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大學圖書館網站中網際網路資源提供之探討

文:張郁蔚(國立藝術學院圖書館館員)

【摘要】

  從1969年Internet出現到1990年後WWW的風行,網際網路資源及網路使用人口的快速成長,讓大學圖書館也在圖書館的網站上提供具使用價值的免費網際網路資源,不過,對於經過圖書館選擇及組織的網際網路資源是否可視為圖書館館藏的問題,可能影響到圖書館對網際網路資源的看法,以致於我們目前仍很難在大學圖書館的館藏發展政策中看到網際網路資源也列入館藏發展政策內。本文將探討網際網路資源評鑑的相關議題,及比較目前大學圖書館對網際網路資源提供的服務現況。

【Abstract】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in 1969 and the popularity of WWW after 1990, the rapid growth rates of Internet resources and net users have pushed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rovide valuable and free Internet resources for users. However, the issue of whether university libraries include the Internet resources selected and organized by librarians in the library collection or not, would impact their view on Internet resources. Up to date Internet resources have seldom been included in the existed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issue about Internet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compa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關鍵詞:網際網路;網站評論;館藏發展政策;大學圖書館網站;選擇及評鑑

Keywords: Internet;site reviews;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universitylibrary site;selection and evaluatio

壹、前言

  從1969年出現的網際網路〈Internet〉、1971年的電子郵件〈E-mail〉、1980年的新聞群論壇〈Usenet〉,到1990年WWW的開始風行〈註1〉,這一連串網路技術的發展讓我們已經領受到網路所帶來的影響力,不管是教育、休閒,還是商業市場,網路可以說是深入生活中的各個層面,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對傳統以來一直被視為是資訊的蒐集者、整理者及傳布者的圖書館而言,面對網際網路資源的蓬勃發展及其使用人口的快速增加,讓圖書館也不得不去開始重視網際網路資源的利用問題,尤其以支援教學研究為主要任務的大學圖書館,使用者不論是老師、學生或是研究人員都是高度學術資訊需求的使用者,因此大學圖書館對於資料的內容品質一向是非常重視。近幾年來圖書館網站的普遍設立,幾乎在每個圖書館網站上都能發現圖書館已著手從事網際網路資源整理的工作,在圖書館網頁上提供具使用價值的網路資源連結點,讓圖書館使用者多一個利用資源的管道。此篇文章將要探討網際網路資源提供的相關議題,了解目前大學圖書館對網際網路資源提供連結使用的現況。

貳、網際網路資源之評鑑原因

  圖書館在提供網際網路資源給使用者利用前,必須小心地評鑑及選擇,原因是因為它具有以下的特質:

一、成長速度快,搜尋工具尚無法完全控制全部的網路資源。
  Don E. Descy指出目前我們已從學習網際網路的第一階段及精進搜尋網際網路資源技術的第二階段,進入到了解網際網路資源評鑑的重要性的第三階段。〈註2〉相信使用過網路的使用者都可以了解到,五花八門的網路資源讓你不管是娛樂性、教育性或學術研究的資訊需求,都能或多或少從網路上找到相關的資源供參考使用,只是利用各種搜尋工具找到的上百個甚至上千個網頁或網站的結果,還得花上許多時間去過濾出真正符合需求的有用資訊。

  面對數量龐大的網路資源,大部分的使用者都會使用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或主題指南〈subject directories〉來搜尋網路資源,搜尋引擎是利用spider或被稱為是crawler的軟體去搜尋網頁中的資料,它的缺點是無法搜尋到網頁中較深層的資料,也就是不能搜尋到整個網頁的全部內容,〈註3〉因此用搜尋引擎搜尋資料的結果雖然會找到眾多的資料筆數,但絕大多數的資料往往是不符合真正的檢索需求。因不同的搜尋工具有不同的特性,搜尋到的資料結果也不相同,目前最優的搜尋引擎也只能索引到整個網際網路資源的20%─30%〈註4〉,因此使用者在搜尋網路資源時不能只利用一種搜尋工具,因為每種搜尋工具都只能搜尋到一小部分的網路資源,所以當你找不到資源時並不代表它不存在。

  至於網際網路上的資源量到底有多少呢?根據BrightPlanet網際網路公司在2000公布的最新研究調查指出,網路上所存在的資源數量是目前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所搜尋到資訊量的500倍〈註5〉,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所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也指出從1997年的1,570,000個網站到2000年的7,399,000個網站,三年的成長量高達371%〈註6〉,而根據Lawrence和Giles在1999年所做的研究顯示,平均每一天WWW上會新增430萬個新網頁〈註7〉,這些研究數據均顯示出網際網路資源驚人的成長量。

二、品質不一
  雖然搜尋引擎會將查到的資料依符合鍵入關鍵詞的比率高低排列出來,不過連結進去看資料內容時,常會發現網頁的內容可能不如紙本資料的品質水準,這是由於網路世界是個人人皆可自行出版的世界,每個人都可將資訊上傳到網路上,也就是說網路資源的產生往往是未經過任何人的審查及修正的,它不像圖書或是期刊等傳統資料的出版會經過出版商、編輯委員會成員或是推薦者的審查監督,為資料的品質做一定程度的把關,因此評鑑網際網路資源的重要性更甚於傳統印刷式的資料。

三、變動性高
  據資料顯示網頁的平均壽命只有75天(註8〉〈註9〉,從上網的經驗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在不同的時間去連結同一個網址會出現的狀況可能是網址已變更、網頁或網站已不存在或是網頁內容已有變更的情形,這凸顯了網際網路資源雖然具有傳統資料不能超越的新穎性及時效性的特質,但它不穩定的現象也常讓使用者無法掌控其變化,因此我們不知道現在出現了多少最新的網路資源,而已存在的網頁資料又不知何時會消失。

  在了解上述網際網路資源的特性後,我們必須認知到網際網路資源不是傳統資料的替代品,而是額外的補充資源,像電子新聞網站這種具有高時效性的特色就不是傳統資料所能比的,因此對於具有使用價值的網際網路資源,圖書館必須小心地選擇、評鑑及組織,讓使用者在圖書館的網頁中即能方便地連結到其他網站檢索到資料,創造網際網路資源的附加價值。

參、圖書館整理網際網路資源之計畫

  圖書館在其網站上提供網際網路資源的連結代表了圖書館認為網際網路資源是具有參考價值的,不過必須先經過選擇、組織的過程才能讓使用者方便地利用,OCLC對網際網路資源進行整理及編目的原因正是因為OCLC認為網際網路上存在許多有價值的資源,不過這些資源必須加以組織才能提供方便的檢索查詢,而有效的組織方法就是使用現今圖書館的技術及程序,讓使用者透過線上目錄來檢索資料。〈註10〉而Stephen E. Toub也說明了圖書館對網際網路資源產生附加價值的方法有二種,一是透過規畫良好的組織,超連結、描述說明及能得知使用者意見的學習系統(learning system),確保用者能檢索到網際網路資源,二是小心地選擇、評鑑及描述網際網路資源。〈註11〉

  1996年由「美國全國圖書館暨資訊科學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贊助執行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研究報告中指出,圖書館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可幫助圖書館完成三種目標:(1)圖書館可以檢索到網際網路資源的資料;(2)方便和其他專業人士、圖書館及大眾溝通;(3)提升圖書館參考服務品質〈註12〉,以下將簡介幾個大學圖書館及學術界的網際網路資源整理計畫。

 (一)Internet Scout Project
  「Internet Scout Project」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贊助,由Wisconsin-Madison大學的資訊學系所進行的一項網際網路資源篩選的計畫,其目的在能即時地提供具使用價值的網際網路資源給教育資源使用者利用,該計畫的出版品「Scout Report」自1994年起每週五定時出刊,使用者透過Scout Report Archives提供的檢索功能,可以從標題、作者、出版者、主題標目、分類號及URL等檢索方式查詢到所有曾經在Scout Report中出現的具教育性及研究性的網站評論資料,評論的網路資源主題分為社會學暨人文學、科學、商業暨經濟三大範圍。(註13)

 (二)OCLC相關計畫
  1991年,OCLC研究處(OCLC Office of Resarch)開始調查及研究網際網路資源的特性、範圍及其對圖書館的影響,在美國教育部的經費支援下,OCLC分別在1991年至1993年間進行「Internet Resources Project」,和1993年至1996年間的「Building a Catalog of Internet Resources」(即是所謂的InterCat)兩項網際網路資源的蒐集整理計畫。

  「Internet Resources Project」發展出USMARC中有關記載電子資源的位置和使用事項的856欄位,以及出版了網際網路資源的編目規則,而「InterCat」計畫則有來自全球231位自願參與該計畫的圖書館專業人士,以MARC/AACR2對網際網路資源加以選擇、編目,建立所謂的InterCat網路資源的聯合目錄資料庫,InterCat計畫結束後,一些圖書館也開始繼續進行網際網路資源的編目工作,因此InterCat資料庫的記錄已有五萬筆之多。(註14)

  1996年,OCLC推出有十萬筆網際網路資源記錄的NetFirst資料庫,NetFirst主要是要服務圖書館及圖書館使用者,因此特別著重和圖書館相關的資源及資源本身的權威性及品質,因此像個人網站或是具商業色彩的網站或觀點偏頗的資源均不是NetFirst所蒐集整理的對象。(註15)

 (三)InFoPeople Project
  InFoPeople (Internet for People)計畫是1993年底由美國加州州立圖書館發起進行的計畫,其目的在改善加州地區公共圖書館使用者檢索網路資源的品質。此項計畫剛開始有180個公共圖書館加入,在各圖書館提出社區民眾檢索網際網路資源給州圖書館後,1995年1月起開始可以檢索網路資源,1995年4月該計畫和加州大學達成書面協議,柏克萊圖書館同意提供該計畫網站所需的電腦空間及技術支援,1995年5月InfoPeople gopher移至柏克萊圖書館。之後該計畫陸續在擴大及舉辦相關的訓練,幫助公共圖書館提升其檢索網際網路資源的環境。(註16)

 (四)Infofilter Project
  Infofilter起於1995年末Kansas City公共圖書館的計畫,目的在提供圖書館員及其他使用者快速且正確的網路資源評論,該計畫訂定了網路資源評鑑的標準,建立及修正網路資源的評論,但該計畫已在1997年7月終止。(註17)(註18)

 (五)Cyberstack(sm)
  Cyberstack(sm)是1995年11月建置在愛荷華州立大學網站上的一個提供網路資源服務的資訊站,其整體的概念是由該大學圖書館參考館員Gerry Mckiernan所發展出來的,該網站提供的網路資源是以美國國會分類法予以分類組織,每個資源均有分類號、出版型式、主題描述及簡要的內容摘要,有些甚至有使用指導的說明。Cyberstack(sm)還是發展中的雛型,目前只蒐集科技方面重要的網際網路資源,內容均是具學術性、研究性的全文資料、超文件或超媒體。〈註19〉

 (六)INFOMINE
  INFOMINE是由二十多位加州州立大學、加州大學及其他大學圖書館館員於1994年起合力建置的學術性資源網站,因服務的對象是大學師生、研究人員等學術背景者,因此蒐集的資料種類均是具參考使用價值的電子期刊、電子書、圖書館線上目錄、資料庫等。〈註20〉

肆、網際網路資源評鑑之標準

  有關網際網路資源的評鑑標準探討,在網路上有許多文獻資料,除了一般學者所提出的評鑑要點外,在有關網際網路資源評論的網站也有可供參考的標準。此外,大學圖書館網站中也能找到該圖書館對網際網路資源選擇的標準,茲分別舉例說明如下:

 (一)一般性文獻探討
  Don E. Descy 提出了:(1)作者(2)製作者(3)網站(4)出版訊息(5)目的(6)出版日期(7)內容編排(8)服務對象(9)資料範圍(10)內容撰寫的風格(11)其他相關的參考資料等十一項評鑑標準。(註21)

  Alastair G. Smith 在分析了有關網際網路資源及傳統紙本式參考資源之相關文獻後,提出了「範圍」、「內容」、「圖片及多媒體設計」、「目的」、「網站評論」、「功效」及「成本」等七大項共二十六小項的評鑑準則,供圖書館館員及其他網路使用者選擇網路資源的參考依據。Smith將此二十六項評鑑準則和十個評論性網站所標明的評鑑因素加以比對後,發現當中最被普遍重視的前五個評鑑準則是:「圖片及多媒體設計」、「組織架構」、「新穎性」、「內容」及「作者權威性」。(註22)

  Karen R. Diaz在分析相關的文獻探討後,提出了:(1)功能性(2)網頁設計(3)內容(4)原創性(5)專業性及功效(6)搜尋資料的能力(7)網站整體的功效等七項標準。(註23)

 (二)網際網路資源評論網站
  The Argus Clearinghouse這個被Scout Report評為最佳的網路資源主題指引之一的評論性網站,其排行系統是將整體品質分成五大項標準去評定,每一項標準共有一顆星至五顆星五種等級,五項標準累加的總分即是排行高低的依據,評定的五大項標準是:(註24)

  1. 資源內容說明的部分:如內容說明、檢索指引、更新頻率的訊息、服務對象、硬體表現等描述性的有關品質方面的客觀資訊。
  2. 資源評鑑部分:如內容品質、作者權威性及使用操作上有關品質方面的主觀資訊。
  3. 指引設計方面:如影像設計、版面配置及搜尋輔助等。
  4. 組織架構:也就是內容的組織方式是依主題、使用者對象、時間、國家等何種方式組織。
  5. MataData方面:作者、目的、更新時間、資源建置方式、使用者意見反應及和作者聯絡的方式等資訊。

  Infofilter Project的評論內容項目包括了權威性、內容、組織編排、新穎度、搜尋功能、圖片設計及媒體使用上的創新等七項進行評論(註25),此外備註部分列有技術層面的特別訊息、該網站所提供的資源種類及其他相關的網路參考資源,提供圖書館館員較完整的評論內容。

  OCLC的NetFirst資料庫涵蓋的資源範圍有InterCat的紀錄、OCLC本身的資源、網際網路評論網站、圖書館網站及政府網站,其選擇標準是:(註26)

  1. 實體:資料本身的權威性、作者的聲譽、資源贊助者的背景。
  2. 新穎性:資源是否有做更新維護及是否有更新的訊息。
  3. 持久性:該資訊已出現多久及計劃持續到何時、是否屬具時效性的資訊、是否為個人網業資訊。
  4. 興趣:該資訊是否被其他文獻引用、廣泛地被應用或被圖書館推薦。

  Internet Scout Project的選擇標準是:(註27)

  1. 內容:內容的範圍、目的、正確性、服務對象、是否常更新資料。
  2. 權威性:資料是否由具權威的作者撰寫。
  3. 資料維護:資料是否常更新,維持其新穎性。
  4. 展現方式:網站的組織方式、網頁設計、是否容易搜尋資料、資料下載的速度、硬軟體相關設備。
  5. 資料的獲取性:提供的超連結是否仍可使用及可連結到相關的資源。
  6. 成本:免費使用還是需付費的網路資源,因為需付費的網路資源往往會被使用者排斥。

 (三)大學圖書館網站
  Cornell大學圖書館的參考部門強調,評鑑網際網路資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註28)Wider大學的Wolfgram Memorial Library則指出對於大學圖書館較需要的事實性資訊,在評鑑時須注意到的:(1)作者的權威性;(2)正確性;(3)客觀性;(4)新穎性;(5)範圍。(註29)Kuopio大學圖書館工作小組於1996年在研擬的虛擬圖書館館藏選擇標準時,將標準分成四大部分:(1)內容及品質:這其中又可分為資料本身的目的、正確性、範圍、更新訊息、資訊提供者的可靠性(2)資料類型及使用者介面;(3)技術層面,如硬軟體的設備需求、超連結的功能性;(4)費用。(註30)北卡羅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圖書館的網站資源評鑑標準是:(1)有明確的作者或網頁維護人員;(2)有明確的機構或團體;(3)最新的更新時間;(4)有目的及服務對象的說明;(5)內容的組織架構;(6)容易搜尋資料。(註31)National Cathedral和St. Albans 學校圖書館則採取共同合作的方式,在其所擬定的網際網路館藏發展政策中,說明了他們選擇網際網路資源的標準是:(1)作者的權威性(2)資料的正確性(3)資料是否反應出不同文化族群、不同宗教看法的多元性(4)內容必須是由專家撰寫且能支援課程的學術性資料(5)容易在該網站內蒐尋到資料(6)能在提供連結的網址快速地獲取資料(7)客觀性的觀點(8)資料的新穎度(9)成本及版權。〈註32〉

  從上述的舉例說明,可以了解到網際網路資源的評鑑標準除了有關內容本身、作者或出版者的權威性標準和傳統資料的選擇標準一樣外,其他方面則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攸關資料下載速度及連線速度的硬軟體相關設備,總體來說,可歸納成下列幾項:

  1. 內容:包括資料本身的正確性、範圍及深度、新穎性、客觀性及具參考價值。
  2. 作者/製作者:資料本身是由具權威性的作者撰寫,或是由具權威性的機關團體贊助製作。
  3. 版面設計:這是帶給使用者視覺感官的網頁設計部分。
  4. 連結的資源:連接的URL是否仍存在及可快速地去連結進入使用,以及提供的連結是否為相關的參考資源
  5. 資訊更新的狀況:資料是否持續進行更新及維護的作業。
  6. 需要的硬軟體相關設備
  7. 良好的資料搜尋功能及容易使用
  8. 版權
  9. 成本

伍、圖書館選擇網際網路資源的輔助工具

  傳統圖書資料的選擇工具中像Choice、Library Journal等具權威性的書評工具是很重要的輔助工具,至於評論工具對品質未經控制的網路資源來說更是重要,Jane Pearlmutter認為網際網路資源的評論內容應該包括資源內容或目的的說明、作者介紹、適合的使用對象三部分,他特別強調常會被忽略到的第三點。(註33)傳統資料的選書工具主要是目錄、索引及書評等,而網際網路資源評論的工具除了一些傳統的書評工具書也將評論的資料種類擴大至網際網路資源外,主要就是評論性網站了,評論性網站的評論資料是經人工方式去選擇評論的,因此資料庫的量自然會比一般的蒐尋引擎少很多,但是資源的品質相對的也是最好,這對學術需求的使用者是較佳的資料來源,以下將分成二部分做說明:

一、紙本書評工具

  1. Choice:由大學暨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所出版的Choice,長久以來一直是學術性圖書館選擇館藏資源的權威性的書評工具,評論的資料類型由早先出版的圖書資料擴充到最新的電子媒體,因此在每一期評論的主題資源中,我們也會看到有關網際網路資源的評論,而它的評論內容除了有內容、作者及組織編排的介紹外,也有優缺點的評析、和其他相近資源的比較、適合的使用對象和圖書館員的評論,對圖書館員或一般關心資料品質的使用者會有很大的幫助。
  2. Library Journal:於1876年創刊,歷史悠久,期刊中的評論是由圖書館館員執筆,一直是圖書館及一般使用者最佳的購買參考指南,評論的資料種類包括圖書、雜誌、視聽媒體、CD-ROM及網站,當中的WebWatch即是專門對網際網路資源評論的專欄。
  3.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由大學暨研究圖書館學會(Association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出版,當中的Internet Review專欄,也可在網頁中找到電子版,該網頁(http://www.bowdoin.edu/amato/IRA)中的Internet Reviews Archive讓使用者可以在條列出來的年份月份看到該期的Internet Review的內容,也可以用關鍵字去查詢相關的評論資料。
  4. Online:Online早在1997年由Online公司出版、針對資訊專業人員提供電子產品的選擇與管理的評論資訊、產品評估、個案研究及線上資料庫、CD-Rom和網際網路的評論。(註34)

二、評論性網站
  評論性網站如前面所提到的Infofilter、CyberStack(sm)、OCLC Netfirst、Internet Scout等,雖然所評論的項目或網站組織等有些差異,但基本上是具有下列四個特點:(1)資源的選擇標準(2)描述的層級(3)主題的分類及組織(4)採用的評鑑標準。(註35)以下比較幾個由圖書館員或圖書資訊專業人士所選擇評鑑的評論性網站之特性:

(表一)

網站名稱 資源量(註1) 是否經過評鑑 是否依評鑑總分排行 是否依內容主題組織 是否有評論日期 是否有標明評論者 是否有內容說明 是否能做資料蒐尋 是否包含關鍵詞
Infofilter 46 Y N N Y Y Y N Y
CyberStacks(sm) ? Y N Y N N Y Y N
Scout Report Archive 11517+ Y Y Y Y N Y Y N
Argus ClearingHouse ? Y Y Y Y Y N Y Y
LII 7700+ Y N Y N N Y Y N
INFOMINE 20000+ Y N Y N N Y Y Y

註1:上網日期為90年5月7日

  (表一)所比較的六種評論性網站,在此說明Argus ClearingHouse及LII Librarians' Index to the Internet,其他請參見前面網際網路資源計畫部分。Argus ClearingHouse於1993年由幾位圖書館員建置而成,該網站成立的目的在促使網際網路成為一個更具使用價值的環境,而LII (Librarians' Index to the Internet)這個主題指南(subject directory)成立於1990年,原本是參考館員Carole Leita 的Gopher書籤,1993年轉移至柏克來公共圖書館的網站伺服器上,變成「Berkeley Public Library Index to the Internet」,1997年3月,又移至柏克來的數位化圖書館SunSITE,成為目前的「Librarians' Index to the Internet」。(註36)

陸、圖書館對網路資源利用之政策

  無論是圖書資料或電子媒體資料,如果沒有經過選擇及組織整理的程序,資料與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仍是遙遠的,因為使用者將會猶如大海撈針,不知從何找尋到符合需求的資料。雖然在目前的大學圖書館網站中都有提供網際網路資源的連結,顯示了大學圖書館認為網際網路資源是可以讓圖書館使用者加以利用的館外資源,但是在其館藏發展政策中卻很難看到免費使用的網際網路資源被包含在館藏發展政策的資料種類中,這也許也代表了圖書館對網際網路上免費使用的資源仍有所存疑及未確定感,因為隨著圖書館的經費、空間不足等因素影響下,圖書館館藏的定義及概念也興起了另外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的館藏是否只限於圖書館本身真正保存的資料,還是只要能透過圖書館提供的方式而能讓圖書館使用者檢索到的資料都能算是圖書館的館藏呢?這種館藏的「擁有」及「使用」的抗爭,各有其支持者而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

  不僅是館員之間對網路資源的看法不同,圖書館使用者和館員對網際網路資源的看法也是有其差異存在,根據吳明德教授於民國87年,以問卷法調查國立臺灣大學的圖書館館員及專任教師對圖書館提供電子資源之看法,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教師與館員都認為圖書館仍是重要的資訊蒐集者及提供者,圖書館應該積極蒐集整理網路上免費可取得的資源,且大部分的教師認為免費的網路資源對其教學研究很有幫助,不過對於經過圖書館整理且可檢索的網路資源是否可視為是圖書館的館藏呢?這個問題有75.1%的教師同意,而館員同意的比率則較低,只有61%。〈註37〉

  Wyoming大學圖書館的網際網路資源館藏發展政策所包括的資料範圍是網際網路上的電子連續出版品、線上資料庫、電子參考工具及電子書,其中有免費取得的資源,也有圖書館因訂購紙本式版本而得以較優惠的價格去使用電子版資源,或是需花錢以取得只有電子版的資源。〈註38〉National Cathedral圖書館和St. Albans School圖書館訂定網際網路館藏發展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藉由網際網路的館藏建立提升兩校圖書館的印刷式館藏,因此選擇的資源內容必須是能支援教學及幫助研究的性質,例如:參考資料、全文資料、完整性的索引等九項資源〈註39〉。Oregon大學圖書館的網際網路館藏發展政策指出,網際網路資源的選擇標準應該要遵循現存的館藏政策,同時要考慮課程、研究的需求及資料品質的完整性及正確性,而圖書館藉由圖書館目錄讓使用者檢索經過選擇及整理的網際網路資源的方式可以達到三種功能:〈註40〉

  1. 提升重要網站的知名度及提高其使用率
  2. 增加使用網際網路資源的附加價值
  3. 擴充圖書館的館藏

  網際網路館藏發展政策的文獻量實在很少,雖然已有很多國內外的大學圖書館已將其館藏發展政策放在圖書館的網頁上,不過在筆者去檢視其館藏發展政策時卻幾乎完全找不到當中有對網路上免費資源的說明,雖然網路資源的整理在大學圖書館的網頁中已普遍存在,且有些圖書館網路資源整理的主題涵蓋範圍已很廣且資源豐富。有些圖書館為了推廣讀者對網際網路資源的認識及使用,除了一般性的課程教育訓練外,也有讓使用者自我學習的管道,例如Ithaca College Library的參考館員John R. Henderson於1994年11月建置了ICYouSee網站(http://www.ithaca.edu/library/Training/ICYouSee.html),放在該校圖書館網頁中提供網路自我學習的課程訓練,整個內容架構分成六大部分:(1)檢索網路資源的各種最佳工具,如搜尋引擎〈search engines〉、主題索引〈subject indexes〉(2)使用者在看網頁資料時應注意事項及指引(3)解決使用問題上的指引(4)具學術性研究的最佳主題指南〈subject directories〉(5)WWW相關術語之解說(6)網路資源種類之範例,或是提供網際網路資源利用上的相關指導說明。而Durham大學圖書館網站中的「Internet Instructor」(http://www.vts.rdn.ac.uk/vts/instructor/index.htm),也是類似的例子。

  不過這些經過選擇及整理過的免費網路資源是否可以和圖書館的館藏資料視為同等的地位呢?這可能有待網路資源環境的發展及提升來決定圖書館館藏發展的走向。National Cathedral圖書館和St. Albans School圖書館的網際網路館藏發展政策項目包括評鑑標準、主題範圍、目的、程序及選擇的工具,Oregon大學圖書館的政策內容則較具完整性,包括的項目有政策擬定的目的、範圍、提供使用的資源連結存放位置、一般性的選擇原則、版權、使用權、使用的提供、複本、淘汰及政策審查,而Wyoming 大學圖書館網際網路資源的館藏發展政策內容項目和Oregon大學圖書館相似,Stephen E.Toub建議圖書館在訂定網際網路資源的館藏發展政策計畫時應注意到下列事項:〈註41〉

  1. 網際網路資源如何與圖書館的其他服務整合。
  2. 訂定網際網路資源館藏的任務、遠景、範圍、層級,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及圖書館的宗旨。
  3. 發展網際網路資源館藏所需的預算。
  4. 確立評估網際網路館藏的方法及所需的預算。
  5. 服務對象及網際網路館藏的行銷策略。
  6. 網際網路資源館藏提供的方式。

柒、結語

  圖書館因應WWW的熱潮,從自身圖書館網站的成立到網站上提供經選擇的網際網路資源,可以看到網際網路資源對圖書館經營的影響,不過只有極少數的大學圖書館將網際網路資源也列入館藏發展政策的資料範圍內,這種須經過人工去選擇、評鑑及持續維護的作業無疑是一項耗人力、時間及成本的工程,因此圖書館在基於擴充館藏範圍的理念而提供網際網路資源的服務時,應擬定其政策性的計畫,因為對資料的使用者而言,最方便的是只要藉由一個共同的介面〈圖書館線上目錄〉即可查到所有可利用的館內、館外的及非圖書館館藏的參考資源,因此圖書館對資訊的選擇、組織及傳布的任務是未改變的,反而應隨著科技的提升而精進其資訊選擇、組織及傳布的方法。

【註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