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話題充電站-金鼎三十 細數出版榮光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易繼中

  耶穌基督三十歲開始傳道、愛迪生三十歲發明電燈、胡適三十歲開始投入白話文運動、白先勇三十歲時寫下《遊園驚夢》,而將三十的意涵放在金鼎獎時間的光譜中,顯示出版是文化事業的里程碑,也是邁向另一階段的開始。今年特別貢獻獎得主由《明道文藝》雜誌創社社長陳憲仁獲得,他從事文學刊物主編多年,自喻是「地下的伏流」看不見卻滋潤大地,在在顯示文學的理想如果沒有傻勁為基礎,是很容易乾涸的。

《明道文藝》培育青少年創作的搖籃

陳憲仁榮獲特別貢獻獎。  陳憲仁是台灣最資深文學刊物《明道文藝》的主編,至今年也剛好滿三十年了。對此,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先生開玩笑地說,「還真該增設金鼎勇氣獎與金鼎長壽獎,來獎勵有勇氣出版的人與存活超過三十歲的刊物。」因為從陳憲仁身上看到的是堅持、用心做一件事的重要。

  因為發行《明道文藝》讓許多熱情的文藝青少年有了揮灑的園地,讓在教科書之外的青少年有了心靈的依靠,「雖然連續三十年從事文學雜誌的編務,可能算是極資深,但是工作性質和環境,卻讓他覺得每日如新」。

  而「全國學生文學獎」的舉辦讓很多愛好寫作的學生,因得獎而從教室走向文壇,如簡媜、侯文詠、張曼娟等,都像是台灣文壇的活水源頭,對文化傳承與人才更有深遠的意義。至於在明道中學設立的「現代文學館」是因為陳憲仁體認到文學資料保存的重要以及可以與更多人共享,有系統的典藏作家手稿、作家書信、作家照片、作家文物與重要文學作品等,也結合社會資源推出不同的主題展覽,如三毛文物展都不難感受到推動文學,他用力甚深。

出版品讓文化不間斷的傳續

  金鼎獎自1976年開始至今,走過經濟起飛的年代、突破跨越的年代、邁向知識發達的數位年代,三十年來隨時代的變遷孕育出不同的出版風華。今年的頒獎典禮以十年為一刻度,分三段檢視過去三十年來金鼎獎在不同時代下的不同面貌。前十年的出版品,不論是書籍或音樂都反映不認輸的人生觀;接下來的十年社會開始解放,沒有性別的顧慮、也沒有國際的紛爭,是穩固發展的時代、也是見證出版全盛的十年;直到現今,儘管閱讀形式改變卻也指引出版的另一條路——數位化。從金鼎獎的書籍和影像回顧及照映,台灣社會文化變遷的全貌一一呈現。

  頒獎典禮當天,新聞局長鄭文燦指出,今年金鼎獎活動的突破是第一次與台北國際書展結合,除象徵出版文化的系統性結合,也希望藉由國際書展的場合提高入圍作品的能見度。頒獎典禮當天由鄭文燦與歷屆特別獎得主一同點亮智慧蛋糕儀式,在頒獎過程中還穿插播放金鼎獎伴隨台灣文化成長的影片。

  今年總報名件數達2652件,比上屆多了170件,而本土書入圍比率高,也是今年的一大特色。在圖書類96件入圍作品中,有35件作品的書名中掛有「台灣」字眼。如果扣除兒童及少年圖書出版類與翻譯書類,51件入圍的「非童書」中,有29 件書名掛有「台灣」字眼。

透過金鼎獎讓出版更茁壯

「金鼎三十」邀請歷屆特別獎得主與出版界重要人士出席。  新聞局長鄭文燦表示,「從雜誌出版看見文化的多元性」;陳憲仁則說「出版讓我愈來愈年輕」;空中英語雜誌社創辦人彭蒙惠也說「要堅持去做對的每一件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更不諱言表示「出版不容易但是愉快」。從這些出版界重要人士對台灣出版的肯定,透露出閱讀將更豐富生命的意涵,而透過推廣閱讀也是出版的活力源頭。

  雜誌類個人獎最佳專題報導獎由經典雜誌《一九四五專題系列》的作者黃同弘獲得,他在發表得獎感言時說,「複雜的歷史敘述可以從每一個平凡人的故事開始,因為這次的得獎專題就是他父親的故事」。當我們都在從考究歷史、分析現代種種現象的同時,他的得獎則提醒著關心周遭人事物的重要。

  「懷有溫暖的心,冷靜的腦」是高希均對出版人的期許。文化須靠出版傳承,正如同文字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而以多元豐富的出版品來繁衍並成就文化的園地,或許正是每一位出版人心中一直以來的願望。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