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日以繼夜的趕工作業,國立台中圖書館新建構的電子資料庫,以及全館75萬冊書籍全面換裝的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終於在圖書館週的12月6日正式啟用,開創一個虛擬數位與實體技術並駕齊驅的新紀元。
其中,藉由目前全世界最新、最熱門的RFID管理技術—RFID規劃的彩色書標館藏管理系統,更是全國各圖書館首見,具指標性的意義。
什麼是RFID?
那麼,何謂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它能建構什麼樣的智慧型館藏流通及管理系統?它有多大的實用潛能?又會把未來的圖書館改變成什麼模樣?在在令人好奇。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無線射頻辨識」,屬於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由標籤與讀取機組成,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送識別資料。最早是由邱吉爾首相領導下的英國空軍,利用雷達發射無線電波產生的折射原理,來辨識北海與英吉利海峽上空飛機敵我的概念。
一組射頻識別系統由標籤與讀取機組成,標籤上裝有電路,不需要電池,由於讀取機從一段距離外間歇發射能量給標籤時,標籤上的電路即可通電,與讀取機交換訊息。而標籤基本上是在一塊矽晶片上加裝簡單的天線,然後以玻璃或塑膠組件封裝而成,所以進行識別工作時不需人工介入,可以在油漬、高塵量的惡劣環境中運用。
近年來,RFID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受重視,舉凡物流、零售、醫療、運輸、安全、防盜、防偽、追蹤等領域都可見到RFID的利用。有人預測,在未來10年內,RFID的應用將無所不在,成為不容小覷的明星產業。
RFID在圖書館的運用
而RFID技術若應用在圖書館的館藏流通與管理事務上,也可發揮多種智慧型功能,包括:
一、簡化借還書作業:目前圖書館的借還書作業除了刷條碼外,還需做上磁及消磁的繁瑣工作,如果能夠以RFID標籤取代條碼及磁條,不但可以一次讀取多筆資料,減少讀者的等待時間,還可提昇圖書館的服務品質及形象。
二、加速盤點工作:目前圖書館盤點的方式一定要將書本從書架上一本一本取出,現在使用RFID Tag技術,便可以無線電波傳送資訊,可以一次讀取數個RFID標籤資料,簡化盤點工作。
三、環境適應性:比起傳統的條碼、磁條,RFID對於水、油和藥品等具有更為強大的抗污性,甚至在黑暗及髒污的環境之中也可以順利讀取數據。
四、可重複使用及穿透性:RFID標籤可以多次回收,重複使用,而且,如果RFID被紙張、木材,或是塑膠等非金屬、非透明材質包覆,仍然可以進行穿透性通訊,完全無障礙。
五、讀者自助借還書:最後,藉由RFID技術,配合圖書館提供自助借還書週邊設備,未來讀者就可以自行辦理借書、還書,方便又有效率。
彩色書標館藏管理系統
國立台中圖書館是在前館長薛茂松前往新加坡考察時,對於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利用RFID技術建構的亞洲首創彩色書標館藏管理系統,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國後便開始研擬採行的可習性,並由傳技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承作,分兩期進行建置。
國中圖閱典課代課長張春芳解釋說,彩色書標是顏色管理的一種,由0到9每個不同的索書號(通常是在書背上的一組數字),各用一組顏色來標示,然後將同樣顏色的書籍資料放在同樣的書架上,只要有哪本書放錯了位置,透過目視便可以輕易察覺,不必一本本去搜尋,對於館方經常性的管理,例如讀架、整架等工作將更為便利。
因此,利用彩色書標活潑美觀的色彩管理,以往難以查知的放置錯架圖書,現在很快就能被找到,對於圖書館館員整架工作效率的提升,將有很大的助益。
張春芳表示:本來國中圖是以館藏的七成估算,亦即約50萬冊全面「換裝」,但實際計算的結果,書籍失竊率竟然出乎意料的低,這一方面顯示國中館讀者的素質,但一方面也因數量超出預期,需要緊急編列第二年的預算,支應多出來的,以致於擬定6月26日結案的計畫必須延到11月底。
更多智慧型功能
除了總圖及黎明分館現有77萬冊館藏圖書的磁條及條碼,包括DVD等視聽資料,亦全面更換為RFID晶片之外,國中圖還委請傳技資訊公司建構了館內整體空間與RFID設備的協調性、自助借書機、自動還書分類系統、數位式館員工作站及可攜式盤點系統等設備。
其中,國內創新採用的借還書分類系統,原本是計畫依0到9類,設置十個不同的還書箱,利用RFID的感應將不同書籍自動分類歸位,取代過去耗費時間的人工方式,不過限於空間因素,目前僅設置五個還書箱,作為嘗試與示範。
總之,此次新一代智慧型館藏流通及管理系統的正式啟用,就像傳技資訊公司所說,代表著國人的期望及圖資界前瞻性意義,希望能藉此達到館藏實質管理效益,及充分運用有限人力的目標,進而讓國立台中圖書館不僅成為全民圖書館,更是世界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