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阿公招阿嬤 背著書包上大學

文:陳嘉恩 照片提供:教育部

南開大學的手工藝課。  「我要留級!我要留校查看!我還要繼續唸大學!」這些話不是出自正在求學的年輕朋友,而是從一群參加教育部在大學辦理短期學習計畫的阿公阿嬤口中說出來的。這些年過60歲的「花甲少年少女」,從沒想到自己有機會,能一圓讀大學的夢想。住宿在優美的校園,和同齡的「同學」促膝長談,或是像年輕人一樣跑教室上專業課程、參與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甚至打排球可以一球就過網…,這些情景都在教育部「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中實現。自開辦以來,大受好評,如今第2波「銀髮新鮮人──阿公阿嬤上大學」圓夢計畫於98年1月至4月展開。之前向隅的民眾,可別再錯過這次機會囉!

讓年長者與年輕學子互動

玄奘大學的手語課。  所謂的「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是教育部為了因應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並開創老人多元學習管道,首度和國內大學院校試辦的教育學習課程。這項計畫是專門服務年滿60歲以上的國民,不僅免費,課程由各參與大學,運用本身優質的教學環境、師資來規劃,學習期間還必須全程住宿在學校。目的除了鼓勵老年人「活到老,學到老」,也讓長輩有機會進入校園和年輕學子共同學習、互動,徹底感受大學的氛圍。

  首度試辦之7所大學,從97年11月到12月中旬總共舉辦21個梯次,每梯次五天四夜的研習期間,除了有必修課、選修課,更少不了體育課、服務學習與社團活動。總共吸引超過400位60歲以上的退休長輩參與,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未曾上過大學的阿公阿嬤。從沒想過活到了92歲,還有機會圓大學夢的林奶奶,因為體驗當了5天的大學生,有了「同學」、「學長姊」及「學弟妹」,開心地直呼下次還要再參加。而不只是林奶奶,所有參與的阿公阿嬤,都希望能「留級,不要畢業」。

  教育部也期望這樣的計畫,能帶動國內大學校院規劃多元的課程活動,讓學校成為長輩們的學習樞紐,讓他們從「我老了」的自怨自嘆情境中,找到新的生命價值。像是部分的活動設計,就透過服務學習的課程去參訪社區,很多長輩們看到有些社區志工只有國小畢業甚至還不識字,卻都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去改變社區,也紛紛群起效仿,希望回去能為自己的社區貢獻,這讓長輩們的老年生活,建立了新的夢想和目標。另外,俗話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校園裡增加老人與年輕學子共學和互相學習的機會,將有助於整合與發展不同世代共處和學習的社會模式。

滿足老人家學習的渴望

南開大學體育課。  從一群年過60,甚至還有8、90歲的阿公阿嬤口中,聽到他們參加教育部在國內首創的「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後的感言,從中強烈的感受到他們對學習的渴望,以及對於這項計畫的肯定。為了延續這項熱情,教育部決定展開第2波的計畫,而為了讓更多老年人參與,也能開創大學多元的學習模式,現已委託實踐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台北海洋技術學院、輔仁大學、經國健康暨管理學院、明新科技大學等6所大學執行、規劃相關課程。除了讓參與的阿公阿嬤實際體驗大學生活,還聘請校內師資開課,內容包括:成功老化、退休生涯規畫、藝術欣賞、海洋課程教學、保健知識、志工體驗及與學生的互動課程等,讓長輩學習如何當個快樂的人,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

  「教育與學習」,無疑地是全國長輩們晚年維持活力、生活更愉快、更有尊嚴的秘訣。教育部首創的「老人短期寄宿學習計畫」,除了讓長輩們一圓大學夢,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發現老了還是可以擁有學習的力量,看待餘生也有了不同的思維。

  歡迎全國年滿60歲以上、身體健康良好(可行動,不需要扶持)的阿公阿嬤報名參加。各校報名專線請上教育部「老人教育學習專區」(網址:http://moe.senioredu.moe.gov.tw)查詢。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