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當代藝術特展 看見多元台灣

文:林慧珍 照片提供:林慧珍

作品簡介《難眠的理由》,失眠的夜裡床像燃燒一般。袁廣鳴以反覆滲血燃燒的床呈現一個個失眠的夜。  失眠的夜裡床會變成什麼樣子?枕頭上下飄動、床舖滲血,起火燃燒……一次又一次的在黑暗中循環。戀愛中的戀人內心發生的混亂是怎樣的情景?99顆玻璃球裡藏著99幅變異影像,藝術家將自己的MRI心臟造影與自己的影像在裡頭肆意融合。

展期長達八個月

  國立台中美術館3月起展出「巨視.微觀.多重鏡—台灣當代藝術特展」,由行政院文建會策劃主辦,檔期長達8個月。國美館挑選歷年典藏的台灣藝術家作品,包括46位當代藝術家的62件作品,以五大主題呈現自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對時代的探討。

  五大主題分為:「社會、政治、歷史的批判與反思」、「尋根與土地的認同辯證」、「次文化演繹與消費迷思」、「自我觀照與兩性探討」、「生活鏡像與虛擬寓言」。而多樣的媒材包括平面、立體、空間裝置及互動式數位藝術。

  重量級藝術家林惺嶽說:「國美館此展相當難得,高水準的策展能力、高質量的展出,與他親身經歷過的世界級展覽相比毫不遜色。」

  1999年「921大地震」讓國美館因為災損閉館整頓復建長達5年,2004年7月3日重新開館。現代化的館區設計強調空間的開闊與親和性,一改過去美術館剛硬嚴肅的傳統印象。林惺嶽表示,這座位於台中的國美館可說是當代亞洲具代表性的重量級美術館。

多元與活力的當代藝術

作品簡介《臉二》,懸浮空中的人體上切割的書與穿透身軀的筆身,陳龍斌藉此表現現代社會普遍資訊焦慮與迷失的狀態。  當代藝術是20世紀以來台灣美術發展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環,「多元與活力」是許多藝評論述對當代藝術的評語,因為此一時期視覺藝術的發展,已不只是在創作形式與內容、題材上的開拓,而是更進一步體現在對時代重要議題的呼應、對社會變遷的思考、對文化現象的解讀、對自我內在的剖析。換言之,藝術家不但從社會、政治、文化、歷史、性別的角度放眼巨視,也從個人、家庭、身體、情慾、心靈的視角凝神微觀,從宏觀巨視到微觀縷析,在多重正反、相互辯證的推演中,解析出藝術的社會性與時代感,並呈現當代生活與時代心靈既複雜又活潑的多元面貌。

  以解嚴為分界線,展品中除了描述歷史事件,對生活體驗與觀察也是這次展覽重點。台灣的自我認同、記憶面貌、偶像崇拜、老年人弱勢關懷,以及家的想像等等,許多是大眾切身而熟悉的實際體驗。

  觀眾在這次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切身又熟悉的主題,藉著藝術家的觀察與豐富創造力將社會現象、人生基本課題、性與愛,或者政治事件化為一件件作品。

邱坤良:持續加強典藏

  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於開幕當天說到:「美術館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重要指標,國美館作為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美術館,不管在典藏、研究、展示、推廣台灣美術上都是責無旁貸,要持續加強台灣美術以及當代藝術的典藏內容與策展面向,使國美館在美術館界及藝術領域更具代表性。」

作品簡介《風中的記憶》,一件45公尺長35公尺寬,分割成217塊的黑白全家福占滿整座牆面,並在象徵性的臉部刻意留白。巨幅相片在藝術家要求下以風扇吹動,以幾不可見的程度微微顫動。這件平靜但充滿震憾力的裝置作品是陳順築對於逝去的家庭記憶的大型詮釋。  終止台灣戒嚴狀態的1987年,可以說是台灣當代藝術真正嶄露頭角的歷史「變革點」,因為在解嚴後社政劇變的氛圍中,藝術家擺脫了以往因政治高壓所採取的疏離現實的美學關懷模式,在觀點、手法、切入方式上,與戰後以來的藝術表現形成鮮明的區隔。

  此次展覽的作品主要來自近五、六年來的新近購藏,也是國美館近年來規模最盛大的台灣當代藝術展,可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回顧與展望台灣當代藝術的過去與未來,也同時開放了檢驗與討論的空間。

  至於關於公立美術館該典藏些什麼當代藝術?如何典藏?美術館的典藏機制如何促進當代藝術的立足與發展?這些也是國美館未來在當代領域的典藏上必須省視與檢討的問題。

  詳細展覽及活動資訊可上國立台灣美術館網站:http://www.tmoa.gov.tw/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