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零碎的真實─閱讀襄言手記《時光幾何》

文:朱靜容(不思議朋友會會員)

著 者:張讓
出版者:麥田出版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曾有記者訪賈西亞‧馬奎茲(《百年孤寂》的著者),問他之所以能駕馭如此豐富的故事,是不是因為有寫筆記的習慣。馬奎茲回答說:「不!寫筆記就用不著寫小說了,筆記是另一種文學。」

  是的,筆記也是一種文學形式,然而,我們並不能用閱讀小說、散文等類型的方式,硬套進筆記的閱讀上。對於張讓女士所寫的手記《時光幾何》,在讀書會導讀時,便因閱讀方式的不適,而顯現出不甚喜歡的一群,但為了參與討論,他們只能生吞活剝,勉強啃蝕。伙伴提出不喜歡的原因,在於本書過於零碎,似乎每一小節都應該延續成為一則完整的篇章的,可是卻常常在閱讀文字時,還沒讀到引言,情節即貿然出場,或是故事尚未結束,劇中主角便已下台。

  張讓在本書的序文中自陳,手記是「一個方便的格式,比日記更自由隨心。」必須以「割零的記述打破線性方式的思考」來感受其間快速剪接、出入內外的獨特節奏。讀小說、看散文,總是得順著著者安排的節拍來進入狀況,可是手記的閱讀,讀者卻同時也能成為創作者。我們可以從這碎片中,拼組出個人所要的圖形,就像有專挑婚姻生活的省思來閱讀,有人喜歡其中有關生命思考的描繪,有人則沉浸於哲理的思辯中。閱讀手記文學,我們可以各取所愛,手執一個篩子,篩出自己要的配件,再組裝心目中的成品來,這也是閱讀手記莫大的彈性。

  因此,閱讀《時光幾何》的方式是寬大而自由的,我們可以拆開重組成探討生死的哲學書,可以篩選成講述婚姻愛情的故事書,可以編組為記載幼兒成長歷程的育子書,或是詮釋成一本書寫閱讀、影評、樂評的工具書等,這正是閱讀筆記式文學最大的樂趣所在。

  再者,一般我們閱讀的「小說」,其情節、場景、對白,都是著者刻意舖排的,它必須去除許多與故事主體不相干的枝節,而突顯主題。弔詭的是,小說所強調的真實,其實是篩選、組裝出的真實,並非真正生活的真實。真正的生活中常是上一刻笑語奔放,下一秒仰天質疑的零碎。「蒙太奇」,我以為這是記錄生活思維最真實的寫照,快速剪接著在時空穿梭的人、事、物,我喜歡這種零碎的真實。

  最最引人喜愛的原因,就在於著者所呈現的「真」,引導讀者進入與著者相似的生命情調裡。張讓女士在這本看似散亂的手記中,事實上隱藏著幾條架構─婚姻、育子、親人死亡等,我們咀嚼到生死間擺盪的哲思,例如:

  「死亡導致的兩個相反結論:人生須臾,分秒必爭。反正要死,急什麼?」(p.064)
  「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這是死亡最大的殘酷。」(p.206)

  品嚐到可貴的文學驚喜,例如:
  「美國女作家麥德琳‧蘭歌(Madeleine L'Engle)說:『我在什麼問題都有答案的人身邊很不自在。我有一個神父朋友,我問他很多問題,他都一一回答,讓我很不舒服。有些問題就應該是沒有答案的,問題本身只是導引你到更有趣的問題。』」(p.213)

  「咖啡濃濃的,對了牛奶,香得很放縱,很豪華,很性感。喝進嘴,絲絨的液體抱著舌頭流下去,餘下一點獨立的苦味,像失望,像心得。」(p.011)

  也嗅聞到生活中攸關宗教、情感、人際的重重滋味,例如:
  「和朋友在館子裡,邊吃邊聊。漫無目的的談話,聽久了神思恍惚。整件事忽然不可忍受的無聊,我們所說了無新意,只是重複再重複的廢話,像一道溫了又溫的剩菜。然而說的人盡情說,聽的人盡力聽,大家誠懇而又虛偽,竭力創造一種在一起的快樂。」(p.091)

  「為了永生而修行,就能達到涅槃嗎?為了擁有無限而去修行寂滅,邏輯上自相矛盾。人間大欲,莫過於永生。懷抱如此大欲,還談什麼破執?」(p.135)

  這些著者生活的真實紀錄,亦是你我生活的真實寫照,尤其這種種的零碎,也都是此刻我所面臨、所思考、所承擔的,我在本書的字裡行間,找到志同道合的知音。就像書裡提到的:
  「書以三種方式給我喜悅。當它說了我所不知的,我學到新知。當它說了我已知的,我得到認同。或者既不為學習也不為認同,只為它將事物表達得盡善盡美,這可能源自它的透徹清晰,或優美動人。」(p.047)

  《時光幾何》所給予我的喜悅,便是說了我想說的,質問了我所疑惑的,提供了我所思索的一種可能,繼而從中得到新知、得到認同、得到善與美的閱讀快樂。

  「美國女作家安‧貝提(Ann Beattie)談到讀長篇小說的人總期待在最後有所解答,這種追尋真理的普遍『症狀』讓她困惑。她說:『我在寫作中尋找的是隱晦。我並不為答案而讀小說。我喜歡暗示問題的作家。其實複雜給人安慰……把生命像拼圖遊戲一樣呈現出來,而且認可生命就像拼圖遊戲。』」(p.067)

  如果您也是個因思考問題而挖掘出更多有趣問題的讀者,您也是個喜愛以創作性參與閱讀的讀者,您也是個在感性生命和理性生活間拉鋸的讀者,翻翻這本手記書吧,從張讓女士零碎的片段中,重組生活的真實。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