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民俗下的天空-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簡介

文:李莎莉(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館長)

  座落於景致幽雅的北投山區中,有一棟古色古香的日式宅院,內部以展現臺灣民俗文物與原住民文化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她的名字叫「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早在民國十年,日人來到以溫泉著稱的北投,設計了這處佔地約八百坪的東方景觀庭園,館舍本身係仿唐式<即日式)的精緻木造二層建築,約有五百坪左右。

  這座身處群山之間的典雅庭園,在日治時期原是作為日本軍士官俱樂部,曾由日本神風特攻隊佔用一段時間。臺灣光復後,由外交部接管,改為佳山招待所,提供外交部及政府官員渡假之用。自臺灣省政府改組後,有鑑於日式房屋維修費用頗高,於是將館舍拍賣,由民間經營旅館業。後因北投旅館業畸形發展而歇業,轉租予電影公司作拍片之用。

  至民國七十二年,這座歷經風華歲月的庭園轉由本館張董事長承租下來,以原名「臺灣民藝文物之家」創始,聘請張木養先生為第一任館長,開始規劃展示臺灣早期民藝品、民俗文物;於民國七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正式對外開放與大眾參觀。本館的創設,主要目的是希望保存臺灣文化資產,並啟迪大眾對藝術欣賞的喜好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了解,提高社會生活品質,進而促進文化交流。

  文物館內以陳列臺灣早期民俗文物,以及介紹昔日先民蓽路藍縷的生活藝術為主,規劃為三大常態展示區:臺灣民俗文物區、臺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區、以及婦女服飾織繡品區,另有特展區,定期展示不同主題的文化藝術特展。目前館藏文物約五千餘件,其中一千多件屬臺灣原住民的物質文化。關於臺灣早期民藝,在食、住等生活用品上,如陶甕、箸籠、粿模、油燈、青花瓷碗盤、乳母椅、陶瓷枕、夜壺、鼻煙壺、古床、梳妝臺等,每件都是先民經年累月的智慧和心血結晶,更有布袋戲、皮影戲、和傀儡戲偶,以及古今書畫、祖先畫像、早期地契等,均屬珍貴的傳統民間文物。而服飾織繡品方面,鮮明呈現早期仕女獨特的絕妙手藝與穿著品味,尤其變化繁複的吉祥圖飾,充份流露出人們對生活的單純祈願,如男女衣衫、褲裙、肚兜、雲肩、三寸金蓮、彩繡圍幔、床飾、劍帶、銀飾、荷包袋、眼鏡袋、煙絲袋、及桌裙等。至於臺灣原住民的文物,顯現出與大自然界融合的特性,如以竹、藤、木等材質製成的杵、臼、碗、盤、湯匙、連杯、煙斗、刀、編籃、梳子、雕刻木柱、船、弓、箭、織布工具、水壺、貯穀筒、木鼓、口簧琴、鼻笛、以及陶壺、陶偶等日常生活用品與樂器,另有各族獨特形制與色彩的衣服與裝飾品,呈現了傳統、樸實的文化特質。

  為了有系統的介紹這些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資產,本館不定期更換三大常態展示區的文物,定期特選文物精粹作專題展出,或與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合辦特展,並於例假日不定期舉辦各類民俗活動;希望透過靜態的展示與動態的表演,深刻地呈現傳統的生活風貌與內容。除了藉此與所有愛好、珍惜民間藝術的人士分享外,並喚起人們塵封已久的記憶。

  本館成立至今已屆十四載,舉辦過上百場的展覽與活動,除了發揮博物館應有的保存、維護、研究、展示、及推廣的功能外,近年來我們更致力於鄉土教學的推動,期許在教育推廣上提升國人的文化素質。另外,也結合其他博物館,一起合作以達資源整合的效益。文物館本身除了知性的展示外,更以自然山色、清幽庭園營造休憩的美好環境。附設陶然居茶藝館,讓走累的您,歇歇腳,在優雅的樂聲,精緻的小點,與清香的茶葉伴隨下,紓解一下身心。而附設的手工藝品專賣區,以推廣臺灣民俗工藝與原住民藝術品為主,並展售與展覽相關的專業書籍與卡帶音樂,讓遠道來的朋友獲得所想要的東西。

  用心用情關注生活周遭,記憶就能長長遠遠。當民俗文物帶著老祖先的生活智慧在當代重現,正表示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源源不絕。「臺灣民俗北投文物館」,提供我們一個關懷、感受臺灣民俗的園地,讓我們為這塊美麗寶島注入情感,但願屬於大家的臺灣文化,因此而永續經營下去。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