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大歷史不會萎縮
作 者:黃仁宇
出 版:聯經(2004年9月)
廖為民/文
作者於1985年在台北首度出版《萬曆十五年》一書以來,陸續有《放寬歷史的視界》、《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中國大歷史》、《地北天南敘古今》、《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近代中國的出路》、《關係千萬重》、《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等書在台灣面世,造成一股研討「大歷史」的風潮。
黃仁宇於2000年1月逝於美國,本書乃後人整理其最後遺作結集出版之成果。
全書分三部份:第一部分<大歷史不會萎縮>等數篇,乃作者針對社會批評,寫出他的回應。第二部分<中國近代史的出路)等幾篇則是再度對他的「大歷史觀」提出了說明。
黃仁宇並於1991年11月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以〈關於修訂近代中國史的芻議>為名演講,他提出四個修改近代中國史的四個步驟:
1.我們應當繼續收集原始資料。
2.在整理各種資料時,不急切地以道德的名義論斷。
3.以宏觀眼光看歷史時,注重非人身因素(impersonal factors)所產生的作用。
4.大歷史的邏輯必與當事人的邏輯不同。
第三部分則是時論與短評。作者也對世界局勢保持高度關心,同時也適時的提出他的「大歷史觀」所衍生的觀點。
本書之優點在於透過「大歷史」的觀點,能使讀者們一如以前閱讀黃仁宇的作品中所展現的──寬廣的歷史視野,跳脫黨派來認識中國歷史,其真知灼見,可以正確引領讀者進入歷史的世界。
黃氏在抗日期間投筆從戎,雖曾為蔣氏之成都中央陸軍官校學生,唯在歷史觀點上亦提出對蔣頗為客觀的批評,他在本書<接受歷史的仲裁──如何紀念蔣介石忌辰>一文中,以「蔣介石最大弱點乃是他所成立的高層機構缺乏社會結構最後支持,於是他只有自己挺身而出代替組織制度之不足」、「蔣介石和國民黨在大陸最後的失敗,不是『貪污無能』四個字可概括,他們所控制的人力物力資源本來不足,又處在一個不能在數目字管理的環境裡。……我們只能說,蔣介石是哲學家,他冒險蠻幹,自謂『不行不能知』,可是他以紀律約束自己。……」
這種黃氏智慧,在字裡行間的閃耀,更增本書的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