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國片的燦爛時光
作 者:鄒欣寧
出版社:推守文化
出版日:2010年9月
耿詩婷∕文
為什麼李立中在片中不斷洗手?」大三旁聽電影系課程時,老師把我這個外系的學生叫起來回答問題,以為已經被好萊塢電影給洗腦的我,竟然能看得懂無論光線、聲音、對白都充滿隱喻的國片《恐怖分子》。一部在我兩歲時上映的電影,我結巴地、絞盡腦汁陳述我的觀點,那個瞬間彷彿有種武俠小說中經穴被打通的快感,明瞭原來電影的魅力不只是炫目的聲光效果,而是將一種日常生活不可言狀的人生經驗呈現,而那也正是我們國片最為人所讚嘆的特質之一。
好電影的迷人,在於即使下片多年,那份餘韻繞樑的存在感依舊縈繞左右,《恐怖分子》、《戀戀風塵》、《稻草人》、《飲食男女》、《熱帶魚》、《愛情萬歲》、《徵婚啟事》;小野、李安、楊德昌、侯孝賢、吳念真、李屏賓、楊貴媚、陳昭榮、李康生等,這7部經典國片與16名影人已成為與台北人、台灣人血脈相連的共同記憶。作者鄒欣寧表示,正因這些電影創作者們的巧手,織就出即便相隔20、30年後再看,仍不覺過時陳舊的佳構。我們在電影中不止懷舊,更因為時間加註在我們身上的經歷,而更能體會作品本身不為歲月所斑駁的光華。
此書是電影史(或說出版史)上,少數有機會涵納台灣電影界重量級人物口述老電影的作品,不但談電影、談電影人、談當年幕後最生動或最令人回味的花絮,也談令人懷念的城市回憶,是電影誕生過程中最珍貴的點滴紀錄。
現在你又怎麼看待國片呢?不管你是國片的擁護者或疏離者,也許可以先跟作者跌進這段燦爛時光,從電影中看大時代的歷史,也可在點滴回憶中尋找曾經有過的感動,或者回憶遺忘的年少輕狂。
在《海角七號》之前,國片有好多故事可以說,雖然許多人對於現在的國片「唱衰」多過於期待,但就如作家小野在書中提到的:「缺陷帶來很多想像,也充滿生命力。那時候我們每個人拍電影,都是為了夢。」看當年電影人血淚、歡笑交幟拍片過程,再次找回國片的新高峰,然後再為台灣人創造一段美好的燦爛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