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公益圖書館─公益圖書館 分享閱讀喜樂

文:程蘊嘉

企業捐贈圖書可促進「社會資源分享」。(花蓮市立圖書館提供)  企業開放自身圖書室、贊助社區圖書館、成立公益圖書館、舉辦相關推廣活動,這些都是推廣圖書館利用與建立企業形象的具體方法,然而要讓閱讀變成為一種「習慣」而非一種「活動」,就得靠企業內先要有閱讀的行為與氣氛,這樣在協助成立或舉辦公益圖書館相關活動時,才能真正拉近與讀者間的距離,而不僅是一種公益活動而已。

  閱讀的好處與感受是每人或多或少都曾有的美好感覺,但要讓身邊的人都願意花些時間看書就得花些心思了。尤其是企業內的工作同事,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如何讓他們喜歡閱讀與定時閱讀就要花點心思了。藉由實際工作上分享閱讀的經驗來與大家分享,期望有更多的人能分享閱讀的喜悅,更進而讓這樣的活動感染與影響更多的大眾。

活化大腦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快樂。(高雄市圖知性讀書會提供)  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沒有創意、生活被工作榨乾、我的能力只有這樣…等等較為負面的想法,但要維持工作的動力與生活的熱情,不斷的INPUT是很重要的,腦袋有了不同的刺激才會有新的想法,增加INPUT的方法如:參加新的社團、走不同的路、交新的朋友、聽場演講、試個新運動、到國外走走…等。當然,最節省成本與簡單的方法就是閱讀。

  有些人工作久了就沒有了熱情,那是因為同樣的刺激與反應已變成機械化的公式,再久就變成了反射動作,腦筋幾乎不太需要思考就能工作,但這樣反而缺乏熱情與彈性調整的能力,所以若能有不斷的INPUT才會有新的OUTPUT產生,接著就能有彈性的思考並應用於工作上,則自然工作就會有更多的變化,應對力與態度也會變得更好。

參加文藝營也是促進感情與充實知識的管道。(聯合文學提供)團體閱讀方法

  閱讀的喜悅是每個熱愛閱讀的人共有的經驗,此時若能讓周遭的同事一同加入閱讀的行列,讓他們體驗閱讀的喜悅與滿足,也就能夠學習到更多元化的知識,進而讓大家在同儕的環境下慢慢養成閱讀的習慣與提升個人素養,最終提升整體團隊的能力。實際的作法上有以下幾點提供分享:

  1.將雜誌(書)與同事分享:將自己訂閱的雜誌拿到公司和同事分享,每種雜誌依主題與類別轉交給適合的同事,比如說:這期的天下雜誌在探討數位資源產業的發展趨勢,這樣的主題就可以交給產品經理。商周的內容若談到某些企業業務成功的方式,那當然就轉交給負責業務行銷的同事。另外,除了工作上需求之外,也需了解每位同事的各別喜好,提供其對應的雜誌(書)作為輔助。

  2.將雜誌(書)分享全公司:之後再請同事轉交給下一個他認為合適的同事,部門同事傳閱過後,就放在固定的地方當成小型圖書館供全公司同事自由取閱與分享,這樣的概念也歡迎全公司或相關企業的每個人分享其雜誌(書)到「大家的圖書館」中,以讓其館藏更加豐富。

  3.鼓勵同事訂購雜誌:鼓勵同事們也各自訂一份自己喜愛的雜誌,不一定要和工作有關,也比照同樣的方式來分享,這樣自己出錢訂雜誌(自己出錢買的雜誌就會花時間看),但可以看到十餘種以上的不同領域雜誌,這樣除了增加「館藏」種類,也會更有動力閱讀其他雜誌。

  4.和同事討論雜誌內容:若遇精采的雜誌主題與內容,可先告知同事內容的重點或精采處,可吸引他們在拿到雜誌後的閱讀意願。或隔幾天拿出該主題和已經閱讀過的同事討論,這樣可以讓他們學會應用到生活中,更會刺激週遭沒看內容的人有閱讀的動力。當然在日常工作中的適當時間可拿出來應用時,也可提一下其參考資源為何。

  5.鼓勵重點閱讀:不是每本雜誌每個人都會有興趣閱讀,這時可以鼓勵同事瀏覽一下各雜誌的封面與目錄就好(書店有看不完的封面與目錄),遇有興趣的主題,只閱讀該篇文章即可。這樣慢慢的就可以接受不同類型的雜誌與吸收到其較缺乏的部分。

  6.邀請同事聽演講:台灣社會的多元有動力,從每天都有講演與教育訓練等活動就可看出,可從各種訊息管道中優先篩選出免費且合適的主題,邀同事們一起去吃個晚飯再去聽演講,那也是個促進感情與充實知識的管道。

  7.幫大家代購圖書:當需要購買圖書時不妨邀同事搭順風車,因為網路購書本有不錯的折扣,加上額外的一些折扣券或優惠券,所以買書的價格相當划算,將這樣的好康福利和大家分享,讓大家想想有什麼書想買,然後一起團購,這樣更可以直接送書到公司且免運費,大家都能分享其好處。

  8.舉辦讀書會:先邀集有固定閱讀興趣的夥伴們成立讀書會,先從這些夥伴有興趣的任何主題先開始,待有了固定的時間與組織後,可開始加入部分有系統的主題,或可分成不同主題的幾個分組,定期分享自身閱讀的經驗與想法,表現突出的人更可依其意願再參加外部訓練成為進階的專業導讀人,將可有系統與組織的分享更多豐富的生活點滴。

  9.專欄共同作者:接下和產業有關的電子報或雜誌的專欄,和同事們一起共同承接該專欄,一方面可以讓更多同事參與寫作的工作,因為要寫作前一定要大量閱讀相關文獻與整理,才能產生簡單清楚的好文章。二方面是每幾個月就會輪到一次,讓自己的大腦經常要作思考的動作,並養成定期寫作的習慣。第三方面可以養成閱讀習慣,並將日常中看到的好主題或趨勢加以發揮與補充相關資料成為下期的專欄文章。

  10.邀請授課或講演:在和同事分享閱讀的同時,你一定會發現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才華與特色,此時可針對他最專精的部分邀請他擔任企業內部訓練時的講師,表現穩定且口碑不錯後再推薦他參加外部的講演或學校的課程與活動,將其專長部分的心得與感想和他人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此時將更能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總而言之,如何能讓大家有機會多閱讀、多動腦,並讓其從中得到閱讀的快樂,則其閱讀的行為將會慢慢的建立,再經由產出作品或分享傳播,這樣就更能得到更高層次的滿足,閱讀也將能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

過期雜誌新價值

  買書看書人人愛,通常人們會將購買的圖書收入自己的書櫃中,但雜誌是定期出刊,若訂閱多種,一段時間後對書櫃而言就變成沉重的負擔,這時如何妥善處理雜誌也有一些想法分享,其原則為讓資訊能再流通產生價值,不變成紙漿為指導方針:

  1. 轉贈學校相關科系辦公室。
  2. 贈送偏遠缺乏經費的學校或圖書館。
  3. 和其他朋友或公司交換不同雜誌。
  4. 轉送給朋友、同事,請其按照以上方法分享。
  5. 送給茶藝館、餐廳、髮廊、交通單位…等。
  6. 賣給中古書商或網拍,所得款項再買其他書。

偶爾將自己腦袋換成作者腦袋也是種幸福。()侯聰慧攝快樂閱讀好公益

  閱讀是人類的精神食糧,尤其看到好文章或看到某些文章有所啟發時更有如獲至寶與茅塞頓開一般的神效。圖書或雜誌包羅萬象的主題範圍,所以不論你是精神不佳、工作有無力感,或是你已經功成名就、萬人之上,閱讀都能協助你注入新生命並有所突破。

  若你身邊有人對閱讀提不起勁,那可能是他小時候被強迫唸書升學或是還沒體會到書中的寶藏,此時,可先推薦他從容易上手的圖書,如:旅遊雜誌、生活小品、漫畫…等閱讀起來較輕鬆的做為開始,慢慢導引到他有興趣主題的圖書與期刊,習慣和書為伍後就會習慣其存在,最後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現代社會人們行色匆匆、壓力大、暴躁、希望速成,你可能懷念小時候物質雖較不充裕,但生活反倒輕鬆自在,這或許有太多原因所造成,但如果你也有以上的感受,不妨試試用閱讀,找個舒適的空間,找個明亮的地方,泡杯好茶,慢慢的享受閱讀並進入作者的世界,它可以暫時靜下你的心,更可吸收新知、沉澱心靈,偶爾將自己腦袋的思路換成作者的思路也是一種解脫與幸福吧!!

  企業在追求營利的同時,若能鼓勵員工多閱讀,除了豐富生活之外,更能對自身工作產生正面的影響,再將這樣的能力與好處成立公益圖書館或舉辦相關的活動,讓更多人分享閱讀的樂趣,一般民眾自然也對於這樣的企業持正面的價值,企業這種利人又利己的作法,是值得企業多加推廣與努力的。

  最後,期望您能找到喜歡的書→閱讀而有所收穫→分享給更多朋友→朋友介紹好書給你→找到喜歡的書(閱讀生命的良性循環)。(作者為文崗資訊副總經理)

附加檔案: 諮詢單.doc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