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父親節傍晚時分,莫拉克颱風以驚人雨量重創嘉義八掌溪以南的大地,改變許多人的命運,屏東縣鹽埔鄉立圖書館是其中之一。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災難稱為88水災,雖然事過境遷已滿週年,屏東縣鹽埔鄉立圖書館館長郭昭宗依然記憶猶新,難以須臾或忘。
已為人父的郭昭宗,父親節當天忙著張羅迎接第二個孩子降臨人世,黃昏時刻,郭昭宗在狂風暴雨中開車載著即將臨盆的妻子趕往醫院,沿途驚險萬狀,他一邊安慰驚恐的牽手,內心對生命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悟。
當夜手術房傳出用盡全身力氣發出新生命奏響曲哭聲時,郭昭宗滿懷感激老天爺的恩賜,卻也萬萬沒想到,老天爺在同一時間將他的另一個寶貝摧殘得面目全非。
無法逃避的壓力
8月9日清晨,心有不祥之感的郭昭宗打電話給圖書館同事,請求儘快到圖書館巡視,得到的回報,是鄉民長年引頸期盼才終於啟用不到半年的新圖書館,歷經徹夜摧殘後已是滿目瘡痍。郭昭宗深感震驚,原本已經請好3天陪產假的他當下告別妻小趕到災難最前線。
鹽埔鄉位於屏東縣西北方,人口不到3萬人,在行政區域上屬於平地,沒有理由因為一場颱風造成如此巨大的災害,但真實的受創嚴重度卻不下於位於山區的受災圖書館。
郭昭宗直接的擔憂反應是鄉公所不再有能力讓圖書館恢復面貌。來日更不敢想像,眼前最重要的還是將這座屏東縣33個鄉鎮中最晚設立的鄉立圖書館恢復舊觀。郭昭宗號召同事立即捲袖打掃,連他的父母親和厝邊鄰居也一併加入清理工作的行列,連續3天,終於將圖書館觸目所及的泥垢清洗乾淨,這時才頓時想起還在醫院的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女兒。
「我的妻子哭得很傷心…,」郭昭宗滿懷歉疚的回憶;當他重返醫院探視妻女時,歷經剖腹生產以及風雨的驚慌、在最需要被照料的時刻卻見不到丈夫身影的妻子幽幽的眼神和淚水,至今依然和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創傷一樣盤據在他的心頭。
那段日子,對身為鹽埔鄉子弟的郭昭宗來說,無疑是生命中最大且無法逃避的壓力。從小到大在鹽埔土生土長,郭昭宗心知肚明,圖書館「館長」這個職位是多麼力不從心之重,但他更清楚,這也是他不能逃避的責任,只能鞭策自己再加把勁,讓這座體質虛弱的圖書館能夠和自己剛剛在風雨中誕生的孩子一樣日漸茁壯。
體質虛弱 不堪一擊
郭昭宗無助的困境,傳神的刻劃出鹽埔鄉一直沒有能力建造一座鄉立圖書館的主因。
因為地理環境偏僻,鹽埔鄉經濟產業的發展向來缺乏,財政始終處於困窘狀態,鄉公所員工經常被虧欠薪水。但地方民眾從來沒有放棄讓鄉內子弟也能擁有一個豐富而舒適閱讀空間的期盼,這也是多年來歷屆鹽埔鄉長有志一同的重要政見之一。
這個願望終於有了生機。鹽埔鄉公所在2006年7月運用台電的回饋金,動工興建鄉立圖書館,一年後完成硬體建築,但一直拖到2009年3月,才在屏東縣政府補助內部設備經費後正式啟用。
鹽埔鄉雖然擁有引頸企盼許久的圖書館,但在建造過程中受限於經費,圖書館軟硬體規劃不盡完善,因而埋下不堪一擊的虛弱體質。
鹽埔鄉立圖書館是棟傳統復古四合院式建築,空間配置只有一層樓。回字形的空間,主體是個空曠的無罩天井,天井裡植滿了綠草,圍繞天井的是與地面齊高的期刊區、報紙閱覽區、多功能藝文教室、兒童閱覽室、書庫區、電腦上網區、K書中心、鹽埔數位機會中心、志工辦公室。這些室內空間與天井由一條一米多寬度的迴廊串連。
圖書館戶外空間腹地大,四周都是田野,因此,在圖書館中閱讀,可以從透明玻璃門窗望見戶外的田野與天井中的綠色草坪,還可以聽見蟲鳴鳥叫,青蛙與蟬的合奏不斷,螞蟻、蜥蜴、蚯蚓常常離開草坪到室內進行探險,蚊子、蒼蠅也以主人自居,盛情的盤旋在圖書館員以及來此閱讀的民眾身邊。
為了更親近自然,視野更加寬闊,鹽埔鄉立圖書館的建築師把室內每道牆的最頂端安裝了氣壓式電動玻璃窗。仰頭而望,的確令人心情更加舒坦,但這一個與自然共舞的理想設計,也成為造就災難的主因之一。
為了節省經費,四合院式建築未在屋頂上安裝瓦片,僅採用鐵皮材質,內部則是輕鋼架天花板,方便照明設備的安裝。
鐵皮屋頂丁孔部分沒有做完善的防水處理,一遇下雨,水從屋頂滲入,輕鋼架上的石綿瓦立即慘遭蹂躪。氣壓式電動玻璃窗因為受潮產生短路,在風雨中自動重複閉合和開啟的動作,讓戶外的疾風勁雨更加肆無忌憚的摧殘室內設備,電腦和藏書成為最大的受難物品。
一般新蓋的圖書館大多採用新式系統書櫃,鹽埔鄉立圖書館則選用傳統的資料櫃,除了價錢、材質、美觀、方便性的不同之外,最大的差異在於兩者底部踢腳板的高度。新型的書櫃,底層離地面超過15公分以上距離,舊式鐵櫃的踢腳板高度大約只有5公分,屋內一淹水,書櫃底層的書就立即泡湯,這是雪上加霜的一擊。
至於美麗的天井,因為排水道不足,一遇大雨,天井變成蓄水池,雨水混著泥巴土直接灌進高度沒有落差的室內。



歷經風雨 亮麗重生
當初建築設計師天真的騎士精神,使得鹽埔鄉立圖書館成為一座外觀迷人但卻毫不實用的建築,在莫拉克颱風中受到最嚴酷的考驗。所幸歷經風險後,也凸顯鹽埔鄉立圖書館的脆弱,因此意外獲得大力支援;除了教育部撥給「莫拉克風災公共圖書館復原補助」470萬元經費外,也獲得「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100萬元補助,社區鄰近的大專院校學生也加入協助美化工作。
風雨無情,人間有愛。鹽埔鄉立圖書館在莫拉克風災後跟著脫胎換骨,除了翻新受潮的地板以及內部設備外,翻掀的屋頂也重新裝置、加上PU防熱塗料。主建築方面,正門以及天井都增設遮簷,緩衝雨水直接濺入室內,舊式的書籍陳列櫃也汰換為新式架櫃。
「兒童閱覽室」、「期刊閱覽區」、「服務櫃檯」、「書庫區」也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計畫」經費支援下,完成全面環境改造。
軟體方面,鹽埔鄉立圖書館與大仁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簽訂協力合作書,以及「創造偏鄉數位機會推動計畫」資訊志工合作同意書,共同輔導社區民眾電腦操作、電腦維護。芒果、蓮霧、棗子是鹽埔鄉主要農作物,鹽埔鄉立圖書館期望農民學會電腦,日後能夠運用網路行銷,為農村經濟開啟一條數位生路。
打造理想的圖書館
歷經一場風雨的洗禮,鹽埔鄉立圖書館卻意外獲得全面的條件升值,面對這個轉變,身為館長的郭昭宗點滴在心。
在莫拉克颱風滿週年前夕,鹽埔圖書館在今年6月完成所有重建與升級計畫工程,以稍稍趨於實用的新面目展示在地方鄉親面前。儘管如此,館長郭昭宗仍無法稍懈憂心,還有許多無法立即改善的問題包括:鐵皮屋頂吸熱、易損;天井中的草坪,一遇下雨就積水難消;圖書館人員編制加上館長僅僅2人,無力應付偌大的業務,在在都需要持續性的龐大經費支援才有望改善,但顯然遠遠超過財政困窘的鹽埔鄉公所的負擔能力。
建構一座理想的圖書館,必須仰賴很多的條件,除了管理者的熱情,人力與經費更是首要的關卡。鹽埔鄉立圖書館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祝福這間屏東縣鄉鎮中最後誕生、在風雨中重生的貧困鄉立圖書館儘快茁壯,成為鄉民內在精神的最佳依靠,或許也可能改變親近圖書館鄉民的命運,就如同莫拉克颱風,風再強,雨再急,陽光終究會再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