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美術館-遇見李俊賢 預見高美館

文:劉瑞如

高雄美術館館長李俊賢  初夏的下港,鳳凰木乍紅,綴在高雄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高美館」)周邊偌大的綠色園區裏,讓人想忽略炙熱的氣候亦不可得。

  李俊賢,高美館第三任館長,壯碩黝黑的體格、直言不矯飾的言談、率性隨意的手勢,與館外高溫爽朗的南台灣相映,亦透露出他來自於高雄本地藝術圈的背景。

  一般民眾除了以看展覽及聽演講的方式來親近美術館之外,透過一位館長的眼,亦可以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解讀」美術館的定位與功能、及美術館與民眾、藝術圈的關係及意義。

原民藝術 特色待深耕

照片  談到高美館的定位,李俊賢立刻指出:「我認為美術館的定位應從『典藏』著手,才能再談美術館永續性!」但目前每年約700萬的典藏預算,並不算寬裕,因此,他無奈地指出一開始就談定位實在有些「過於理想」!。

  不過,摒除預算限制,他對高美館的確有著與前幾任館長不同的「定位」期待。只見他雙眼發亮肯定地的說:「原住民藝術是未來本館可以深耕的一塊!」他解釋到與台北市立美術館或台中的國立美術館不同,原住民藝術與高美館有著地緣關係,但過去各界多以人類學或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原住民藝術,但就他觀察「台東及屏東地區的原住民作品就不是那麼的傳統,許多作品表現很出色,也可以啟發許多想法。」不過,目前完全沒有藝評家或策展人從視覺藝術或當代藝術的角度去詮釋這群藝術家。話說回來,他亦認為目前「能充分了解原住民藝術,又具有學術論述能力的人」尚未找到,因此,短期內還無法推出這樣的展覽,但這是高美館未來著力之處。

台日書法展場情境製造要求策展 提升專業性

  從以上的言論可以發現李俊賢對「策展人」這個身分有一定的要求。擁有豐富策展經驗的他說:「『策劃展覽』並不是下個標題、寫一篇敘述性的文章,再找幾件作品來擺就可以了!」言下之意對目前全國各地冒出規模不一的「策劃展」有些不以為然。他進一步談到所謂「策展」一定要具備學術上的深度,至少也要到研究等級,雖然不容易,「但起碼有個標準在那邊。」他強調。

  也因此,他對位居南部地區藝術界龍頭的館內展覽組有著期待。他說:「我一直與展覽組溝通,希望他們可以自己策劃展覽,雖然工作量會增加,但這應該是一座專業美術館要走的方向,不能一直由外面的專業者策展。」由於這點要求與過去館內的組織文化大不相同,引起一陣不小的反彈。但努力溝通後,工作團隊亦逐漸調整,李俊賢更進一步要求館員們不要坐在辦公室吹冷氣,要多走出館外接觸藝術家、多看作品,才能了解藝術界、策劃高品質的展覽。不過,他自嘲地笑說:「看來看去,大家都還是白白的,整個館怎麼看都是館長(晒)最黑!」

105展覽室南部藝術 安然成一格

  擔任館長之前,李俊賢已是南部地區美術界知名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們相當熟悉。長期觀察下來,他認為南部美術界的確有些地方與北部不一樣。

  「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南台灣)沒有藝術市場。」一般人或許難以想像現在台灣南部,連一家畫廊也沒有,即使法令規定新建的政府機構必須要在建築物內連帶設置的公共藝術亦不多。因此,李俊賢認為因為沒有「買方」的誘因,南部藝術家在創作上很自由,不太受市場喜好影響。相反地,也因為沒有經濟上的支持,藝術家們亦無法以創作為生;因為沒有作品發表的舞台,亦無法要求自己定期發表作品。換言之,南部藝術家總抱著「隨緣」的態度,自我要求比較不高,只有極少數的藝術家有企圖心,堅持定期發表作品,並對展覽推介有所想法,他苦笑著說:「講難聽一點,就是大家會比較懶啦!」

照片  另一個特色是南部藝術家比較不是那麼關心當代藝術資訊。李俊賢舉例:「今年七月將在義大利舉辦的藝術界盛會『威尼斯雙年展』,北部藝術圈應該都知道由哪些藝術家代表台灣館參加,但在南部不見得人人知道了!」當然,這又是硬幣的兩面,他認為南部藝術家就是因為不關心藝術潮流,所以作品特色很鮮明,素材、題材及風格都很在地化,他笑著說:「講白一點,就是不會把威尼斯雙年展的畫冊放在旁邊,一邊看一邊創作啦!」尤其非藝術學院出身的藝術創作更令他印象深刻,他認為:「『藝術』就是要讓身邊的人很有感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正具備這樣的特色。只不過這個占南部藝術圈比例很大的族群,並不擅長去表達作品的意義,因此,未來美術館會用一點心幫他們一下。

  不過,李俊賢也苦笑說:「其實美術館現在要推動這個面向,也需要與各界多溝通,因為很多人質疑大家都國際化了,為什麼要搞這種看起來太平常的東西?」但他直言:「我不認為把作品做得跟國外一樣就叫『國際化』,真是這樣就好辦了。」看來,李俊賢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尚有一段溝通之路呢!

視覺藝術 視野待開拓

台灣人眼中的加拿大主題版  「相較於台灣文學、電影及表演藝術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的程度,視覺藝術相對較弱。」身為視覺藝術圈的一份子,他毫不諱言地指出。就他觀察,文學、電影及表演藝術因為直接面對民眾(市場),能很快知道民眾的反應,所以養成傾聽群眾聲音、與之互動的創作模式。「但視覺藝術家常常自己在玩。」不但與民眾疏離,甚至將這樣的創作模式「神聖化」,外界的建議或批評總被冠上「戕害藝術」的大帽子。久而久之,「視覺藝術圈中的核心問題變得越來越沒有人要去點破。」李俊賢嘆道。

  他舉個簡單的例子,擔任館長後,他發現館內展覽不論規模大小、不管展期長短,一進場就是要裝潢,每年裝潢預算動輒數百萬。長期在民間任策展人的他不禁提出疑問:「有的展覽才一個月,有必要這樣作嗎?而且製造出大量廢材也很不環保!」但光就這點與展覽組及參展藝術家們溝通,又引起一陣騷動,認為這是「不尊重藝術」。他搖搖頭說:「這並不是一個不能理性討論的問題,但為什麼一開始就要往『戕害藝術』的方向去想?那還有得討論嗎?」想來這作風亦與李俊賢來自民間有極大的關係。不同於前幾任出身於公務系統的館長,行事作風較為四平八穩、面面俱到。長期在體制外發聲、且與南部地區美術圈淵源深厚的李俊賢,較勇於挑戰一些既成觀念。
  
照片兒童園區 未來新功能

  李俊賢談到園區內開幕不到一個月的兒童美術館時說:「自從那邊啟用後,本館的參觀人數就降低了!」就館內統計,小學生一向是蠻大的參觀人口,現在幾乎直接到兒童美術館去,兩館合計的參觀人數與以往本館參觀總人數差不多。不過,李俊賢覺得兒童美術館「本小利多」,因為現代人很注重小孩教育,因此兒童館對一向很少接近美術館的父母很有吸引力,因此,後續將會推出繪本專題展等展覽活絡參觀氣氛。

  至於近30公頃的美術館周邊園區,亦即將自市府工務局接手管理。因此,李俊賢認為結合館內及戶外,發揮的空間很大,也會改變展覽的內涵與方式,這當然會增加許多工作,因此已爭取多幾位研究員額。

照片  另外,他亦會著力於館內的行銷及藝術商品,因為這是鼓勵現代人親近藝術的一種方式。他認為「現代人多半『透過消費來了解藝術』,沒有消費好像就對藝術沒有感受。」因此,未來館內會提供更多樣化的商品,滿足顧客需求。

  看了報導,您對美術館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不同的想像了嗎?趕快上網查詢一下展覽及活動訊息,安排一趟高美館之行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