是託小孩的福氣,在不識字時他們便喜歡拿著圖片請父母說故事。


  當時,藉著這樣的經驗,讓黃建宣夫婦開始思考,「有什麼單位可以提供較好的資源給孩子?」他們第一時間便是想到圖書館,從此結下良緣。


  身為父親的黃建宣,走進兒童閱讀區最關注的便是孩子的安全;他說,圖書館整裝前忽略了這個重要問題,但是歷經空間改造後,館方在書架上加裝了防撞設施,對孩子而言是最貼心的設計。黃建宣觀察,過去家長多半擔心小孩會不小心發生擦撞意外而受傷,總會緊緊地跟在一旁;現在,可以看到孩子在兒童閱讀區自由活動,這代表父母對於圖書館的設計安排很放心。黃建宣也很感恩圖書館提供了一處良善的閱讀環境給讀者。
 

Kosaki,14 歲,國中生、Jacky,15 歲,國中生

Kosaki(圖右),14 歲,國中生、Jacky,15 歲,國中生  水里國中二年級生Kosaki 和信義國中三年級生Jacky,兩位好友背著背包,手持壁報紙,相約到南投水里鄉立圖書館,為Kosaki 參加學校畫壁報比賽做準備。


  Kosaki 喜歡挑選寬廣舒適的位置恣意揮灑創作。她說,改造前的座位較為集中,一旁也擺放了許多書籍,讓整體空間顯得狹窄;改造後,書桌間隔變得較為寬敞,使用心情也跟著舒展開來。


  Jacky 則對重新整修裝潢後的新廁所讚譽不絕。相較於之前陰暗的環境氛圍,現在的廁所對她來說,不但乾淨明亮,小熊圖案的布簾與磁磚多色彩的組合,形成活潑的空間樣貌,讓人覺得充滿活力。


  問Kosaki 與Jacky,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是否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她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現在就蠻好地。」
 

陳秀娥,70 歲,家管

陳秀娥,70 歲,家管  陳秀娥的女兒在得知常去的臺中市立圖書館大里分館變身後,特地帶她來圖書館看看。一進門就看到整面牆的新書,還有如同書店陳列般的書牆,介紹臺中的作者和著作。陳秀娥看到大里分館才發覺現在的圖書館和自己以前知道的圖書館已大不相同。


  「樂齡區有許多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層閱讀的書,例如健康養生類的書很多,對年長者真的很友善,一旁就是報紙期刊區,不但可以看報紙,還借了不少想看的書回家,連旁邊的廁所也都相當乾淨。」陳秀娥聽說很多圖書館現在也都設有樂齡專區,但她認為可能很多圖書館都沒有注意到,樂齡區中很多書籍還是會放在最接近地面的書架,年長者多半膝關節不好,找書時蹲不下去,大里分館雖有特地放了一些矮凳可使用,但相信圖書館可以在這方面考量如何做得更好,更符合年長者的閱覽需求。
 

周小姐,48 歲,國貿人員

周小姐,48 歲,國貿人員  因居住於北區,周小姐成為臺中市立圖書館北區分館10 多年的忠實讀者,重視孩子教育的她,從小就帶著孩子到舊北區圖書館親子共讀。當時發現英文童書的資源較少,也向館方反映過;這次看到新館啟用,不但覺得館內空間變得新穎好用,而且她最重視及喜歡的英文書籍部分,更成立了專區。雖然孩子已長大,周小姐也特地到兒童閱覽區看看,目前不但擁有相當豐富的英文童書,還有不同國家語言的新住民書籍。


  由於目前孩子已高二,孩子放學後周小姐會接到圖書館,女兒就在自修室用功,自己則到最喜歡的英文學習區充電;她也發現社會的趨勢已不太一樣,不像以前多是媽媽帶孩子到圖書館,現在則經常看到是爸爸帶孩子來。不過,現在周小姐的新困擾反而是因為這裡太受歡迎,人變得太多了。
 

陳溪炎,66 歲,退休族

陳溪炎,66 歲,退休族  退休後,陳溪炎從臺北移居苗栗已有10 餘年,過去在造橋鄉立圖書館未進行空間改造前,他雖知道圖書館的存在,卻沒能實際踏入館內;直到參加樂齡學習課程,讓陳溪炎有機會接觸改造後的造橋鄉立圖書館,徹底翻轉了他與圖書館的關係,從疏離到現在的密切往來。


  陳溪炎平日總喜歡在三樓寧靜的窗邊角落翻閱英文書籍,「在這裡可以放鬆心情,看看自己想讀的書。」他坦言,過去在學校英文是自己表現最差的科目,但因為喜歡哼唱英文歌曲,希望融入作者創作一首歌時的心境世界,因而決心把英文學好。也因此,造橋鄉立圖書館成為陳溪炎每日必到之處,並以自身經驗鼓勵銀髮族多多運用圖書館的空間與資源。他說:「阿公阿嬤也可以帶著孫子一起到圖書館閱讀,挺好地。」 造橋鄉立圖書館給了讀者一處良善的閱讀環境,讓陳溪炎格外珍惜。平常他總是看到館員辛苦埋首於環境的整理。「我希望不只有館員在維護環境,使用者也要懂得加以愛惜,因為空間是屬於大家的。」這是陳溪炎殷切地企盼。
 

卓慧萍,39 歲,家庭主婦

卓慧萍,39 歲,家庭主婦  在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裡,母親陪伴著孩子共讀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這是卓慧萍和女兒的日常風景。卓慧萍說:「我女兒是在圖書館長大的孩子。」而兒童區是她們最常使用的區域,也是這次圖書館改造的重點空間。


  從圖書館整修前到改造後,卓慧萍和女兒始終是兒童區的忠實讀者。面對兒童區從地下室移換至一樓的改變,卓慧萍認為各有優缺點。她指出,兒童區之前規劃在地下室,環境氛圍較為安靜,但空間使用機能受限、使用率較低,對於推娃娃車到圖書館的家長來說,進出兒童區,必須先把推車置放在一樓,再抱小孩到地下室,上下樓梯時相當不便,也有安全上的疑慮;現在兒童區移到一樓來,進出相當便利,不但增加父母帶孩子來圖書館的意願,使用率也跟著提升。不過,也因為兒童區在改造後大受歡迎,環境難免顯得較為熱鬧,空氣品質也隨著大批人潮的湧入而降低,假日時更是一位難求,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現象。


  此外,使用率高的圖書館,借閱率往往也會跟著提升,讓許多館藏都流通在外。卓慧萍希望,館方能再豐富書架上的新書與館藏量,讓圖書館發揮更大效用。
 

迪傑生(Jason David),41 歲,教育工作者

迪傑生(Jason David),41 歲,教育工作者  來自加拿大的迪傑生,農曆年節特別陪老婆、小孩飛回臺灣家鄉與親友相聚。這次預計停留到5月,他於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開館後,幾乎天天前來圖書館報到。龍岡分館對迪傑生來說,就猶如工作室空間。他喜歡坐在三樓臨窗的筆電區工作,平均每次待上4~8 小時。圖書館裡安靜的氛圍,讓迪傑生可以專心處理網路課程的工作內容。


  龍岡分館與加拿大的圖書館相較,少了吵雜的聲音,讓迪傑生樂於在圖書館裡工作; 不過,就舒適度而言,加拿大的圖書館除了提供沙發,也允許讀者一邊品嘗咖啡、美食,一邊閱讀或工作,相當安恬適意。
 

薛芷頤,15 歲,高中生

薛芷頤,15 歲,高中生  正在高中一年級念書的薛芷頤女同學,採訪時桌上還擺放著自修與數學試卷,正在努力為課業衝刺。薛芷頤表示,她大約一個月來一次新北市立圖書館林口分館,搬遷前的林口分館也去過。和舊的圖書館相比,新的圖書館感覺較為乾淨、明亮、舒適,空間寬敞;然而,可能為了空間需求,因此和舊圖書館比較起來,藏書似乎有略微減少,較令人感到可惜。另外,由於學生群眾會在考試期間來圖書館自修,新圖書館似乎還不能適應大量的人群,座椅略顯不足,有幾次薛芷頤曾坐在地上閱讀書籍。希望圖書館能增加桌椅和書籍,這就是她目前對圖書館最大的需求。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