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陳致元 搭起想像的橋樑

文:李依蓉 照片提供:信誼基金出版社

  泰戈爾說:「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提醒我們世界還是有希望的。」看到孩子笑,每個人的臉都變了,彷彿每個大人都變成小孩。孩子,是社會的希望來源,也是陳致元的力量泉源。

  「自有記憶以來,繪畫就一直伴隨著我。」今年第一屆金蝶獎最佳插畫金獎得主陳致元,緩緩道出自己與繪畫密不可分的緣分。

童年歲月焠煉心志

  從小家境並不富裕的陳致元,經歷過一段零工歲月,在工作中遭遇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生。對於年紀尚小的他來說,工廠師傅經年累月的熟練技巧看在眼裡,彷彿閱讀一部小說般,相當新奇有趣。這段歷練使他的心智早熟,卻沒有因此失去純真的童心。「什麼都沒有等於什麼都有」,這簡單明瞭的一句話,清楚地表達出陳致元豁達的想法。雖然沒有名貴酷炫的新潮玩具,但他一點也不寂寞,因為他擁有豐富的想像力,無限的可能勝過狹隘的形體,創意的種子早已在童年時悄悄播撒入心田之中。

  為何選擇成為一個兒童插畫家?陳致元細細地深思了一會兒,腦中盤旋的,不是什麼遠大的抱負或理想,對他來說,沒有任何事物,比得上孩子的粲然笑靨。在言談之中,陳致元充分顯露出他對孩子的疼惜與關愛,他認為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對大人所給與的一切照單全收,包容力大,心地單純善良,與孩子們相處讓他覺得自在、沒有負擔。正因為他如此喜歡著孩子,所以「我到底能為孩子做些什麼?」便成為他創作的動力來源。

小孩與大人 應平等看待

  六年級的陳致元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成熟,他認為大人與小孩平等,應把他們視為一個完整的人,用中肯誠摯的心來施予教育,並給予相對的尊重,不因年齡而打折扣,才能使他們健全地成長。

  因為這份貼近孩子的心,陳致元的作品總是令人感動而印象深刻。對他而言,靈感俯拾即是,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創作素材,不論好的、不好的,一旦映入眼簾中,皆能成為一幅幅的畫,端看你如何運用、配製。他將童書比喻成一台果菜榨汁機,兒童的思維單純,一些處世的觀念與道理對他們來說太過生硬、也難以理解,童書若能像榨汁機一樣,先幫他們消化僵硬的果實,而以果菜汁的形態呈現,不就容易吸收多了?這也正是童書創作者所追求的目標。

  而自出道以來,幾乎每一部作品都獲獎肯定,對陳致元來說完全是意外的驚喜。他表示「書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我是我、書是書」,得獎與否並非他所渴望的成果,扮演評審的大人覺得他的東西很棒,雖然是對他的創作能力給予肯定,但能否對孩子發揮影響力?是否對他們有益?才是他創作的重點所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