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愛情劊子手》導讀─以心理學角度解析之

文:陳美雲(宜蘭縣頭城國小教師)

著 者:Irvin D. Yalom
譯 者:呂健忠
出版者:聯經出版社

壹、內容摘要

  本書總共有十個為情所苦的心理治療真實故事,書中的心理醫師─歐文‧耶樂姆,憑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及扎實的理論背景為基礎,為十位需要心理治療的病患,重新開啟內心深處的希望之窗及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個人最喜歡其中的第三章─胖姑娘,這段故事詳實地記錄了一位身材極為龐大的女病患求診的故事。故事之初,女病患─貝蒂似乎只是因為體型肥胖,導致個人自信心低落及社交關係不佳的抑鬱問題而已,在頭幾次的治療關係裡,貝蒂並不願意承擔體重過重自己所應負擔的責任,反倒是一味地責怪外界對於胖子的偏見與歧視。此外貝蒂許多言不及義的對話更使得治療者─歐文醫師興味索然,無從下手。終於在一次治療者一針見血的對談中,貝蒂開始正視體重的問題,並願意痛下決心循序漸進地減肥,這期間,貝蒂承受了生理及心理上極大的掙扎與折磨,所幸貝蒂終能克服,並將體重減輕及維持在一六○磅左右。

  在體重大幅地減輕後,貝蒂的自信心及人際關係有明顯的改善,同時許多被壓抑至潛意識的深層想法,透過夢境釋放及與心理醫師的解析後,漸漸地將心中糾結纏繞的死結一一解開。而歐文醫師原本厭惡肥胖女性的反移情心結,也在彼此開誠佈公的諮商關係中有所改善……

貳、評價

  這本書是一位學有專精的心理醫師,將十個與「情」有關個案的諮商療程與讀者分享。書中不僅僅清楚地描述及剖析病患的心理狀態,更難能可貴的,是著者本身亦毫無隱瞞地分享出心中理性或非理性的內在想法,讓讀者覺得心理醫生本身亦非完人,他們同樣跟一般人一樣也會有許多涉及道德取捨的價值觀念。透過與病患之間坦誠的互動治療關係,不但能協助解決病患心中的疑難雜症,治療者本身也能從這段互動關係中獲得成長,實可謂助人而自助之。此外,透過著者精闢的剖析受助者與助人者的心理歷程,也提供讀者在面對困境時,更多方面的省思方向與空間。

  回憶以往,自己曾經與一位長得很胖的女生共事過,她的年紀、個性與故事中的貝蒂相仿,甚至連許許多多生活上因為「肥胖」問題所衍生的不便都頗為相似。這位同事常常抱怨因為肥胖遭致他人的不公平對待,也因為肥胖使得男性朋友敬謝不敏,間接地連自尊心都被無情的自卑感所取代。雖然她也曾經想要下定決心減肥,但卻總是忍受不了飢餓與外在誘惑的煎熬而作罷,她恨上天為何賜給她一個如此肥胖的身軀,也恨自己為何無法貫徹減肥的決心,如此不平衡的心態,一日復一日地侵蝕她原本健康的生理與心理。回憶以往,由於自己欠缺諮商輔導的相關技巧,以致於只能當個傾聽者,或是提供一些幫助不大的建議,終有愛莫能助的無力感…。而詳讀本書時,總能在閱讀完每一段不同的心情故事後,細細品嚐,進而沉澱出一些想法與收穫,我想這是閱讀本書最大的收穫!

參、省思與啟發

  歐文醫生多次與貝蒂的諮商過程中,曾經提到許多心理治療中常用的專有名詞或技巧,我選擇下列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關、或是可對照於教育觀點的名詞闡示如下:

一、移情與反移情
  「移情」指的是病人對於心理醫師產生不合理性的情感─發軔於他處,將此理當別有所屬的感情,陰錯陽差依附(即「轉移」)在心理醫生身上;而「反移情」則反其道而行,指心理醫生對病人產生類如前述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頁一○三~一○四)。以書中的例子而言,歐文醫生自我坦誠一向對女胖子極為厭惡,而當貝蒂拖著兩百五十磅的體重第一次踏入歐文醫生的辦公室尋求協助時,從歐文醫生對貝蒂的形容中,就知道嚴重的反移情心結正在嚴重的考驗他:左搖右擺兩側晃的步履,直桶圓滾等周邊的輪廓,胸部、大腿、臀部、肩膀、下巴、顴骨,舉凡女人身上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地方放眼望去就是一團肉在耀武揚威。而這反移情心結在整段的諮商過程中,不斷嚴厲地考驗著歐文醫生,他也將克服這種對胖子的反移情厭惡感,作為自我修練、提升自我境界的重大考驗。而這讓我想到身為「傳道、授業、解惑」師者的我,是否也有類似的反移情心結?是否也能真誠地做到所謂的「有教無類」?

  教育心理學上的「比馬龍效應」是所有老師都可能會經歷的心理掙扎,試想哪個老師不喜歡外表看起來乖巧又整潔的學生?對於這類學生,老師總會給予較高的學業期望,進而影響到學生對自我的高期許,進而表現出符合期望的表現;相反的,外表看起來其貌不揚(特別是如書中所說的大胖子)的學生,老師也可能認為這類學生較為遲鈍,進而給予低評價與低期望。這些因為老師對於學生的非理性看法與期望,其實對於學生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教育是良心事業,試想因為老師個人對學生外表的喜惡,即可能決定某些學生的成就與心理正常發展,身為師者怎能不自感「任重而道遠」呢?在此願與所有的老師互勉之!

二、毫無條件的尊重與接納
  此即人本心理學所強調的三種心理醫師面對病患所應秉持的態度:1.真誠2.對當事人的人格及抒發情感之權利無條件尊重3.同理心。書中的歐文醫師一開始因為反移情心結作祟(厭惡女胖子),以及貝蒂不願意面對心理鬱悶的癥結,總是言不及義地談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導致歐文醫師也無法真誠的接納貝蒂,間接使得諮商療效毫無成果。所幸在一次歐文醫師冒著諮商關係破局的危險下,毅然決然地攻破貝蒂不願意面對事實的心防,彼此終於開誠佈公,貝蒂的情況也有了明顯的突破與進步,可見得這三種人格特質及態度可說是諮商療效能否成功的關鍵

  此三者用之於教育上,也正是身為家長或教育人員在教育孩子時所應具備的。如果對孩子的反應不加思索即表現出否定或不耐,就是違反了無條件尊重的原則;如果只是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來看待,則違反了同理心的原則。

三、承擔責任
  歐文醫師曾經提到了:期望治療帶來改變,首要之務在於承擔責任(頁一一三)。貝蒂抱怨著加州人有自個兒的小圈圈,不歡迎外地人;加州人大都是運動好手,她的體型不適合運動;電影院的客人都怕和她鄰座不堪其擠……甚至連她的後天肥胖都是先天遺傳所造成的,說起來造成她社交關係不佳的肥胖因素一點都不能怪她。因此使得一開始的減肥計畫無從著手,這些都是貝蒂將責任歸諸於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所致,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提到的「外在歸因」。

  就教育而言,學生考試考不好,學生若單純的認為是題目出的不好或是運氣不佳,而不自我檢討自己是否用功;而老師也認為是學生不用功,而不檢討是否自己的教學方式出了問題。如此一來,老師及學生雙方面不負責的想法惡性循環,學生的成績將永遠不會進步,而老師的教學技巧也將原地踏步,教育就此停頓,不再進步。所以當人們總是將一切過錯歸諸於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時,情況將永遠無法改善,唯有正確的承擔責任,做出客觀且正確的內在歸因,自我檢討,情況才可能會有所改善。

四、夢的解析
  貝蒂在諮商關係的末期,曾經做了非常多的夢,每一段的夢境其實都代表了貝蒂內心深處裡被壓抑的潛意識。根據弗洛依德的說法,人們許多不被現實接受的念頭被壓抑在內心深處中,這些潛意識在人們睡覺時,可能會以某些不同的夢境將潛意識浮現出來。例如貝蒂曾經夢見一位好朋友跳入深不見底的坑道中自殺(頁一二八),而在現實的生活中貝蒂就有一位體重八○磅的同事,而她也曾想過甩掉那個「身體」來一次驗屍並舉行葬禮,這個夢可能是貝蒂極希望減輕體重的象徵;又如貝蒂也夢過與雙胞胎弟弟交換識別證及除掉他的夢,以及父親送給她一匹名叫「她是個小姐」的馬(頁一三○)……這些可能與其父親原本想要有個男孩,然而卻生出一位女孩─貝蒂的失望之情有關,而當貝蒂夢見父親送給她一匹名叫「她是個小姐」的馬時,即可能代表貝蒂已認知父親認可她是個小姐了。此外,在諮商末期,我們可以發覺貝蒂的父親對於她人格發展影響極大,就貝蒂的說法,父親是唯一關心她的人(caregiver)。她的父親後來罹患癌症,日漸消瘦,終至於死亡,貝蒂因此保持相當的體重,以免跟父親一樣得癌症消瘦死亡;而她認為父親的一生過得很不快樂,但事實上是因為自己本身無法滿足某些目標(如無法生育)所致。這一切對於父親追憶的導因,也是促使貝蒂體重過重及心理抑鬱的重要原因。

  其實夢的解析涉及較深層次的心理分析理論基礎,個人也曾親身體會到許多現實生活上不敢想像的事情,會在夢境裡悄悄地以不同的風貌溜出來。例如當夢見母親死亡而淚流滿面的在夜半中驚醒,會責怪自己怎麼如此不孝順,夢見母親的死亡,進而好幾天的心情陷入低潮。而現在,我知道夢見母親的死亡,是因為擔心母親的身體健康,是一種孝心的呈現,因此我不再懼怕夢見父母的死亡,而自從解開這個心結後,自己也鮮少再作類似的夢!由此可知,敏感地反省每日的夢境,有時是可以從中理出一些頭緒,進而發掘出埋藏於心中的深層意識的。

肆、結語

  閱讀這本書,感覺自己全身從裡到外像洗了一場三溫暖一般!許多故事中的情節與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雷同,許多病患理不開的心結,有時似乎也像刺中自己心臟般的悸動……。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心鎖,有時候很容易自己打開,有時候則需要外界的幫忙才打得開,但無論如何,只有打開心鎖的人才能快活自在,否則將永遠被鎖在漆黑的象牙塔裡獨自啜泣。人應該勇敢地面對問題,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也不要拒絕與害怕外界的協助,如此一來,相信每天的生活都將是彩色炫麗的!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