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到草山行館 享受藝術的陽光

文:陳家詡 照片提供:草山行館

照片  「陽明山」可說是台北人的後花園,讓人上山去享受大自然的能量之餘,以及欣賞獨一無二的美景。「草山行館」就坐落在陽明山地區,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第一停車場旁,遠遠就看到石砌大門的莊嚴氣派,內部則是日式木料結構,空間設計簡潔典雅,讓人不禁沈浸於歷史回憶中。

91年為歷史建物 92年開館

照片  靜靜佇立的「草山行館」是由台糖株式會社所興築,係日治時期名流雅聚之溫泉別墅,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國民政府遷台,先總統蔣介石擇居在此,成為台灣首座總統官邸。

  隨時代變遷,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於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九日決議使之變為歷史建築,並定名為「草山行館」,九十二年元月一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正式委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營管理「草山行館」,九十二年四月五日舉行開館典禮,草山行館正式成為陽明山地區藝文活動指標。

座落在陽明山的草山行館讓人流連忘返  草山行館佔地近一千三百餘坪,主行館為1920年代典型日式建築,建築面積近一百八十餘坪,主行館內部空間原區分為穿堂、大廳、會客室、書房、臥室、主臥室、起居室、客房、廚房、中庭與露台等。

  現在重新規劃藝文空間後,主要為美廬、飲和堂、萃英堂、大雅堂以及介壽堂;至今舉凡雕塑家王秀杞、雕刻家林三墨、陶藝家王百祿及詩人畫家楚戈等藝術工作者,皆曾於此舉辦特展活動。

藝術作品和空間的對話

  「草山行館」各展廳名稱暨典故由來對照表,因為藝術作品往往會和空間產生巧妙的對話。

照片  主展廳稱以「美廬」,因為此廳作為各類美麗作品展示之用,十分巧妙,又「美廬」係蔣介石昔日廬山行館之名稱,故以「美廬」為名。

  餐飲廳名為「飲和堂」,取自莊子:「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意指使人自得中和之道,伴隨著窗外美景盡收眼底,令人流連忘返。

  接下來到了第一展廳,此名為「萃英堂」,為昔日集合英彥以衛國家的地方,今用以展覽;第二展廳名為「大雅堂」,取「春風大雅能容物」之意,亦指來此者均為雅士;第三展廳名為「介壽堂」,此原為蔣介石之臥房。

照片  「草山行館」為先總統蔣中正來台後第一座總統官邸,現在揭去神秘面紗作為展覽藝文空間,意義更是非凡。

  草山行館走過了日治時代一直延續至今,它不只是歷史建物;就未來而言,它也不只是藝文的指標,它所呈現的歷史是最真實的,如何積極完整保存歷史建築以彰顯其精神與意義,才是最重要的目標。

藝術家工作小屋

  外部空間還有十分特別的四棟小屋,稱為「藝術家工作小屋」,並結合主行館之藝文展覽活動,活化了歷史建物,因此希望未來能進駐更多藝術家,營造陽明山特有藝文氛圍,結合人文歷史、自然保育與藝術創作。

照片照片照片

  四棟建物原為蔣中正隨扈侍衛的房舍,原樣修繕後作為藝術家工作室使用,小屋內備有採光良好之工作室等空間,草山行館規劃的目的為提供藝術家不受干擾的創作空間,或者讓藝術家與來館民眾做直接的互動,為一世外桃花園型的藝術村。

古琴製作演奏家程惠德先生進駐草山藝術家工作小屋,親切的為訪客解說古琴的歷史和製作過程。進駐草山行館的藝術家

◎王家祥-文學 駐館期程93.11.1~94.1.31
 文學作品類型廣泛,曾擔任台灣時報副刊主編,作品並獲國內各大文學獎,長期關注自然保育議題。

◎姚淑芬-表演藝術 駐館期程93.11.1~ 94.1.31
 姚淑芬為當今活躍的編舞家之一,世紀當代舞團團長,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近期創作專注於探索舞蹈與空間的關係,並將觸角伸展至自然保育的議題。

◎李錫奇-視覺藝術 駐館期程93.11.1~94.1.31
 李錫奇為前輩藝術家,長期推動台灣的現代藝術發展,「讓材料自己說話」是他的創作特色,其觀念是現代的,但呈現卻是傳統的,駐館期間將一心創作,將自然美景融入創作中。

◎程惠德-古琴製作演奏 駐館期程93.11.1~11.30
 古琴製作演奏名家程惠德將短期客居,進駐期間配合於主行館的傳統文人生活藝術特展舉辦琴人雅集活動及古琴的製作。

藝文人士短期駐館辦法:
  藝術家工作室原為先總統蔣介石隨扈侍衛的房舍,修繕後規劃為藝術家一處不受干擾的創作空間,建構陽明藝術園區藝文交流,提供藝文人士短期居留空間,期望創造出空間新的生命力,展現更具完善與多功能變化的創作空間與規模。

讀者登入
回頂部