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府新頻道─夢回泰源 陳武鎮有畫要說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李欣如

  過去在228時代曾經「無言」的政治犯陳武鎮,現在有「畫」要說!藝術家陳武鎮的創作《夢回泰源-陳武鎮油畫集》描繪過去在黑牢中與政治犯相處的經驗與感受,「被囚禁的心理創傷揮之不去,但兩年的牢也不能白坐,應該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養分」,多年後,他終於將當年被扭曲的人權故事刻畫出來並出版。

藝術家陳武鎮政治犯畫像《夢回泰源─陳武鎮油畫集》出版成册出版政治犯畫像 看見歷史的遺憾

  文建會「人權文化」系列首部出版品《夢回泰源-陳武鎮油畫集》正式發表,內容區分為「政治犯系列」、「虛擬巨惡連作」、「其他作品」三大部分。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表示,文建會這一年對「人權文化」著墨最多,替陳武鎮出版油畫集,如同出版高一生音樂CD一樣,「專制後遺症」必須透過文字平反、政府的補償、去專制偶像的方式來處理。

  為此,文建會先後規劃完成了「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與「戒嚴時期軍法審判紀念園區」(景美看守所),並計畫於園區內進行相關資料與文化出版品展覽,陳武鎮同意將其畫作在文建會「綠島」、「景美」兩個人權園區展出,因而文建會將其畫作集結成冊出版,讓這些深具時代意義的作品得以流傳。

創作真誠 直指人心

  「二十歲那年,命運開了我一個不小的玩笑:以叛亂犯之名,被囚禁在大武山東麓一處秀麗的山谷裡。」當時的陳武鎮,只是一名以畫家為志向的文藝青年。兩年刑期,改變陳武鎮的一生,他常戲稱是「免費進入國民黨直營的政治研究所深造」,出獄後他也期許自己,兩年的黑牢不能白坐,政治犯的經驗和感受,應該轉化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

  然而,出獄後卻也讓陳武鎮即將起步的藝術創作生涯停住了。雖然藝術創作者從生活經驗取材是天經地義的事,可是「今天出現在這本畫集裡的任何一件與政治犯有關的作品,都足以讓當時的他再度入獄。」所以,以叛亂之名被囚禁的不只是他的身體與思想,還有藝術家的創作生涯。

  因此,今日的陳武鎮只好謝絕交遊,整天作畫,以填補那一段藝術家創作的黃金時期。在「政治犯」系列之前,他連續四屆參加二二八美展,都以「無言」系列送件,表現青少年有苦難言的無奈和倔強。雖然他一直認為:「畫者不必多言」,視覺歸視覺,文字歸文字,但「政治犯」系列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發現:「這種帶有敘述內涵的視覺圖像,如果配上平實簡短的文字,可能會使觀者有更貼切的感受。」但因作品中的人物,有許多還健在人世,為了避免帶給當事者不必要的困擾,他就動了點手腳把人和事稍作錯置。

透過創作,看見政治犯身上歷史的軌跡與遺憾。  而陳武鎮昔日的同窗難友,同時為畫中主角─郭振純與洪文慶也現身面對長年隱隱作痛的心靈傷口。陳武鎮與洪文慶有同鄉之誼,洪文慶在陳武鎮出獄前幾天曾託他帶口信向家人報平安,但他在父親勸阻下並未實現承諾,對有負故人所託,多年來仍深感有愧於心。他回憶:「當時獨裁高壓的統治政權,讓每個人心中都感受到警備總部的壓制,不敢輕易動作。」可見當時大家內心的恐懼。
被囚禁時,陳武鎮覺得眾囚皆是虛擬的巨惡,獨裁者虛構來嚇唬別人也嚇唬自己。多少菁英份子,慘遭長期禁錮,他們的驚惶與恐懼,沈默與抗拒,嘆息與憂愁,都在陳武鎮筆下「戰慄」登場。他以人性的角度切入,嘗試以人的姿態、動作、表情來探索政治犯的內心,進而呈現「白色恐怖」這一段歷史的不義。

  透過油畫集,能從陳武鎮與其他政治犯的身上看見歷史的軌跡與遺憾,曾任高雄縣文化局長、現任師大美術系教授施並錫認為:「以世俗眼光來看,也許陳武鎮的畫作不美,但卻很真誠。」他感同身受地肯定《夢回泰源-陳武鎮油畫集》的藝術價值及時代意義。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