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迎向世界 讓世界認識臺灣

文:劉惠敏 照片提供:林志鳳
  臺灣的圖書館藉由跨國交流及參與,不僅拓展國際觀,學習他人之長,也藉由無數的國際會議、交流行動,向世界介紹臺灣本土圖書館的成就及特長。


臺灣學者透過一次次圖書館的國際盛事參與,試圖讓臺灣的成果能呈現在國際舞臺上。   然而國際化,不是一朝一夕、某一次的國際交流,是要「持續地走出去、實質的參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國際關 係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志鳳說,國外優秀的圖書館,無論大小,總有許多令人驚豔、值得學習之處,在一次次的參訪、交流中,認識其他國家圖書館如何規劃,如何 融入當地社區。相對的,也透過一次次的交流、參與,讓臺灣逐漸被看見,包括許多傲人的文化資產及創新數位化的成果。


積極參與國際圖書館年會

   林志鳳說,圖書館的國際盛事,一定少不了兩大國際組織的年會,IFLA及ALA。


  IFLA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全球最大的圖書館聯盟, 成立於1927年, 由聯合國圖書館協會、學會共同組成的一個機構,也是圖書館界最具權威、最有影響的非政府的專業性國際組織,會員包含國家、機構及個人。曾提出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公共圖書館是地方的知識門戶……孕育和平及心靈福祉的場所」。另一個則是A L A(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美國圖書館學會,歷史更為悠久,創於1876年美國費城,為世界上最悠久與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專業協會之一。


臺灣圖書館界透過國際交流,帶回更多專業領域的刺激與學習。  每年幾乎都不會錯過重要國際圖書館盛事的林志鳳說,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定期年會,每年選在不同世界7大洲召開,例如2014年8月年會在歐洲的法 國,明年則移至非洲,將於南非開普敦舉行。不久前曾於亞洲的新加坡召開年會,預測2017年再度回到亞洲,可能會是在中國。各國圖書館界菁英積極參與年 會,每年幾乎都有三到四千人參與。臺灣每年幾乎都有十多人的代表團參與,包括發表研究論文、參與海報展,「一直以來都有不錯的表現」, 林志鳳說,2014年的學術海報銀牌獎還由我們臺灣拿下。另外美國圖書館學會的期中會議、6月的年會,也經常可見臺灣圖書館界菁英的身影。


  國際級的聯盟,便需要以區域性分部門規劃經營。年年積極參與的林志鳳,在2009年便擔任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亞太區的秘書長,現擔任主席,2015年將由黎巴嫩的圖書館學者接任。


  國際交流的好處與收穫?林志鳳說,這是當然的,「最重要的是讓其他國家知道我們的成果」。相對而言,臺灣在國際參與上是相對辛苦的,因為我們還不是 聯合國的一員,但林志鳳等臺灣學者透過一次次的參與,試圖讓臺灣的成果能呈現在國際舞臺上,例如在2012年的美國圖書館學會期中會議上, 便發起了臺灣計畫(Ta i w a n Project),整整兩個小時的報告呈現臺灣圖書館傲人的成就。


  雖然臺灣土地面積不大,卻是人文薈萃,高科技產業、網際網路成長普及迅速。在國際上,臺灣圖書館較受矚目的便是數位化的成果,包括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家圖書館到市立圖書館,透過典藏數位化,將豐富的古籍文獻、地方史料,以及眾多書籍資訊上傳至雲端,不僅有效保存、建立有價值的資料庫,也更便於人們擷 取資訊。林志鳳說,典藏數位化可將「綜效做出來」,將圖書館資源最大效益化,更利於集中、分類、歸納、演繹,也是有益於教育、學習、研究的數位化素材。
 

他山之石 有價值的學習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所副教授,同時也是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國際關係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志鳳說,國際化要「持續地走出去、實質的參與」。   透過國際交流,是最迅速、有益的學習方式。相對的,臺灣也透過持續的國際參與,帶回更多刺激及學習。林志鳳說,北歐民主國家相當重視公共圖書館,且不斷地透過更多創新及措施,讓圖書館拓展於人們的生活之中。例如北歐部分圖書館設計讓人們在其中吃喝、睡覺,「讓圖書館變成人們很想去的發想空間」,而非單純是讀書、借還書的一棟棟建築物。圖書館員同時是兒童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他們與社區兒童綿密的聯絡、更生活化的讀書教育,讓更多孩子愛上閱讀,懂得利用圖書館。


  無論是從個人或臺灣角度,林志鳳很開心透過國際交流結交許多來自各地的重要朋友,尤其是擔任祕書處的工作,雖得負擔沈重的會議準備工作,包括資料預備、議程設計、記錄等,但更進一步與他國圖書資訊的重要人物熟識、分享經驗。包括澳洲、紐西蘭、大洋洲、斐濟、日本、韓國、菲律賓、緬甸、黎巴嫩、埃及… 林志鳳細數這些國家的重要友人,就像在她的世界已有個小小聯合國。
 

IFLA 是圖書館協會聯盟,全球最大的圖書館聯盟。   國際交流一定要「實質的參與」,林志鳳一直強調,參加國際會議或組織活動,即便是擔任義工、觀察員,都是相當重要的學習過程,尤其在一開始,透過自願、義務性的服務,實質的參與部分分工,不但能學習、也能讓其他幹部認識你,她也是透過一次次的旁聽,留下電子信箱以便聯繫,從觀察員陸續做起,再接下更多任務、持續耕耘,因為擔任秘書期間被大家熟識,也才被選為這屆主席。她特別鼓勵去參與海報展的臺灣學生,更應該要積極地參與其他會議,即便旁聽、觀察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國際交流走出去

   國際交流的困難處?林志鳳說,其實每一次的參與,多是自掏腰包的多,相對而言國家補助少, 不過「一切都還是值得的」,臺灣學界十多年來經營的成果,在國際關係、學術累積、實務經營上皆有斬獲。同時也希望後繼有人,讓臺灣持續在國際組織上實質參與。


  語言,的確是國際交流不可忽略的一環。幸運的是,2002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在奧斯陸的年會,有鑑於中國大陸、臺灣華人參與人數眾多,便決議比照 聯合國將中文納入官方語言之一,如今不僅可以中文發表論文,還有同步翻譯。不過林志鳳觀察,其實英文仍是最普遍化的語言,相對而言法文等與英文語系接近, 翻譯相去不遠,但中文轉譯英文仍有較多詞不達意之處,英文轉中文也差強人意,若能加強英文能力,也許能在國際會議上獲得更多實質益處。


透過發表研究論文、參與海報展,讓國際看見臺灣圖書館界的豐碩成果。  近年國內也舉辦不少國際研討會,許多國際友人、圖書館菁英透過會議認識臺灣,也對臺灣圖書館的成就刮目相看。林志鳳說,包括我們豐富典藏的故宮、國 家圖書館、臺北市立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及投注人力、資金服務新住民的公共圖書館、多個綠建築圖書館,都讓他們讚嘆不已,身為臺灣學者也非常驕 傲。


  2014年正式完工的高雄市立圖書館,占地2萬平方公尺,以「樹中有館、館中有樹的綠建築文化地標」為建築設計概念,斥資19億興建完成。林志鳳很 有自信地說,這也將是非常值得推介國際的驕傲。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景色,一定少不了展現文化的地標。圖書館,是最好的自我介紹。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