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兒童一百 歡唱百分百

文:薛秀芳

月亮愛漂亮書  名:《月亮愛漂亮:台灣2003年兒歌一百》
主  編:林文寶、顏淑女
執行單位: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出版單位:行政院文建會
語  言:中文
ISBN:957-01-5615-5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
定  價:180元

  兒歌,通常是我們進入幼稚園教育系統中,第一個接觸到的課程,老師用教唱的方式,有時搭配動作,這樣唱唱跳跳的上課,是許多孩童最喜歡的科目之一。但簡簡單單的幾句話語,有時卻讓創作者絞盡腦汁仍難以動筆,因此兒歌是大多數兒童文學工作者公認最難寫的一種文類。

  語言文字的學習過程,大致被分為聽、說、讀、寫四個階段,而幼兒在語文的學習中,對於聲音、旋律的敏感度較強,也相對的比較依賴,所以經由聽、唱的過程,可幫助幼童字彙的記憶。傳統兒歌如著名的〈天黑黑〉、〈搖啊搖〉不僅富有音樂性,對於文字韻腳也是字字珠璣,加上兼具生活的趣味,又帶有親子教育的涵義,所以兒歌從唸的、聽的、唱的,逐漸轉變為可以用文字表達的閱讀文體,於是便成為了一種文學。另一方面,因為兒歌的口耳相傳特性,許多珍貴、或即將失傳的方言、母語,都能藉由兒歌繼續世代傳承,在族群意識與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幫助兒童尋根、扎根。

  台灣早期兒歌創作曾風行一時,陪伴了許多兒童度過天真快樂的時光,不過經過一、二十年的時空轉換,電視、電腦、網路媒體的興起,取代了傳統兒歌的教育功能,不過兒歌的趣味性及語言的節奏感,對於現代充斥在電視媒體的孩童成長經驗而言,仍是一種與家人親密互動的溫馨記憶,也是民族文化傳承的途徑之一。

  有感於此,文建會自二○○○年開始,特地舉辦「兒歌一百徵選」活動,截至二○○二年為止,選出了二百五十八首優秀作品,同時,並將這些優秀作品集結出版:《愛的風鈴》、《月娘光光》以及《爺爺不吃棉花糖》三本作品集與唸唱CD,其中《月娘光光》更獲評為政府優良出版品。為了更落實兒歌創作的推廣,文建會還將得獎作品邀請專業人士譜曲,錄製成活潑可愛的互動式光碟,提供教學與聆聽之用。

  徵選活動已進入第四年,每年投稿仍十分踴躍,秉持以往的多元化徵選原則,這次徵選類別分成兒童組及社會組外,並依語言分為國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語等四組,總計有二千零七十首作品參加徵選,經過縝密的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最後有九十八首作品脫穎而出,獲得入選。欣喜見到投稿數量越來越多,品質也逐步提升,讓台灣不同族群的兒歌創作都能獲得推廣;也希望我們能呵護這一塊屬於兒童的歡唱園地,繼續耕耘出更豐碩的果實,如果一年徵選一百首,那麼十年就有一千首呢!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