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人生路這麼走》閱讀心得

文:藝心(台中縣大南國小主任)

書 名:人生路這麼走
著 者:鄭石岩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85

壹、前言:

  有一句禪詩說:「一個幻軀能幾日,隨緣這麼度此生」。生命世界原本就是一個道場,以謙卑的態度、慈悲的心智和肯承擔的精神,來完成人生之旅。路是人走出來的,但不是什麼路都走得通,必須選擇自己能完成的目標,用自己的腳勁走出光明的前程。

  本書共分四篇,計有五十則生活小品組成。每一則短文都言簡易賅地道出生活的契機,教人深省。

貳、內容大意如下:

(一)看清前程路:
  每一個人注定要走自己的路,要用自已的因緣素材,由順逆成敗遭遇中走出光明未來。實踐的路途中,對自己真實,肯負起責任,讓自己進步和活得更好,就是一種見性的功夫。懂得飛越野心的牢籠,不被物慾所牽。執迷於名利、野心就無異入自己於牢籠。恬淡寡欲心智自由清朗,熱愛自己的工作從實務中磨練,老實學讓自己在行動中成長。

  生命世界的道場,必須學會愛,也要學會盡責,認清生活不是為了享受,還要為共存共榮的生態負起責任。

(二)學習、歷練與成長:
  人活著就必須面對生存的種種考驗,要能突破許多侷限,才能開展自己的人生。學習不是尋找現成的答案,最寶貴的學習是從親自體驗中得來的。學習的動力是謙卑,凡事虛懷若谷,肯向別人討教的人,總是學到最扎實的本事。學習路上培養求知的習慣,莫讓時間荒蕪,忙碌中懂得安排,知所取捨,安心致志就是忙的藝術、忙的真諦。

(三)培養興味喜樂:
  每天記得掬一把歡喜回家,歡喜的氣氛使人平靜,能紓解塵勞、有益心志的培養。在工作中看出它的價值和喜樂之趣,忙碌中發現一些愜意自在,人際中拓展友誼的溫暖。興味喜樂是從主動的創造中得來的,要享受完美的喜悅之前,必須先學會包容缺點、懂得容忍瑕疵。

  人生免不了承擔受苦,但必須懂得苦中作樂,有人問:「佛菩薩是否也有痛苦?」著者回答:「苦是有的,但祂不以為痛,所以不苦。」觀音慈航普度,勢至給人信心支柱,文殊隨宜化導,普賢引眾生同登法席,祂們悲智雙運,濟拔群生,怎麼不辛苦呢?但祂們超越了苦。「離苦得樂之道,那就是心甘情願,負起責任。」學習包容、承擔。六祖壇經中說:「但於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真正的生活法則是越過難關就有歡喜,克服困境才有悅樂,攀過山嶺才能享受恬適。忙碌中留些清閒,不把自己綁得太緊,透過禪的修行體驗生活的喜樂和自在。

(四)克服困擾與煩惱:
  自大、敵意和狹隘的精神生活,使人變得更怯弱,進而陷入更多的煩惱和困擾中,應重視宗教的心靈啟迪。「當人陷入煩惱的習慣性反應時,記得自己就是那隻章魚,要鬆開八隻手用它自由游動。繫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椏。」人要學會不自縛,才能離開煩惱的繩索。家庭生活中─溝通好衝突就減少,學習關懷、尊重、寬容、包容,一起造福才能一起享福。清醒的看清困擾的起源,保持性地的純真面對真實,點燃心燈覺照而自在。

參、結語感想:

  書末作者引述天台的心法:「佛教天台宗的教法是空、假、中三觀。空觀告訴你一切有形的東西,畢竟要衰敗破壞,沒有一物能永恆,你不能執著一切色相萬有,乃至一切友情。但這種態度和觀念,會使人變得生活消極空泛,不覺徬徨起來。於是有了假觀,所謂假觀是指借著一切友情、色相、事功和生活的事物來充實生命的意義,讓自已喜悅充實。『假』的本意是『藉』的意思,我們要『藉假修真』藉著服務工作和慈悲喜捨,藉著修持之波羅蜜,使自己活得有價值。但我們都知道這些世俗的活動,畢竟是無常的,要能拿得起,放得下,這就是中觀了。所以要好好練習修持中觀,知道我們只是涉足於人生美妙的灘瀨,但我們帶不走這一切。我們要悲智雙運去創造福報,同時要勤修空觀的慧眼,看出生命和人世的本然,這就是天台的心法」。說明佛法「空」的真意,正是佛家所謂的「世事無常」教人懂得從執著中解脫放下。

  「通過考驗,唯一的方法是接受考驗」。生命旅途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要走,能接受考驗的人才能過關,逃避只是一時的,真正的超越是積極面對。最愛著者於書中所引述的禪宗公案,深研細讀能體會佛法的妙義。學習悲智雙運、圓融此生此世。全書啟迪人心發人深省。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