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物館─族群音樂館 傳唱屏東多元文化

文:李欣如、邱奕嵩 照片提供:李欣如

  「思啊,想啊,起……」是早期恆春開墾移民的思鄉情歌,去年,由行政院文建會製作出版《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傳記與錄音CD的套書,再度喚起福佬恆春調傳統歌謠。而陳達傳奇的一生與相關文物,也在屏東縣內「族群音樂館」持續不斷地傳唱著。

前身為孫立人行館與空軍招待所

在「族群音樂館」內有音樂、美景與咖啡。  屏東市區具有特色的歷史建築所屬不多。屏東縣政府基於地方音樂文化的豐富以及傳統建築的生命延續,將「孫立人行館」(前空軍招待所)闢建為「屏東縣族群音樂館」,並於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營運。

  興建於1937年的孫立人行館,是一棟日本式、結合西洋建築風格的二層樓房建物,戰後由國軍接收,1947年孫立人將軍擔任陸軍訓練司令時曾居住於此。到了1955年孫立人事件(因部屬涉及匪諜案件被迫下台,遭蔣介石總統軟禁33年)後,官邸改為空軍招待所。爾後在屏東縣政府的重新規劃下,以OT(Operate-Transfer)方式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營運方式,讓「族群音樂館」成為台灣第一個委外的地方文化館。

  目前經營方式為「族群音樂館」內的音樂史料、樂器的典藏管理由屏東縣政府文化局負責,而經營管理則由種子咖啡負責導覽解說、籌辦音樂會等活動。 

保有舊時建築風貌

  「族群音樂館」是屏東市區內重要的文化資產,在歷經多次不同的使用機能下,還是保有不同時期的歷史痕跡。種子咖啡負責人員指著日治時期的手燒磚、銅製水管說:「改建時保留下的空間構造與建築式樣,都反映出日治時期屏東市官舍建築的特質。」

  隨著導覽人員脫下鞋子、踩著發出嘎嘎聲響的木製地板,魯凱族、排灣族、平埔族,乃至於少數阿美族的族群樂器,輪番於眼前一一上陣。由於日式構造建築低矮,除了身高太高的人在一樓「主題展示區」內參觀要小心免於碰撞外,各族群的樂器、恆春半島絕響遊唱詩人-陳達的月琴,都足以讓人盡情徜徉於各種族群的樂器、樂曲間。

族群的旋律、時代的脈動

  除了少數族群音樂散發出的神祕吸引力,在館內還可清楚聽見迴盪在頭頂上的軍機飛過聲響,也讓人忍不住爬上更高點一探究竟。拾階而上,二樓的空間規劃為「文物資料典藏室」與「閱覽視聽室」,排排站在書櫃內的音樂書籍期刊與視聽資料,包括:河洛的恆春民謠、滿州民謠、客家山歌及八音、原住民歌謠、口鼻笛……等不同族群的音樂資產。

  而一旁的陽台,不時可聽見軍機「轟轟…」聲接二連三快速飛過,而這裡也是民眾觀賞軍機英姿的絕佳地點。趁著軍機飛過的空檔,環顧四周,和洋折衷式住宅中的綠地、大樹與木製椽條營造出柔和的氣氛,讓人不禁在心中讚嘆,「原本為免於台灣族群音樂日漸凋零而著手保存、規劃的館舍,居然還蘊藏著不同時代的人文風華。」

  佇立在時間與空間交互疊合的歷史建築中,「孫立人,一個歷史課本上從沒出現過、也極少聽聞的名字;族群音樂,一個概括不甚熟悉的各族群音樂名詞」,卻藉由時代的脈動而糅合在一起。孫立人、空軍招待所,以至於族群音樂館間的演進,雖沒有很直接的關聯,但是,位處同一空間、各自散發出不同的時代韻味,卻值得再三玩味。

和洋折衷式建築,吸引民眾駐足。深耕,擴展為全華人族群音樂的研究

  傳統建築的再生利用,除了可保存城市記憶、增添思古幽情的環境,還可發揚地方特色,不過,前提是要有人的參與。因此,屏東縣政府文化局積極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委託種子咖啡經營的方式,來活化以族群音樂為主的地方文化館。

  相較於一般館舍的特別之處在於,族群音樂館的開館時間平日為下午3點、假日則為上午10點,種子咖啡人員表示:「為發揮館舍的最大效益,才特此規劃。」因而閉館時間也往後延長許多。館外的庭園咖啡香,常是民眾聞香下馬的誘因,而在炎炎夏日裡,每一棵樹齡都超過50年以上的大樹,也是民眾乘涼、暫離喧囂的首選。

  經營兩年多來,族群音樂館因接近市區的地利之便,以及優美的休憩環境,在屏東市雖非聲名大譟卻也已廣為人知,但是,「收益還未達平衡呢!」種子咖啡無奈地表示。

  未來,族群音樂館的規劃與營運,除靜態資料與展示功能還須加把勁外,如何增加與各界的互動則是活絡館舍的關鍵。而屏東縣政府文化局則希望「以屏東縣為主的族群音樂深耕,慢慢地擴展到建立全台、全華人族群音樂研究範疇」持續努力,進而感動更多喜愛音樂的人。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