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0日,雲林縣虎尾鎮立圖書館新館熱鬧揭牌啟用。從這天開始,虎尾鎮少了一處被詬病的蚊子館,多了一處「好讀、好看、好玩、好生活」、「動靜皆宜」的人文生活園區。
「新圖書館將是一座『活』的圖書館,像磁鐵般吸引喜愛閱讀、藝術、人文的民眾,成為知識、美學、生活文化的中心」,虎尾鎮長林文彬描繪面積600坪的新圖書館願景。


雲林縣第二文化重鎮
雲林縣副縣長林源泉更推崇新的圖書館,無論在空間規劃、內部隔局都擁有現代圖書館的規模,占地與室外園區都已經是縣級圖書館規模,可望成為雲林縣第二文化中心,帶動雲林縣中區文化、知識起飛,實踐虎尾是雲林生活首都的夢想。
立委張嘉郡在啟用典禮上當場承諾捐贈200本書,她說,閱讀可以讓人具有無限發展的潛能,新圖書館給予所有人親近書籍舒適環境,她相信有更多的民眾、學生會因為這座美麗明亮圖書館,而愛上閱讀、書籍,成為有深度的文化小鎮。
魚市場的新天空
虎尾鎮立圖書館新館前身是虎尾魚市場,在民國85年遷至光明路現址後,經營績效不佳,勉強支撐到92年歇業,自此占地約2公頃的土地與拍賣場閒置,成為一座耗資數億元的蚊子館。
已使用33年的虎尾鎮立舊圖書館,總樓地板面積僅160多坪,已不敷7萬多鎮民使用,公所於90年開始即展開尋找土地遷建計畫,但遲遲無法找到合適的場所。
95年,行政院推動閒置公共空間活化計畫,虎尾魚市場被列為需「活化閒置公共設施」,公所也把握機會,提出「虎尾人文生活園區」方案,計畫中將魚市場室內空間轉化為虎尾鎮立圖書館新館,戶外空間則改作為體育運動空間,獲得縣府同意,協助將地目更改為社教用地。
用地問題解決後,鎮公所透過縣府、立委張嘉郡等民意代表,陸續向教育部、農委會漁業署以及雲林縣政府爭取各項補助經費,經過規劃設計後,97年12月動工施作,今年1月20日正式揭牌啟用,成為雲林占地最大、最新穎的鄉鎮級圖書館。
聽取民意 打造新圖書館
圖書館館長陳誌雄表示,新的圖書館不再是冷酷的衙門,也不只是單純的閱讀空間;而是有如家中的大書房,可以隨時親近,同時也是與鎮民生活連結的知識寶庫。陳誌雄說,從規劃新館開始,就融入地方文史工作者、學校校長及文化事業人員意見,就是希望打造一個親民空間。
95年鎮公所提出「虎尾人文生活園區」計畫後,時任鎮長的陳振輝召開「文化、文話、書香與書鄉的對話」會議,邀請虎尾鎮文化界人士對話討論,描繪人文生活園區的願景。
透過官、民對話,一個室內600坪空間規劃明亮寬敞閱讀環境,營造出溫馨雅致的讀書氛圍;6000坪戶外空間以運動公園為主軸,規劃球場、溜冰場等運動設施,吸引民眾前來休閒、運動、閱讀,現任鎮長林文彬更落實生活圖書館目標。
新館啟用的第一天,圖書館舉行「虎尾文藝座談會」,邀請虎尾鎮內榮獲「第六屆雲林文化藝術獎」的虎尾人前來,一同分享、研究虎尾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方向,新館成為雲林第二文化中心的願景。
開館一個月後,鎮公所舉行「千人傳書、人龍遷館」活動。民眾排成長長人龍,由舊館址沿水源路、民族路、弘道路、光復路、行政路,轉向光明路抵達虎尾鎮立圖書館新址,將舊館書籍送新館,傳承著閱讀的火苗,也傳承著打造書香小鎮的火苗。
「鎮立圖書館遷移是虎尾的大代誌,所以需要鎮民一同參與,將閱讀的力量傳達給每個鎮民。」林文彬說。而這項活動只是一個新文化運動的開端,未來將設計更多吸引民眾參與圖書館事務的活動,將圖書館緊緊融入生活。
他強調,現代圖書館不能再以靜態的藏書量為訴求,必須扮演做為知識通路的角色,不能被動等待著民眾前來查閱資料、閱讀書籍,要能主動出擊,藉著軟硬體及各種服務,還有多元化的學習課程,提升人們對學習的慣性以及慾望,讓它成為民眾自然親近的智識寶庫。
明亮寬敞的空間
傳統圖書館給人的印象,就是一排排密集高聳的書架群,書海淹沒了自然光線,只剩下狹窄的空間,讓閱讀者翻閱書籍,給人沉重的壓迫感,虎尾舊圖書館給人的印象就是如此,讓許多愛閱讀的人卻步。
走進新虎尾圖書館,映入眼廉的是明亮寬敞的空間,一樓主閱覽室沒有複雜隔間與裝潢,挑高天花板,明亮、簡潔並擁有大量自然光的環境,有家的舒適感,讓閱讀更輕鬆寫意。「我們希望營造一個沒有壓迫感的閱讀空間,多點人性化的設計巧思,創造一個與書沒有距離環境,讓所有年齡層的朋友,都願意親近圖書館。」圖書館館長陳誌雄說明新館設計的概念。
占地80坪的兒童閱覽室,規劃在圖書館借書櫃台前方,原木色地板圍出兒童王國,幾組簡單的造型沙發、桌椅,搭配綠色與白色為主體矮書櫃,呈現舒活空間,從矮到高錯開擺設的書架,考慮了不同年齡身高的感受,讓小朋友徜徉在書香的世界。
陳誌雄說,舊館兒童閱讀區只有15坪,只要超過10個兒童進入閱讀時,就顯得擁擠壓迫,連帶讓圖書館也不太舉辦親子閱讀活動;新館的兒童閱讀區,擁有自在寬敞空間,不會彼此干擾,小朋友更愛來看書,館方已計劃招募故事媽媽、志工,舉辦包括共讀、說故事、藝文創作等親子活動。
青少年閱覽室規劃在圖書館最西側區域,除了青少年喜歡閱讀的主題圖書空間,由舊館的8坪空間,一口氣增加到120坪,整體規劃也迎合青少年比較保有隱私權的設計,同時可以看到戶外運動休閒設施,讀書累了,就能到戶外運動,紓解精神上的疲憊。
「新館開幕後,原本幾乎看不到青少年的圖書館,現在每天都有2、30名青少年到館看書,開學一定能吸引更多年輕學子,加入圖書館的行列。」陳誌雄信心滿滿地說。至於一般閱讀區,規劃在大門進入左側,陽光直接從大窗戶進入,明亮又舒服,陳誌雄表示當初規劃特別考量銀髮族需求,讓長輩們可以節省體力、眼力,更舒服地享受閱報的悠閒時光。



重視地方文獻典藏
「地方文獻典藏展示區」是新館最重要的規劃之一,林文彬也相當重視本區的經營,要求圖書館人員必須廣泛收集虎尾鎮之文史、產業地景等人文特色,充實地方研究之相關藏書,做為鄉土教育研究及發展地方文化產業的智庫,成為強化地方藏書並提供地方研究的特色圖書館。
林文彬說,圖書館除了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更是深入了解虎尾鎮內在及人文風貌的地方,這是新館的使命,也是必要完成的工作。
另虎尾鎮立圖書館規劃了參考室、研習室、自修室、會議室、數位電腦使用區、視聽室等,儘管因經費有限,許多設備仍積極補充之中,但新館已具備無限發展的潛能,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陳誌雄說新館空間比舊館增加4倍多,相對需要更多人力維護,圖書館急需志工、故事媽媽的加入,歡迎有熱情的民眾加入,一起努力打造書香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