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盧博士信箱 Reference Service

文:國立台中圖書館

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何謂「海底電纜」?其重要性?
答:

海底電纜(Undersea cable),是用絕緣外皮包裹的導線束,鋪設在海底,用於電信傳輸。1850年在英國和法國之間鋪設了第一條海底電報電纜。1858年建立了愛爾蘭和紐芬蘭之間的大西洋電纜,但因絕緣失效而被廢棄。第一條成功的橫越大西洋的永久性電纜於1866年鋪設。

20世紀50年代由於經久耐用的電話增音機的發展,在3,660公尺(12,000呎)水下能連續有效工作至少20年而不需要人管裡的電子管增音機研製成功,1956年建立蘇格蘭和紐芬蘭之間的第一條橫越大西洋電話電纜。

現代的電纜還用上光纖技術去傳遞數位訊息,並且設立更先進的電話通訊、網際網路、與私人數據通訊。截至2005年,除了南極洲外,海底電纜已經覆蓋了世界上其他所有洲。

一旦多條海底電纜同時受損(如臺灣南部外海於2006年12月26日的強烈地震),有可能導致區域性網際網路和長途電話服務的中斷,造成難以估算的損失。在現今網際網路、通訊發達的社會,可見其重要性。

【資料來源】: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8年。第18冊,頁377;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

問: 第一部臺語影片是那部?「辯士」在早期電影扮演的角色?
答:

 

1955年何基明導演,以「麥寮拱樂社」歌仔戲團為班底的第一部35mm台語電影「薛平貴與王寶釧」殺青。1956年在臺北中央戲院放映,大獲成功,引發台語片風潮。

所謂「辯士」,默片時期在日本電影院裏當場為觀眾講解劇情的人,日治時期及戰後的十年內,臺灣電影院裏亦有「辯士」一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電影辭典 / 徐立功等總編輯。臺北市:電影資料館,民國85年。頁32

問: 世界第一條高速鐵路是在那裡?歐洲第一條高速鐵路在那裡?
答:

 

1964年10月東京-大阪間之東海道新幹線開始營運,最高時速210公里,為世界第一條商業運轉的高速鐵路。

1981年9月興建完成巴黎-里昂間之東南線,最高時速270公里,為歐洲第一條高速鐵路。

【資料來源】: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 http://www.hsr.gov.tw/homepage.ns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