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物館-台灣美文化館 珍藏電影真蹟

文:曾祥屏 照片提供:曾祥屏

  穿過一樓的百貨精品、電玩遊樂場直上七樓,一出電梯門,一派台灣傳統農村景象的布置映入眼簾,人從喧囂立刻寧靜了起來,轉彎一進「台灣美文化館」大門,滿滿四面的電影海報、劇照撲面而來,正中央138年前電影的前身─「影像幻燈機」,靜靜地說明這座專門蒐集展示百年電影真蹟文物,並將高市電影歷史做最完整呈現的文化館,在電影歷史中的地位。

  「台灣美文化館」是全台民間蒐集展示電影文物資料(除影片外)真蹟最多的展覽館,也是第一座由民間籌畫成立的電影主題館,難得的是,它完全免費參觀,希望藉此帶動電影文化,甚至娛樂產業的發展,也為高雄文化盡一點心力,同時提供電影文化的研究學者、各界的藝文人士或年輕學生,有一睹電影堂奧豐富寶藏資料的機會。

老電影人創辦

照片  「台灣美文化館」的創辦執行人許參陸是老電影人,初中畢業後就在電影院工作,台北、台中、高雄的電影院都有他的足跡,2年多前從坎城電影院的副總經理職務上退休下來,和坎城所在的美萊奇百貨育樂廣場的總經理吳禎祥商量,將原本是撞球場,後來撞球場移到四樓而閒置下來的大樓七樓設置為電影資料展覽館,吳禎祥一口就答應贊助支持,同時成為「台灣美文化館」的創辦、負責人。

  吳禎祥總經理表示,電影是他生命中的絕大部分,年輕時就因對電影的喜愛,時常沈浸在電影院裡,創設「台灣美文化館」,是抱持著「分享讓收藏變得有意義」的精神,也期待這些在地的電影文化,能在高雄人的腦海裡不斷放映,永不間歇。

  「台灣美文化館」去年6月19日開幕,開幕前,許參陸負責策劃推動執行成立的工作,為節省開支,許參陸親力親為,將自己蒐集的各種電影資料擺設到「台灣美文化館」中,他的好朋友伯夷山莊的老闆許伯夷也大力支援,許伯夷30多歲事業有成後,到世界各國遊歷,蒐集各式各樣的電影文物,並蒐集到許多目前已經絕版的好東西,因為「台灣美文化館」是開放讓人免費參觀,他認為這是一種對社會的回饋奉獻,所以許參陸在布置時,館中還有空間,許伯夷就拿自己收藏的寶貝補上,準備展出的電影資料文物多到全館約300坪的空間還無法全部擺出來。

  當時還有一位年輕人,看到有這樣的電影展覽館很感動,也搬來自己收藏一大箱的電影世界雜誌來供展,也有不認識的人也會拿自己的收藏品出來借展。

  約三百坪的「台灣美文化館」,所展示的展覽品以電影海報、劇照最多,全館大分為西洋片區、日本片區和高雄老戲院的前世今生區,和中庭的放映機等硬體設備區。

珍藏卓別林的電影海報

許參陸說,幽默大師卓別林的「摩登紳士」1929年法國原版電影海報,是全館最珍貴的館藏海報。  在西洋片區,有全館最珍貴的館藏海報,默片幽默大師卓別林的「摩登紳士」1929年法國原版電影海報,就放在大門入口處的右邊,由許伯夷先生提供,當時有人看到這張約一個人高的海報,出價35萬元要買,這張卓別林的海報,可能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另外還有當年被美國影迷公認為「最性感的女星」,所謂「每一吋都是女人」的瑪麗蓮夢露的迷人劇照;以及與葛雷哥來畢克合演「羅馬假期」膾炙人口的玉女明星奧黛麗赫本劇照。

  另外還有在1930年至1948年間,壟斷好萊塢電影生產、發行和放映事業的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米高梅、派拉蒙、華納、二十世紀福斯、雷電華、哥倫比亞、環球、聯美的介紹,讓人回味八大電影公司的黃金歲月。日本片區則有從1930年至1979年間,日本賣座的電影海報。

訴說老戲院的前世今生

  而台灣的電影則是館展中的重頭戲,以「高雄老戲院的前世今生」為題,告訴觀賞者,高雄的電影院是如何開始的,從1895年1945年日治時期,到1946年後的台灣光復初期,再逐步從台語片時期開始,逐一展現台灣電影史上獨領風騷的各類型電影,如黃梅調、時裝歌舞片時期、瓊瑤劇情片時期、愛國歌曲的政令宣導時期等,讓人了解電影的發展。

  當然還有以旋轉板的方式,展示不同時期大明星的劇照,如台語片時的矮仔財、黃梅調的凌波、武俠影后鄭佩佩、瓊瑤情歌的林青霞、秦漢;最特別的是有一張從天花板懸垂而下的掛軸海報,「臥虎藏龍」的大俠,由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身著長衫,手持青冥劍,深邃的眼神似乎看透江湖人生,所以「藏愛.遁世逍遙.潛龍不悔。」

許參陸後方手工畫的光復戲院前身「金鴟館」所在的大勇路,是當年最繁華的地方。  而在「高雄老戲院的前世今生」的入口處,有一張金碧輝煌的手工畫,是參考日治時期昭和十六年的明信片畫的,畫的是光復戲院的前身「金鴟館」所在的大勇路街景,許參陸說,會選擇這個街景是因為「金鴟館」全盛時期是當時高雄最繁華的地方,台灣光復後,光復戲院的設備及放映的影片都是最好的,在當時也是生意最好的戲院。

  高雄專門放映電影的戲院,開始於1921年創設的「高雄劇場」,因設有舞台,除放映電影外,也兼具演藝表演,是高雄第一家劇場,而後有專映電影的青年館、金鴟館、昭和館、附演藝功能的興隆座則是左營第一家戲院、壽星館也相繼成立。這些老戲院及劇場,雖有光榮輝煌的一頁,但在時代的洪流中也逐漸消失,手工畫中的光復戲院也因高雄捷運出口施工,在2002年6月停業遭拆除,過去繁華的黃金歲月,也只能在畫中去追尋。曾有經歷過當年繁華的老一輩夫妻,看到這裡,在「高雄老戲院的前世今生」展覽區看了又看,徘徊回味了好久,真是舊情綿綿。

開放至晚上十點 照顧電影愛好者

  在大門入口正中央的中庭區,則有電影機未發明前1866年的影像幻燈機及手繪圖片,可說是電影放映機的老祖宗,是由燃燒火焰的燈光,移動焦距管的遠近來調整,讓彩色幻燈圖片投射在圓盤上,彌足珍貴。另外還有1950年至1960年國內罕見的8mm手搖式剪接機、16mm放映機,還有用兩支碳精棒接觸產生火光來放電影的35mm老式碳精棒放映機,電子燈泡放映機、巡映業放映機、古董剪接台,這些都是伴隨電影風光歲月時,電影放映業不可或缺的工作台。

  編過高雄市第一本以田野調查刊載高雄市戲院史料「港都跨世紀電影史」的許參陸表示,他在做田園調查收集資料時,由於受到當年白色恐怖的影響,高雄有些戲院的後代因跟他不熟,不知道他調查的動機是什麼,心裡的恐懼陰影都還在,還不太敢說話,有些電影的資料是他去拜訪幾次熟後才拿到的,包括老式碳精棒放映機,可以說是彌足珍貴。

台灣美文化館免費提供做為畫台灣美女人像畫的場地。  許參陸說,「台灣美文化館」成立時間不久,不賣門票,免費參觀,所以在館內賣些咖啡、小西點,維持最基本的開銷。每周一休館時,館內就會提供場地讓畫家畫人體畫,免費借給藝文團體使用,一毛錢都不收;平常美術團體開會、演講、畫台灣美女人像畫,也可以借用大門外的空間,這一切都免費使用,以推展藝文活動。

  未來許參陸要把所收集珍貴的海報、劇照、資料做數位典藏,並將出書,讓對電影有興趣的人做研究,提供愛好電影與收藏者參考。

  「台灣美文化館」開放到晚上十點,是許參陸認為,一般民眾較有空閒的時間是在下班後,也就是晚上的時間,如果「台灣美文化館」和一般博物館一樣,晚上不開放,會讓許多上班族失去了解電影歷史的機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