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移民的書櫃─三重市立南區圖書館 有套吸引新移民祕笈

文:耿詩婷 照片提供:耿詩婷

  家庭教育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何其重要,而新移民家庭在經濟壓力、文化差異、言語溝通等都面臨了比一般家庭更多的待解決的課題,如何讓新移民家庭跨越語言問題,搭起親子教育的橋樑呢?伊甸基金會、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及三重市立圖書館,想到了利用「繪本」當作金鑰匙,讓充滿想像力的彩色圖畫與簡單易懂卻富含教育意義的小故事,開啟一道親子共讀的大門。

溫馨和睦的新移民家庭。來自越南的范曉蘭自從參加新住民親子悅讀成長營,全家就愛上圖書館,馬上就辦了借閱證。藉由繪本帶領孩童進入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自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三重市立南區圖書館便與伊甸基金會展開密切的新住民繪本悅讀活動,三重市圖表示:「因為南區這裡新住民的比例相當高,也有適合的場地可容納許多人,同時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新住民認識圖書館,進而成為常客。」伊甸基金會的幹事張信宜接觸新移民家庭許多年了,他深深理解新移民女性需要的是信心與同理心,開辦悅讀成長營的目的就是希望能藉由學習來增加她們的自信心,也多認識其他新移民的家庭,大家能在同樂中降低對閱讀的恐懼。

  南區圖書館除了每個禮拜的說故事活動,假日還舉辦一整天的新住民親子成長營,由輔大兒教系、繪本服務學習社與醒新社的學生帶領,從熱鬧的團康活動、激發創意的廢物利用做勞作到家長繪本說故事的教學,輔大學生可說是卯足了全力,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兒家系助理教授潘榮吉說:「別以為只有學生是在幫助這些新移民家庭,其實這些家庭也正在幫助這群學生,讓學生懂得尊重多元的文化,開拓他們的眼界,我們是彼此需要的。」這群未來的老師,將來會教育到更多的新移民之子,他們將懂得文化的整合絕非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學習、互相尊重,絕對不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多元文化的精神,即是文化之間的相互尊重,「這無關優劣,只是不同」。

  潘榮吉教授很鼓勵這樣的活動,除了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區」實際體會學習多元文化外,也能讓新移民家庭走入圖書館,他也提出幾個建議:「繪本是一種有系統的教育設計,圖書館可以配合活動,增購相關繪本,以漸進的模式帶領親子閱讀,如此家長不但省下購書經費,圖書館也就像是陪著這些家庭一塊長大。」

  新移民子女本應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雙重優勢,因為他們既能熟悉母親的語言與文化,又承接父親的社會文化,原本可以成為兩個文化溝通的最佳橋樑,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孩子都不大了解母親的語言與文化。來自越南的范曉蘭,已經嫁來台灣6年,是因為參與了親子繪本悅讀成長營,才知道原來圖書館就在家附近,便辦了借書證,常常帶著孩子來圖書館,雖然中文閱讀能力還沒有很好,卻是說繪本故事的高手,他說:「繪本文字比較簡單,而且我可以看圖說故事啊,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編故事,希望未來圖書館也能有越南的故事書,因為我也好想讓小朋友知道他媽媽那邊的事情。」

輔大的學生設計趣味活動,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日。  另外一位來自貴州的紀少英,每次圖書館有活動就一定會參加,而且會不斷鼓勵其他大陸配偶一起來,他說:「以前在貴州鄉下只有學生才會上圖書館,真的很感謝三重圖書館與伊甸基金會,能想出這種活動的人真聰明啊!」異國婚姻的結合,本身就隱藏著許多問題。無論是語言適應、生活的適應或是文化、歷史背景及法令等等,都需一一的去克服,但是幾十年的習慣、想法、成長背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了解的。好在台灣的社會,仍有許多單位,及熱心人士的投入,使整個新移民有了支持與溫暖,慢慢有喜樂、積極的態度,當她覺得別人尊重她、接納她的時候,就會開始學好週遭的事情,生活就開始有成就感、有目標了。潘教授說:「在各級學校單位及社會全面提倡多元文化教育,將宛如一盞明燈,可以驅散種族中心主義的黑暗,迎接一個更精彩、豐富的台灣社會。」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