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歷史資產 台灣之寶

文:邱奕嵩

  近幾年來,國史館對於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料的編纂非常積極,陸續推出許多重要人士的回憶錄或訪談錄,這些史料的建置,無疑地都將成為台灣政治民主化的最佳見證。

  以往,民間的文史工作者或新聞工作者也經常為重要人物立傳或撰寫回憶錄,但因為缺乏系統地整合,對於史料的貢獻,缺乏全方位的關注。而現在在國史館的帶領下,相信較能透過資源整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顧台灣近六十年來的發展,先由經濟的高速起飛,再到政治民主化的快速發展,都創造了足以讓世人刮目相看的傲人成就。而達到這些成就的原因,絕不是單一個人或事件所能達成的,而是集合眾人的智慧,加上時代的推移,才能將台灣推進政經高度發展的境界。

  要記錄台灣政經發展軌跡,絕對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國史館透過多角度地呈現,讓後人對歷史的樣貌可以更清晰,並進而在這些清晰的史事中,找到未來發展的道路。

  而不只在中央,在城鄉地區,一樣有許多人默默在為地方史料的充實而努力,他們對地方發展都有深厚的感情,在這種認同下,文化工作者在蒐集地方文獻時較能掌握清楚的方向,也能持續不輟。

  由於文獻的範圍相當廣泛,因此在建立地方文獻時,文史工作經常要先鎖定焦點,以地方文化的特色切入,由點而線,慢慢累積。例如台中縣沙鹿鎮的戲院發展、南投縣埔里鎮的「巫永福文庫」便是極具代表性的城鄉文獻案例。

  由於台灣對於地方文獻的建置,起步較晚,因此在史料或文獻的收集上,經常遭遇不少的難題,不過,憑著對文史工作的一股傻勁,作地毯式的搜尋,不放棄任何可能,才能慢慢形塑地方文獻的樣貌。

  不只是實體資料的蒐集及建檔,數位典藏也是高科技時代下必備的工具,透過數位典藏,在傳播及資料保存上,更可發揮最大的成效。

  最重要的,下一步應進而思索地方文獻的如何更完整與系統化呈現,透過具有價值的地方文獻,與當地產業結合,不但可以讓地方展現特色,而最重要的是,厚實地方文化的深度,打造紮實的文化大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