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
出版社:農委會林務局
出版日:2010年1月
編輯部∕文
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的平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去年3月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4條修正並新公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包括國內、外物種達3千種。配合新公告的名錄,林務局日前發行《臺灣地區保育類野生動物圖鑑》,本圖鑑圖片精美,完整收錄台灣常見保育物種共212種,包括哺乳類陸域、海域、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及淡水魚類。
近年來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加上學者及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對許多物種族群現狀的掌握度,比野生動物保育法制定初期有顯著的增加。林務局指出,例如新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哺乳類的台灣小黃鼠狼,屬新紀錄種且數量非常稀少;水鼩因人工化的溪流整治,破壞其棲地而受嚴重威脅;早年常見於低海拔濕地的赤腹游蛇、唐水蛇、金線蛙等,由於濕地的減少,生存面臨危機;屬於冰河孑遺的山椒魚,因全球暖化導致高山棲地縮小,生存岌岌可危。許許多多野生動物的保護,顯得刻不容緩。
本圖鑑除邀請專家撰寫物種基本生態資料,並請各類群評估分類專家會議召集人或專家說明保育類評估過程,可使民眾瞭解保育類評估機制及保育方向。因其中許多的物種因族群稀有或生存環境隱蔽而不易被認識,為使民眾更加清楚了解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形態及加強各級政府、警政與司法單位之物種辨識能力,林務局特別向藝術家、生態攝影家等徵求圖、照片,並經專家學者嚴選,標出識別特徵,以活潑生動的設計方式呈現。希望引發大眾持續地關切保育類野生動物面臨的生存危機,進行實際行動,務使需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之物種逐漸減少。
林務局呼籲,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得騷擾、虐待、獵捕、宰殺、買賣、陳列、展示、持有、輸入、輸出或飼養、繁殖。一般類野生動物亦不可任意捕捉,否則均將可能面臨處分,希望民眾多加注意,以免受罰。此外,開發行為若有涉及保育類野生動物棲息時,應提出對保育類野生動物影響最少或降低衝擊之計畫,在有效管控下,才能兼籌並顧野生動物保育及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