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生活美學館─彰化生活美學館 社教工作再深化

文:林明志 照片提供:林明志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前身為「國立彰化社會教育館」,在文教資源相對缺乏的年代,扮演社會教育傳續的重要角色。但隨著時代變遷轉型,傳統的社教館朝向資源串連及推廣生活美學運動為主,改制為生活美學館後,以「美學生活化,生活美學化」做為發展的願景。

  八卦山下,曾經是中部的藝文中心,不管是救國團、婦女會、社教館等文康藝文中心都聚集在此,其中以社教館推展文藝與社會教育的規模最大。社教館原隸屬於廢省前的教育廳,全台計有北、中、南、東4個社會教育館,在早期要欣賞藝文美學幾乎都到社教館,與民眾的互動相當緊密。

彰化生活美學館是中部社教重鎮。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黃耀卿。美學館二樓高的孔子雕像最顯眼。

因應時代變遷 調整腳步

  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黃耀卿表示,原屬於省教育廳的社教館,因應潮流改變而轉型;過去,社教館的階段任務已經完成,原本社會教育的課程,受到縣市文化(局)中心成立、社教社團的發展擴充及現在的社區大學林立等,原本的社教館功能逐漸釋放,是因應實際而調整改制。

  彰化社會教育館在廢省之後,改隸屬於教育部,今年3月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職司輔導台中縣市、彰化、雲林、南投等5縣市,資深的生活美學館員工說,社教館所轄區域橫跨中部縣市,舉辦各項研習與才藝訓練等,幾乎是民眾最佳的選擇,也是最有文化氣息的場所。

  民國44年,彰化社教館成立,歷經50多年的歲月,舊址二層樓房已成為老舊建築,生活美學館資深員工說,社教館的原址是日治時期「民眾教育館」舊址改建,並興建康樂廳、展覽室等建築,早期擔任台灣社會教育基礎階段,它的重點工作在「社會教育」。

  如今,改制為生活美學館,發展的目標轉向為社區文化、生活美學、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產業等文化機構,館長黃耀卿說,過去的社會教育轉變成文化資源的串聯與實踐,讓美學真正落實在生活上,「生活美學」是台灣重要的社教工作,以進一步落實文化公民權的理想。

  館長黃耀卿是台灣師範大學碩士、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教育學博士,專長在教育工作,曾任教育部中部辦公室等督學工作,也在台中師院等校兼任講師。黃耀卿說,德國教育文化學派哲學家斯普蘭格說,教育與文化是一體兩面,有時教育即是文化;有時彼此互為表裡,不管是教育部的社教館,或是文建會的生活美學館,它們都是直接面對民眾提供服務的文教機構。

輔導社教站成立美學協會

社區文化影像記錄的種子培訓營。  黃耀卿說,社教館原本以文化課程研習為主,但此功能被民間社團與文化局、圖書館所取代,改隸後的生活美學館要走出去,他說,教育體制有制式的規則,有傳承與經驗可依循,改制為文建會以文化教育為主,文化與教育最大不同與挑戰,文化是充滿創意與生活化,也是他個人的新挑戰;例如,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即是時代流行文化,不管流行過程是否短暫,都要納入美學館的重點工作。

  生活美學館的編制是16人,年度經費約6千萬,延續原社教館設70多個社教站,遍及中部5縣市的各鄉鎮市,最大的資源是社教站義工達2,500多人,黃耀卿說,改制後,生活美學館要面臨組織的轉型,最重要的是輔導各社教站成立「美學協會」社團法人。

  生活美學館與輔導社教站成立社團,彼此不再有隸屬的權力關係,而是多元存在的權力,各縣市的義工還是要導入輔助美學館,黃耀卿說,原本的社教站至少可輔導成立50個「美學協會」社團,彼此之間建立和諧與穩定的主體夥伴關係。

  館長黃耀卿表示,社教館轉型成美學館,很多事項要隨著調整,因為美學館不是單純的機關改制,而是功能性全面的調整。過去,社教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現在已有民間社團、基金會等在推動相似的工作,轉型的美學館不該因循舊例。他說:「過去社教工作是由社教館統籌規劃,委由各地社教站執行,如果不變革,工作方式會日漸僵化、鈍化與民眾產生隔閡。」

以社區為單位 吸引各式團隊加入

生活美學館經常辦理參訪導覽活動。  未來美學館的運作,以文化與美學為主,工作典範是主動、多元、自主。黃耀卿的想法是以社區為主位,儘量做到去中心化,也就是各地的社教站輔導成立為美學協會,依各地域性由下規劃活動,以符合區域性的需求。另外,不管是社教館或各地社教站的專長在教育與社教,未來要吸引文化、藝術、社造專長加入團隊,黃耀卿強調,改制的美學館不是只換名字,而是工作內容大幅調整。

  館長黃耀卿說明彰化生活美學館現有的狀況,由於美學館是老舊建築不敷使用,一、二樓的研習教室都已老舊,尚可供學員上課使用,不過,美學館的老舊環境與民間社團的新穎設備相較,確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教室雖然老舊,但是秋季研習活動,包括常態性的兒童才藝研習班,如親子圍棋、作文班、心算、太鼓等,成人技藝研習班的理髮、護膚、有氧瑜伽、插花、油畫等,仍然持續開班授課。

新建美學館3D圖。(美學館提供)新建美學館3D圖。(美學館提供)

遷館後的願景

  新建的彰化生活美學館遷建至彰化成功營區,館長黃耀卿說,原社教館老舊建築不敷使用,教育部早已編列預算興建,2007年,選定在八卦山下的成功營區興建,原預定今年9月底完工,但受到違建戶與颱風影響,負責營造廠商財務問題解約,黃耀卿說,11月將重新發包,新館預計在明年初可完工,屆時,彰化生活美學館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發。

  遷建的彰化生活美學館,位在原成功營區,目前改為綠色環境學習營地,它是彰化重要的戶外學習場所,軍方保持原始的林木與軍舍建築,美學館與綠色環境結合一體,是非常適合的終身美學學習營地,其占地4.5公頃,館舍為連同地下一層有四層樓的綠色建築,場地設施除各組行政辦公室外,含大小藝文展覽廳、研習教室以及展演廳等。

  新建美學館完成後,將可提供人員訓練研習,各項藝文活動及展覽,是中台灣地區重要的社教場所,戶外結合綠色環境學習營區成為最舒適的研習場所。館長黃耀卿說,中台灣5縣市約有500多萬人口,美學館與各地的美學協會將提供文化及美學業務推展及整合,落實美學文化於各鄉鎮市。

  館長黃耀卿說,在社會教育上,美學館繼續推動終身學習,打造成無障礙學習社區為目標,運用即將轉型的各地美學協會、美學館志工,讓教育、文化資源得以進入社區,持續辦理民眾成人教育、家庭教育、大眾科學教育及藝文教育等學習活動,另外,結合美學協會等豐沛的人力與地方文化館,共同深耕社區的文化事務。

  在社區文化方面,美學館將推展社區紀錄影像展,辦理社區實驗劇場,扶持文化、產業及創新鄉鎮文化特色;協助輔導各縣市地方文化館的經營及管理;整合及開發文化資產及據點,形成中台灣的文化生活圈。

藝術造鄉 培育人才

國劇社團在藝文教室練習。  在生活美學業務上,美學館將結合地方藝文及文史工作團體推動「藝術造鄉」活動,整理各項文化資產、倡導公共藝術、辦理中台灣文學獎、辦理著名文學作家或藝術家參訪的藝術傳承活動、推展社區閱讀、辦理跨縣市文史主題博覽會、續辦中部5縣市寫生比賽,策劃藝文團體、藝術家下鄉展演,讓藝文團體與地方文化館結合,將文化資源推展至社區,提供各種的精神食糧,讓每一個社區的公民都能享受到各種不同的文化資源,以落實公民文化權。

  黃耀卿館長說,不管是社造、文化推展等,成效的關鍵都在人員的素質,美學館有項重要任務,就是培育社區營造、地方文化館營運人才,未來美學館除了深入研究社區營造、社區文化的理論與實踐,也計畫與中部社造團體、大學院校等開發高級培訓課程,為中部5縣市各社區提供人才培育的服務。

  館長黃耀卿強調,透過社造的過程讓美學的意識、價值深植人心,並實踐到日常生活之中,美學館的目標有五:1.建立終身學習的社區文化2.營造美適的社區環境3.擴大社區民眾的文化參與4.創新社區的總體營造5.培育優質的地方文化服務團隊,配合成功營區的新建美學館完工後,生活美學館將展翅帶著中部生活美學起飛。

國劇社的資深唱將,肢體唱腔有板有眼。各鄉鎮市社教站的公布欄與成效。歷史悠久的精誠團結同舟共濟銅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