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秦始皇》《西藏古文明之旅》《戰國英雄傳》《沙郡年記》等介紹

文:于甯(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秦始皇
著 者:陳舜臣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九月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首豪邁的七言絕句,呈現了中國歷史上兩個偉大朝代的氣魄,人們往往將秦代與漢代並論,認為後者乃前者的繼起及延續,因為開創大一統局面的是秦,也是它奠定了漢代四百年的堅固基業。然而,歷史的結局卻是此大一統的開創者只落得兩千年來的罵名,「秦始皇」三個字幾乎等於「暴君」的代名詞。旅日名作家陳舜臣卻以此為切入點,注入新思想,以新的眼光來討論秦始皇的功過是非與影響。

  在陳舜臣的筆下,秦始皇被請下崇高遙遠的帝王寶座,和平常人並列,以觀察凡人的眼光被分析,於是,一切的倒行逆施皆可從心理學角度解釋,他的喜怒哀樂及恐懼其實與常人無異,只在於他擁有絕對的權力,一念之間,往往是千萬顆人頭落地,很多不可思議的慘劇都發生了。另一方面,著者對秦始皇的評論也並非全部負面的,認為他能以短短十五年的國祚,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兩千年來的歷史發展仍然不出當年奠下的規模,而歷代統治者的思維皆可發現秦始皇留下的痕跡,無論正面或反面。總之,著者以其獨到的見解,重新解讀「秦始皇」,以「非常之人,超世之傑」高度評價他,讓這位「千古一帝」以新的面貌重新站上歷史舞台。


書 名:西藏古文明之旅
著 者:巴荒
出版者:雄獅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一方面是物質的進步和豐裕,一方面是精神的沈淪及分裂,我們這個時代的文明究竟是提升或墮落?」有這般疑惑的人顯然越來越多了,形成近年來興盛的宗教活動,亦有人在「簡樸生活」的思想下落實了心靈的淨化,這些現象和最近全球的「西藏熱」有很大的關聯。這個遙遠的「香格里拉」,似乎成了物質化社會人們心目中的「原鄉」,濃郁的鄉愁使得「西藏學」成為全世界的「顯學」。

  對於日日忙碌於名與利的人,實在難以想像彼邦之人,經常思索的課題竟是生與死。本書分為上下二冊,分別為「岡底斯、象泉河夢幻」、「古格王朝夕拾」,著者巴荒以數次探尋西藏遙遠荒涼的古蹟的心得,向我們介紹它的歷史背景和精神世界,在他有情的筆下,那群峰交會的世界屋脊,不再只是草木不生的荒原,雖然終年不斷的風雪使生活充滿艱辛(這一點可由藏人黝黑龜裂的膚色知曉),但堅定的宗教信仰使他們樂天知命,無知的土石也成了有情天地。寒風仍是割裂般的強勁,天色卻也澄藍得令人感動,岡底斯山傲然矗立在這片無盡的湛藍中,頂上終古不化的雪帽,使它成為藏人心目中最純潔的聖山,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會認同那簡樸原始的生活方式,因為,在這情景下任何的物質污染都是一種褻瀆。

  古格王朝卻是藏人血脈的來源,它曾經只存在於西藏的傳說中,蒙蓋著神祕,直到考古專家站在阿里的斷垣殘壁上,重新發現它昔日的輝煌與勝利。就如同羅布泊之於新疆的樓蘭,象泉河也曾是古格王國的命脈所繫,在某段歷史的空白處,河乾了,人走了,唯留下阿里的泥土下,層層神秘風,不斷的吹拂過高原上的小草,荒涼、沈默而美麗,堅信數百年後的人們有一天會沈思心靈與物質孰重孰輕,這也是「西藏古文明之旅」所給我們的思考吧。


書 名:戰國英雄傳
著 者:胡曉明、胡曉暉
出版者:實學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只能評論,留予後人鑑往知來。記得有位作家說,若能讓他選擇,他最嚮往戰國時代,因為那是最尊重知識分子,個人才能最得到充分發揮的年代。所謂「時勢造英雄」,非常的時代就有非常人物出現。

  有一本古典小說「東周列國志」敘述的正是這二百六十年的風起雲湧,其間精采事件及能人異士層出不窮,不過此書的寫作技巧實在大有問題,令人閱讀的熱情始終不如{三國演義}、{西遊記}那般,因此,雖被稱為{戰國策}的小說化,實少有人將其從頭至尾看完。近年來,社會上對歷史小說的創作欣賞熱度似有上升之勢,遂出現不少頗值一讀的作品,現在,終於有人針對{東周列國志}的缺點,加以「世說新語」一番。由胡曉明、胡曉暉創作的{戰國英雄傳}即是,它的寫作手法及布局減去了古典小說的冗長龐雜,以影響深遠,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吳起、商鞅、張儀做為三大焦點,敘述這二百六十年的歷史縱橫及政治社會的變化。

  本書彷彿一幅長軸畫卷,讓已經沈寂在歷史長廊中的人物再次迴響出足音,於是,一幕幕曾被搬上舞台無數次的熟悉故事以現代的思維角度再次呈現出來。「商鞅變法」、「圍魏救趙」、「田單復國」、「荊軻刺秦」、「臥薪嚐膽」等都是教科書上耳熟能詳的,至於能否創新意,就看著者有無生花妙筆了。

  其實,變化迅速,價值解構的現代社會與兩千年前的戰國比較,竟有似曾相識之感,不管時代如何改變,人性是永恆不變的,兩千年以來,人的感情和價值觀並無多大不同,我們永遠可以從前人的抉擇去尋求安身立命的答案,這也是文學永恆的魅力所在。


書 名:沙郡年記
著 者:李奧帕德
出版者:天下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句話已成為環保運動最著名的口號,的確,隨著二十世紀盡頭的接近,千禧年的到臨,回顧百年來因著工業高度發達,雖然帶給人類最豐裕的物質享受,也使我們居住的地球滿目瘡痍,自然環境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那些可能會由我們的下一代承受。

  問題的嚴重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及思考,如何永續發展,一方面持續經營經濟,一方面也不破壞環境水土,人類正在兩難之間求取平衡。世紀末正充滿一股反樸歸真的風潮,文學方面,美國十九世紀作家亨利‧梭羅的名著{湖濱散記}又開始受重視,而另一本常與其相提並論的自然寫作好書-{沙郡年記},最近也被翻譯為中文,由天下文化公司正式介紹給國內讀者,著者是和亨利‧梭羅等量齊名的李奧帕德。

  在{沙郡年記}中,著者打破了以人文主義為傳統的環境概念,提出保育工作應該「尊敬」大自然的主張,人與土地、植物、動物,均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而且是平等的,人類無權掠奪生態中其他成員的生存權,否則,最終環境平衡被破壞了,所生的惡果仍會反撲給人類。本書被視為生態保育界的「聖書」,橫跨了文史哲各領域,書中處處可見充滿睿智,讀之令人沈思的警句,是美文,也是經典,自一九四○年代出版以來,歷五十年的考驗,証明著者超越時代的智慧,值得所有關心環保的人仔細品閱。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