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學校圖書館 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

文:涂進萬(國立暨大附中圖書館主任) 照片提供:涂進萬(國立暨大附中圖書館主任)
  本屆世界華文學校圖書館論壇在香港舉行,2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館員們透過論文發表、工作坊及經驗分享方式,深入討論「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

參加華文學校圖書館論壇我國代表團和香港代表團合影。

  七月的香港正值盛暑,熱鬧熙攘的東方之珠,2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華文學校圖書館員齊聚香港大學,展開為期3天的第五屆世界華文學校圖書館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透過邀請各地的學者、學校圖書館人員及優秀閱讀推動者作經驗分享、論文發表及工作坊等,讓與會者得以了解不同地區的學校圖書館最新發展情況及趨勢;通過論壇的交流和互動,互相借鑑成功經驗及彼此學習,共同促進華文學校圖書館的發展與進步。


M世代的青少年

  M世代是指1970年代末到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M世代是指「多工處理一代」(Multitasking generation),他們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內運用不同的即時網路通訊工具。M世代的人伴隨著電子媒體長大,他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電腦、網路、電視、電玩。多樣化的媒體,造就了他們「多項任務同時進行」的特徵。書本已不再是他們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們訊息的來源日趨多元也更加快速。傳統的教學已無法滿足新世代學生的需求,作為學校教學資源中心的學校圖書館,功能已漸漸式微,必須隨時代的變化和網路科技的發展,重新定位以符合M世代青少年的需求。


學校圖書館的新角色

大會邀請IASL會長Dr. Dilijit Singh主講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

  論壇邀請IASL(國際學校圖書館學會)現任會長馬來西亞籍的Dr. Dilijit Singh主講「學校圖書館在M世代的教育角色」,提到資訊科技已進入青少年的生活,大大影響學校的教育形態。網路充斥的數位資訊成為圖書館最大的挑戰,教學的方式也迥異於以前,M世代的青少年對學校圖書館的需求也不同。學校圖書館必須建置數位館藏,提供便捷的查詢;加強圖書館資訊教育,培養讀者資訊素養;調整資訊組織,重視知識關聯性的呈現;擴大合作館藏發展,藉助館際間的資源共享;紙本和數位資源的並容,增進館藏的多元。在圖書館空間上,除了閱讀氛圍的營造,需要結合數位資訊的環境作調整,才能在新科技的衝擊下,重新定位新世代學校圖書館的新角色,重塑資訊服務的新形象。


香港學校圖書館的發展

  2000年教改後,香港圖書館員走出圖書管理者的框架,進一步扮演著推廣廣泛閱讀的統籌人、知識管理者、資訊專家及課程協作者的角色。香港大學進修 學院梁月霞老師介紹香港小學圖書館的跨學科閱讀,學科閱讀是「有計畫」的、有主題書目的閱讀,由圖書館與各科老師共同策劃及執行,突破傳統教學,把圖書館 融入教學體系。圖書館選書,設計閱讀建議及指引,老師要求學生閱讀,圖書館和各學科共同設計閱讀單,分級提供師生利用,對閱讀提供了檢視和回饋。圖書館建 置網路學習平臺,提供教學材料,參考資料文件,學科相關網站連結等教學資源。香港已將中學圖書館服務目標,修訂為百分之八十的服務重點放在 「learning」,支援教學,百分之二十才是for fun(休閒)及for reading(培養閱讀興趣),因此配合教與學的「學科閱讀」成了學校圖書館的主要工作。學校圖書館已轉型為課程為本、教學型圖書館的角色,充分發揮教 學資源中心的功能。


  香港圖書館主任學會黃毅娟副會長認為多媒體資訊的發展,雖帶來便捷,卻也有許多問題和憂慮。學校圖書館正可在資訊浪潮中,藉助資訊之便,培養學生閱 讀習慣,激發其好奇心,並提醒電子產品及網路只是工具,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習經歷及知識,仍需要圖書館發揮跨科協作及資訊素養培養的功能。


圖書教師在臺灣

香港大學朱華卿博士講授圖書館員角色。

  歐美學校圖書館行之多年之圖書教師(Teacher Librarians)制度,是M世代學校圖書館人員必須扮演的角色,傳統以圖書流通為主之圖書館員,勢必會在新的潮流衝擊下,漸漸失去舞臺。
 

  本次論壇,多位學者專家以圖書教師為主題發表其研究論文。臺灣師大陳昭珍教務長以臺灣小學「圖書教師」實際扮演的角色與工作內涵作探討,研究圖書教 師在圖書館是教師、教學伙伴、資訊專家、計畫管理人員角色中之表現。該研究以問卷、圖書教師工作日誌及訪談法,調查臺灣小學圖書教師在4種角色的表現。研究發現圖書教師在作為教師的角色中以教授圖書館利用課程及閱讀為主;在教學伙伴的發揮上,則礙於同儕態度及協同教學的制度及觀念的不足,其功能的發揮空間 較少;資訊素養的領域尚未能成熟也影響在這方面的執行程度;行政管理者,則因是否兼任行政或僅為教師而有所差異。臺灣雖在70年代即有圖書教師之設置條件,直至2009年,始設置全國圖書教師輔導團,學校可設置圖書教師,讓學校圖書館不再只是被動的圖書流通場域,而是主動和學科結合,讓閱讀成為教學的助力。目前已有300餘所小學設置,但距離中小學全面設置圖書教師仍有很大距離。


閱讀需要策略 指導需要方法

  推動閱讀是學校圖書館的任務,但閱讀需要策略協助作有效的閱讀。多位學者提供了相關論述:政大林巧敏副教授提出類比經驗、摘要、自我發問、想像、結果預測、速讀、重讀、選擇性閱讀、調整閱讀速度等策略,以及美國F.P Robinson的瀏覽、提問、精讀、背誦及複習的所謂SQ3R閱讀策略。秀峰高中范綺萍主任應用曼陀羅思考法在閱讀策略上,借助九宮格圖形,從文本閱讀激發創意,培養閱讀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分析、歸類,並經討論提昇學生閱讀深度。


  香港創意閱讀教育學會主席董雅詩提供愉快閱讀的方法:讀書會與「遊」、「藝」相結合成為創新的閱讀園地。要掌握M型學生的學習模式,建立校本位電子圖書館互動學習平臺,利用不同網路推廣閱讀。


  大陸江蘇張家港高中吳曉娟館長提出要提高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要先了解學生的閱讀現況,就學生閱讀類型習慣方法調查分析,再由閱讀指導課程,介紹閱讀方法,指導如何作筆記及資料整理。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現代資訊知能,方能培養閱讀興趣及能力。


書香到偏鄉

  中國大陸由於幅員廣闊,城鄉差距甚大,有些地區的學校圖書館尚待建設,香港的陳一心基金會及「閱讀夢飛翔」基金會,在大陸農村小學協助建設圖書館,並且結合了香港和臺灣的人力去作老師的培訓閱讀。「閱讀夢飛翔」基金會梁偉明發表在湖南地區從事閱讀推展的工作,幫助學校建立圖書室,培訓老師圖書館的專 業知能及閱讀活動的方法和技巧,引入有效的閱讀活動。參與計畫的學校每天要安排晨讀或午讀;在上課時間內安排一節閱讀課;推行獎勵計畫和讓每位學生保存個人的閱讀紀錄冊。為計畫落實,並設定成效指標來考查學校推行成效,作為後續補助的參考。


結語

  3天的論壇,彙集了各地華文學校圖書館的同道,就研究所得及工作經驗交流。會後,參觀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北角中學及弘立書院圖書館,觀摩圖書館的設備及活動推廣情形,對於香港學校圖書館的努力,有更深刻的體會。期許學校圖書館員在資訊無所不在的M世代,需要不斷學習,了解圖書館的新趨勢,充實專業知能,增進資訊素養,具有服務熱忱,讓學校圖書館在網路科技的衝擊下,再造春天。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