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編者的話─不是「恁」 是咱啦!

文:邱奕嵩

  台灣是個不斷移動的社會,內部的移動與外部的移動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今天,你可能身在北歐;同樣,東南亞的子民也可能身在台灣。

  因為移動,所以我們可能在北歐的圖書館看見中文書籍,那是何等驚喜的事,驚喜別的國度的體貼。現在,我們也開始學習體貼,體貼新移民,讓新移民可以在台灣的公共圖書館看見「他們」熟悉的文字。

  其實,前一段的用字是很有問題的,既然是要接納包容新移民,視彼此為一體的,就不應有什麼你我之分。還記得《海角七號》的一段對白嗎?

  不是「恁」啦!是「咱」啦!

圖片。  是的,就是「咱」,咱要做伙「鬥陣」擁抱「新台灣」,因為新台灣的元素不斷地變化,不斷有新的夥伴加入。昨天的「恁」,可能就是今天的「咱」!

  不管歷史的推移如何變化,台灣都是一個移民的國度,因為一直有新移民,所以台灣的樣貌與內涵可以更加豐富和精采。也因為新移民的加入,讓這塊土地人民的視野也得以無限延伸,這樣的資產,對台灣來說更是彌足珍貴。

  你知道嗎?在台灣現在的新生兒已經有超過10%由非本國籍母親所生,在全世界也有超過1億人的移民人口。在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浪潮下,移民的現象還會持續發酵,也因此,各國公共部門都嚴肅看待此一課題,台灣,當然也是如此。認識新移民、接納新移民,進而協助新移民融入這個社會,也就成了「新興台灣學」。

  所以,許多公共圖書館也看到這樣的問題,開設各種語言學習的研習課程,購買新移民對各式語言需求的書籍。圖書館經營者從新移民的需求思考,創造各種學習的機會,也學習欣賞彼此的優點,透過雙向的互動,加速彼此的成長。

  原來,擁抱新移民,不難。新移民愛上新台灣,也不難。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