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影像開麥拉─在逆境中勇闖未來 因為有愛所以無礙

文:張加 照片提供:張加

「愛在台北-99年身心障礙者影片巡演列車」開幕記者會。  今年7月至9月,廣青文教基金會在台北市舉辦「愛在台北-99年身心障礙者影片巡演列車」,從歷年影展的67部影片中精選10部影片:《阿弘的天空》、《阿福三不曲》、《向前推進》、《你好大膽?!》、《寶貝婚禮》、《我的小王子》、《舞動生命!》、《情路盲盲》、《接納撒姆耳》、《最後的旅程》,於身心障礙福利會館與台北市立圖書館各分館巡迴放映,描述肢障、腦性麻痺、脊髓損傷、唐氏症、罕見疾病、肌肉萎縮症等不同障別身心障礙者的生命故事。

  7月3日下午舉辦的開幕式記者會,《阿福三不曲》影片主角陳榮福、腦性麻痺生命鬥士廖俊智、車禍受傷造成脊髓損傷的前年代記者何文翰也親自到現場,與觀眾分享他們的故事。

我們不要特別待遇

  廖俊智說,他所希望的是擁有公平的機會,而不是特別待遇,希望大家看了影片「能夠更瞭解我們,不要害怕我們。」在觀看《接納撒姆耳》時,廖俊智不斷回想小時候父母對他的態度,他們就像撒姆耳的父母一樣,把廖俊智當成一般正常的小朋友教育,讓他有和其他人接觸的機會。這對他很重要,因為如此,他從來不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同。

《接納撒姆耳》劇照。(廣青文教基金會提供)  撒姆耳的父親從沒想過家裡必須容納一個身心障礙的孩子,而他從小的認知:「和別人沒什麼兩樣是理所當然的」,在撒姆耳出生之後開始有所動搖。他開始想像人生會產生什麼樣的改變,開始擔心撒姆耳的未來,害怕他不能跑、不能拿筆、不能「和一般正常的小朋友」一樣。

  從撒姆耳出生以來,撒姆耳的父親跟著撒姆耳調適、成長、學習,認為要讓撒姆耳面對現實,他才會變得堅強,因此一直很希望學校推行「健殘共學制」。

  但是,為什麼不能和一般正常的小朋友一樣?影片中訪問一名爭取身心障礙者權益的鬥士-凱斯,他說1970年代以後的美國,將健殘小孩完全分開教育。對身心障礙小孩而言,學校變得和老人安養院差不多,所謂的老師只會給小朋友蠟筆和紙,畫累了就睡或吃,睡飽吃飽了再繼續畫,這樣的教育毫無挑戰,「我想要學數學!」

看到另段人生的開端

  何文翰原本從事媒體工作,在大陸車禍受傷導致脊髓損傷。得知脊髓損傷時,他一度不知如何是好,感覺人生即將面臨莫大的改變,開始擔心種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害怕拖累女友的他,竟馬上打電話回台灣向女友提出分手。

  但是,女友不離不棄,陪伴何文翰度過難關,更給予他支持與鼓勵,讓他有信心繼續向前行。他說,人生啊,就像《向前推進》中主角參加的馬拉松比賽,有上坡、下坡,順風、逆風各種情況。無論身處何種逆境,重要的還是要「撐過去」!人生就是有苦,才能襯托出甘甜的滋味。

  車禍意外對何文翰而言,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人生的開端!他成為全台第一個坐輪椅考上華語導遊的人,因無法握筆,他爭取使用電腦應考。考試失敗,就再接再厲,第二次便考上,現在正著手開一家無障礙空間的民宿。

  《向前推進》主角15歲被槍傷導致半身不遂,他仍持續向年少時的運動員夢邁進,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成為一名輪椅運動家。如今他能夠在跑道上與對手競賽,也藉由輪椅競速運動找到自我。

  何文翰感嘆,《向前推進》主角能夠參與競速運動,一般民眾也會藉由運動抒發心情,那麼,身心障礙者呢?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是否擁有運動的機會?他希望台灣能夠提供身心障礙者更友善、更完善的無障礙空間,一旦在外可能遭遇的困難減少,自然會提升身心障礙者出外活動的意願。

透過影片認識他們

《舞動生命!》劇照。(廣青文教基金會提供)  身心障礙者無論是自我調適,或是尋求社會大眾的接受與尊重,他們都經過一段努力不懈的歷程。

  《舞動生命!》的主角Jacques原本是一位前途無量的年輕舞者,然而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右腿。他仍以無比的毅力,靠著義肢重新站上舞台。

  今年夏天,廣青文教基金會開啟一趟「身障影片巡演列車」的旅程,準備好一起上車,見識一段段令人為之動容的生命故事了嗎?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